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文山风味

2024-10-08 00:00李珂珂
含笑花 2024年5期

美食,妙在风味;风味,妙在乡土特色。寻鲜,寻的是一种味道,更是寻找一种情怀。朋友,如果有机会来到文山,除了荡漾在她无尽的风光里,沐浴在她厚重的文化里,也一定会垂涎在她诱人的美食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座隐匿在中国云南省的小城市,或许在地理位置上并不显眼,但得益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氛围,让这里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舌尖诱惑。

走在雨滴敲打林间叶,云雾缭绕的莽莽山野之间,一朵朵胖乎乎的野生菌探出脑袋,鸡纵菌、牛肝菌、青头菌、奶浆菌……这是大自然给予文山人的恩赐。除了煮、炒以外,文山人还将这林间的鲜甜与米线结合,鸡枞与肉片在烧开的高汤中翻滚着,再烫入米线,怎一个鲜字了得。

总有几天不想吃饭?就来喝酸汤!在文山,许多家庭都有一个藏在角落的小土坛,坛身陈旧,但顶部凹槽里的水却清冽,打开盖来,酸香扑鼻。满满一锅红汤端上桌来,可以配入鸡肉、猪肉、牛肉以及你喜欢的蔬菜。文山的酸汤火锅口感醇厚,酸味适口略带回甘,不论是寒冷的冬日还是炎热的夏天,你总是无法拒绝。

麻栗坡沙糕是文山州传统名糕点之一,制作历史悠久。一般在冬季制作,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红糖,制作过程需要将糯米炒香碾成米面,加入少许水和红糖搅拌均匀后,放入木模内压实。口感松软润口,清香纯甜。沙糕纯手工制作,原料上乘,具有独特风味,食而不腻,香甜味美,唇齿留香。因为“糕”和“高”同音,所以麻栗坡沙糕还有吉祥的寓意,每逢过年过节,是馈赠亲友的常带礼品。糯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平坝荞酥是文山市平坝镇的特产美食。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精选平坝本地苦荞,筛出最细的一层荞面,配以白砂糖、蜂蜜等原料,在传统的烤炉之中,高温烘烤,直至外皮焦黄。荞酥入口即化,满口留香,口感细腻,是一种难得的休闲小食品。

粽粑是文山的另一种日常美食小吃,也是壮族群众的节日美食。做粽粑的叶子和米的颜色种类繁多,形状各异,风味多样。粽粑的叶子有香箬、菰、芦、竹等,米的颜色也有稻草灰染成的灰青色,有柞木树灰染成的黑色,有密蒙花煮水染成的蛋黄色,有紫藤煮水染成的桃红色等,少者五彩,多者七彩。

粽粑的形状各异,有四角粽、有三角粽、马蹄粽、牛角粽、芦笙粽等,制作精细,味道口感多样,外皮酥脆,内馅软甜香,风味各异,让人回味无穷。不同的叶子和米的颜色、形状和口味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在文山,甜,可谓是水果“争宠”名场面。

春“甜”。春暖花开,阳光正好,文山的蓝莓、桑葚纷纷成熟上市,饱满水灵的果子挂满枝头,每一口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夏“甜”。文山的最高海拔是2991.2米,清甜爽口的高原苹果就生长在这里。仲夏,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香夹杂着薄竹山露水的清香,咬一口,果肉细腻、口感接近纯甜。如果你扛不住夏天火辣辣的热情,那仙人掌果实的清甜将为你带来一丝清凉。剥下它长满刺的外皮,一股清香钻入鼻腔,一口咬下,那清爽的甜味瞬间驱散了大半暑气。

秋“甜”。入了秋,那么果河的另一端奏响了热区水果“交响乐”,成片成片的香蕉林,一串串个头饱满、色泽鲜亮的香蕉挂在树上,光是看到口中便充满了甜糯糯的感觉。还有半山的橘子树、沃柑、皇帝柑、血橙……各种品种应有尽有,吸满了阳光的味道,这甜不只甜在口中,更甜在心头。

冬“甜”。娇红的草莓是文山人与快乐之间的“神秘按钮”,一身颜润如宝石的鲜颜红色,凑近就能嗅到的浓郁甜香,咬一口,果汁溢出仿佛丝绸划过喉间,这份甜也是冬日独一份的甜。

尝过了“甜”头儿,也得吃吃“苦”,那就得说三七气锅鸡了。文山人常说,“种三七的人辛苦,所以三七苦”,然而三七气锅鸡这道带着苦味的美食,却是温暖文山人的家乡味。一碗鸡汤炖足了时辰,鸡肉的甜便与三七的苦中和,鲜美滋补,欲罢不能。

要我说,比“苦”还吓人的大概是“臭”了吧。在文山吃着最臭的豆腐,过着最香的人生,未烹饪时,平坝的臭豆腐像是长满毛毛的小精灵,虽然看着可爱,味道却让人掩鼻,用油高温炸制后,豆腐表面变得金黄,臭味还在,却混合上一股油香,蘸上一点干辣子蘸水,那焦香软嫩的口感平中见奇,回味无穷。

文山美食吃饱了,还得来个文山凉品。凉卷粉、凉米线、凉面、酸菜饭……文山的凉品多种多样,但每一种都有着奔放热烈的辣味,吃一口被红油包裹的凉品,辣入喉间,爽在心头,刺激着味蕾的火红辣椒,让食客感受到文山的活力。

美食是可以品尝的音乐,是可以嗅到的色彩。文山的美食丰富多样,不管是酸、甜、麻、辣还是鲜、香、臭、苦总有那么一道美食能满足人们的味蕾。无论是哪一种味道都能在人们的舌尖上演绎无与伦比的风云大片,外地的朋友,都会直呼:文山人,有口福!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成就了一方美味。文山美食承载了文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渗透着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对文化的创造与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山味道”所表达的首先是地域文化的“味道”,像一只放飞在舌尖里的风筝,久久地拴住文山人的味蕾。

一个人离开家乡的时间越长,对故乡的思念越强烈。特别是那些远离故土又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其实,这种感觉就是乡愁,而寄托乡愁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吃到地地道道的家乡美食。而这一道道被游子们带走,一同远赴异乡的文山味道,很可能会出现在久别故乡日子里的一次飨宴上,那些摆在桌上的文山美食,让品尝到魂牵梦萦家乡味道的人们,再也无法摁住思乡的泪水。食物,缩短了故乡和他乡的距离,也让乡愁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是啊!乡愁里除了乡音、乡情、乡邻,最难忘的就是乡味。才下舌尖,又上心间。想家的时候,吃上一口文山味道。既能吃出浓浓亲情,又能咀嚼岁月的回味。不但能解除乡愁的困苦,还能还原舌尖上的记忆。以美食喂养着乡愁,喂出岁月的平安,喂出四季无恙。离家的人,无论漂得多远,困苦或得意,慰藉自己肠胃的还是家乡美食。是的,乡愁有时候也是“香”愁。

千百年来人们为乡味所欢,又被乡味而累,它不但长久地影响一个人的味觉,也深深地牵绊住一个人柔软的心尖儿。痛苦的是,当远离故土时,常常以为吃到了就是回到了家,身在异乡的游子啊,美食不仅点燃了对家乡压抑已久的期盼,更是拨动了心灵深处的那根情感的弦。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也许,这是人生宿命,千里万里,以筷当腿,丈量着无处安放的乡愁。

【作者简介】李珂珂,在《北方作家》《亚省时报》《贵州作家》《新大陆》《敦煌》《当代国际汉诗》《中华文学》《香港散文诗》《湖南工人报》等发表各类作品5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