初晴的大地,万木葱茏,环山如黛,法斗那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到处洋溢着美丽的气息。从法斗乘车,沿乡道进入,经过了一座座大山的山脚和山腰,半个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法斗乡董有村委会马龙洲村,这是法斗乡打造的重点美丽乡村。
马龙洲村位于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董有村委会附近,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左右,东邻新寨村,西邻小岩纳村,南邻夹沟寨村,北邻饶家村,地形呈斜坡之地,村民的住房随斜坡而建,村子附近的垭口石头上有一只石马,寨子的名称以垭口的石马而得名。村子四面环山,山上的植被犹如一件绿衣,为整个村庄披上了绿色盛装。村子以朱家为主姓,均为汉家人,讲客家方言。全村共有43户221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拔条件及地质特征,使马龙洲拥有别具一格的“石美”自然风光,原始的石材建筑物更是使得村庄景色锦上添花。就此,法斗乡充分挖掘马龙洲独特优势,开展“四美”行动,建设“石美”马龙洲。
在村子的垭口上放眼望去,村子后面是敦厚圆润的靠山,长着一大片麻木树等树木,都有一抱大小。夏天,树上的知了,像是在比赛叫声的大小,那尖厉的声音不绝于耳此起彼伏,一浪比一浪高。孩子们拿了长长的竹竿去打,不亦乐乎。靠山往背后连着的是一座更比一座高的绿色山岭,称为岭干。村民们在树林里种植草果、粽子叶、金线草等经济作物。缓平一点的地带都被勤劳的村民们用石头垒成了山地,疏松的红土地里的苞谷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村民们说,今年又是丰收年。
通往平寨的乡村公路穿村而过,民居依公路两边而建,狭长的地貌使所有建筑基本集中在公路两旁。一栋栋粉红色的农房错落有致,村道整洁干净,房屋顶统一用彩瓦覆盖,砖红色的墙面棱角分明,青翠碧绿的坡地,散落其中,用水泥铺设的一条条入户道路,连接着民房屋舍,一副美丽乡村的画卷跃然入目,这就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的马龙洲村。
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马龙洲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开展“乡村振兴”建设,推进农村民房清理拆除整治专项工作,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几年来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危旧房,粉刷土坯房,统一加盖砖红色琉璃瓦,进行户户通道路硬化,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乡党委、政府重视村级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户转变思想观念,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山上连片种植粽子叶、草果和金线草等经济作物,山下利用坡地种植玉米、生姜、大豆等农作物,大力度的引导种植蔬菜,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投入市场,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村民积极性从被动转为主动,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稳定。
走在主干道上,从南到北来回转转,马龙洲村美丽乡村宜居建设,公路两旁种植了一排排美丽的鲜花和风景树,如今郁郁葱葱,村子周围被山上一片片绿色的树林包围着。在道路两旁的房屋,刷上了粉色的腻子粉,还辅以清新的风光画,一幅幅精美的墙绘画生动逼真,与浓厚的乡土气息生活环境融为一体,意境深远的山水、栩栩如生的粽子、腊肉,展现了浓浓的客家情调,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让人为之悦目。
该村村小组长周开明介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中,马龙洲村党员干部团结一致,为乡村振兴建设主导策划实施,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支部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努力讲解乡村振兴建设的重大意义,乡村振兴建设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很多群众主动支持拆迁工作,以“构建生态富民带加快乡村振兴发展”为战略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总体要求,由政府统一投资200余万元,全村共完成了40多户户外立面改造,完成率达到95%以上。乡村振兴中党员、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村干部、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使宜居建设达到预期效果。
来到马龙洲文化活动中心,展示在眼前的是光滑宽大的广场,这是该村平时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村民们在闲暇时休闲散步、舞蹈娱乐的好场所,每天晚饭后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享受着新时代乡村的最美时光。
在马龙洲村活动室,看到马龙洲联合党支部现有党员9名。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引领为核心、以示范为抓手,把支部建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团结各方力量、推动发展进步的第一道堡垒,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中,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工作的中坚力量,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让党旗飘在一线、让党员干在一线,不断增强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据了解,马龙洲村主要以优质粽子叶和草果产业为主,如今优质粽子叶种植面积50亩、草果40亩。粽子叶每亩实现收入5000元左右,是村内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龙洲将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继续发力,采取“以奖代补”,鼓励支持粽子叶和草果产业发展,在稳住传统产业的同时探索发展“四新经济”,即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引进连翘,打造“地埂经济”“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实现了农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梦想。
走进马龙洲村,干净、整洁的环境,规范的村容村貌,给来这里观光游玩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马龙洲村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契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重点管理,抓实“5分钱”工程,抓牢“十户联防”网格,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强群众责任感。常态开展整治。不定期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理顺影响村庄整体感观的生产生活设施,构建清爽、整洁、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将环境治理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合力“锦上添花”。村小组以绿道花带建设为抓手,发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到村庄美化绿化中来,在主干道沿线、房前屋后、农户庭院中栽种与石山环境相协调的景观乔木,同时栽种太阳花、炮仗花、朱顶红等成本低、见效快、易管理的花种,见缝插绿、见缝插花,全面提升绿化水平,努力实现道路干净无垃圾、家中整齐不乱堆、环境明亮景色美的显著改观。
乡村振兴,惠及千家万户,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是新时代农村人追求的梦想。在马龙洲村的每一个角,让我们感受到了全民参与的建设力量,领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只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战略目标为指导,定能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时光荏苒,几十年已经过去。如今遥远的小山村已今非昔比,幸福马龙洲村村民已经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幸福路上,高耸魏巍的一座座青山、那青砖黛瓦粉色墙的民居、那宽敞平坦的进村入户道路……无不诉说着这个伟大时代给马龙洲村民带来美好生活的传奇故事。
【作者简介】冯育明,退役军人。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边防警察报》《边防警察》《云南日报》《云南纪检监察》等报刊发表作品4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