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湿疹(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有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根据黄元御《四圣心源》中“一气周流”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论治湿疹,认为湿疹的核心病机为“中土湿困,枢轴失用;升降失司,五脏失和;玄府不利,开阖失司”三个方面,提出了“培补中土利枢轴;五脏并调升降和;开玄通府开阖安”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关键词】 一气周流;湿疹;气机;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7-0078-03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7.zgmzmjyyzz202417018
湿疹(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有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以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1]。中医对于改善湿疹患者瘙痒、渗出等症状,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欧阳晓勇教授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的角度论治湿疹,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思路与方法总结于下,以期丰富湿疹的辨证论治。
1 一气周流理论概述
“一气周流”理论是清代黄元御思想的概括。这一理论源于道学及四圣之理,是“气化论”灵活应用的体现,阐释疾病发生机理,指导辨证立法和用药[2]。《素问·天元纪大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3]128强调气的运动是万物化生的根本,阴阳和合的关键。《四圣心源·阴阳变化》曰:“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4]1-2基于“天人合一”的观点,黄元御认为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化生为天地之气,而人作为天地自然的一部分,也通过体内气机的流转运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中气作为气机升降、阴阳化生的关键,中气充足则阴阳化生有源,脏腑各安其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云:“人身中气为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5]故脾胃中土作为轴枢,是推动气运动的原动力;而其他脏腑如同车轮,是气机运转缺一不可的各个环节。脾气左旋上升,带动内含相火之肾水上升,肝木得肾水相滋而生肝血;肝气条达上行至心,助心火生成;胃土右旋下降,带动心火下降至肺金;肺金之气从右路下行而化生肾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运动。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重在强调气机的运行。玄府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门户,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等亦皆有之[6]。因此,玄府是“一气周流”的重要通道,玄府开阖通利则气机运行通畅,津血精液输布正常。
2 从一气周流理论解析湿疹病因病机
2.1 中土湿困,枢轴失用 《四圣心源·糟粕传导》言:“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脾阳蒸动,水谷精化,化为雾气,游溢于上……”[4]9-10若脾胃亏损,运化功能失司,则导致水谷壅滞、水液停聚,进一步阻滞气机,酿生湿热,发于皮肤肌表则为湿疹。脾胃居中焦,如轴如枢,是气机升降、阴阳运化的中心环节,中气虚则气机左升右降的周流运动受阻,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功能失常,易加重湿疹的发展。加之湿为阴邪,其性粘滞,容易与其他邪气相兼,滞留于体表肌肤、脏腑经络,使得湿疹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2.2 升降失司,五脏失和 基于黄元御“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气机凝滞,循环不畅,则疾病发生。湿邪易克伐脾胃,脾土不升,则木气难升,阳气郁结而生热,湿热搏结于体表肌肤,发为湿疹。肝气上升化为心火,心火宜降。胃土不降,心火上炎,机体血热偏胜,与风邪相搏,风热壅塞络脉而发湿疹。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加之心火刑金,则肺燥不敛,故湿疹患者可有皮肤干燥脱屑、口干、大便秘、入睡难等症状。心肺之气不降,则肾水不生;心火不能下温肾水则肾水乃寒。肾气无力运化水湿,加之水火不交,上生郁热,浸淫皮肤,可导致湿疹难敛,表现出慢性湿疹的苔藓样病变。因此,各脏腑功能失常,气机失调,内能成为湿疹发生发展的病理要素,外易与六气之邪相感,内外合邪发于肌表,导致湿疹的发生。
2.3 玄府不利,开阖失司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3]134玄府通过开阖使气血津液流通顺畅,各脏腑官窍运转正常。脾虚湿运或风热之邪郁于肌腠导致玄府阖而不开,邪无出路,风湿邪气郁久化热,与正气搏于肌肤,皮肤出现急性期瘙痒、潮红、渗出、甚则糜烂等表现。湿热郁久则导致气机升降失和、津液转运失常、水谷精微与津液不能输布营养全身,久而使气血津液亏虚,肌腠失养,皮肤可出现皮损肥厚、苔藓样变。玄府开则津液易泻,中气虚则气血难生,皮肤失于濡养,可见干燥、脱屑。玄府开阖失常,机体内有湿热火毒不出,外有风湿之邪侵袭而入,内外合邪成为湿疹的主要病机。
3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辨治湿疹
3.1 培补中土利枢轴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劳伤解》言:“泻水补火,抑阳扶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4]52脾为太阴湿土,需以阳气温化,故治脾应该以温运脾阳为主兼以利湿。补益脾胃之药一般选用平和之品,防补之太过而增加脾胃运化的负担,反生湿邪。临床可用白术、茯苓、山药等配健运之品,如炒麦芽、鸡内金、神曲、枳实、厚朴等,以调畅气机。调补升降之品还用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权衡应用,使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清升浊降,脾胃运纳有度,升降相因。如在加柴胡、升麻、防风等升脾之中气药物的同时,配以砂仁、陈皮、半夏、沉香、柿蒂等降胃之和气。欧阳晓勇教授临床常用理中汤或胃苓汤温补中焦兼以燥湿健脾,亦可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同调,升降相因,恢复机体“一气周流”之动态平衡。临床还可并用大剂量黄芪,一则达到补气生血,进一步促进糜烂面修复的作用,二则在治疗湿疹的时候,常常注意配伍行气药,以求气行则血行,气化湿亦化之目的,用之补益元气,使气血生化有源,营卫之气充足,则血脉充利,气行通畅。脾以健运为常,胃腑以通为贵,喜通而恶滞是胃的生理特性。因此,治疗脾胃病的关键不在于直接补益脾胃,其实质是在恢复、促发脾胃的健运功能。
3.2 五脏并调升降和 黄元御之“一气周流”强调完整的气机圆运动,任何一个环节失常都会影响整体的运行,因此在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时,不能只治主要病机所对应之脏,应根据五行生克的整体观念通调补泻,同时注重兼顾培补中气,以期达到中气充足健运,气机周流通畅,五脏安和的治疗目的。欧阳晓勇教授临床常用小柴胡汤以疏利肝胆之气,健运脾胃,治疗邪在少阳、枢机不利之证;用肾着汤培土以制水,以后天养先天,使中气得以温运,肾水得以温煦;用温胆汤清利胃中之痰湿,胃气得降则心火自降以滋肾水;用麦门冬汤补胃阴不足以降胃气,使肺得以滋养而燥火不生。同时,继承刘复兴教授“清热利湿,首要之法”的治疗原则[7]9,对于皮损为水疱,并伴有渗出、糜烂,病情缠绵难愈,夜间骚痒更甚,下肢皮疹更严重的湿疹患者先利五脏湿热以助运。如临床多选用三仁汤以宣利上焦之肺气,宣畅中焦之脾气,渗利下焦水湿。通过调节五脏气机使其安和,则皮疾可愈。
3.3 开玄通府开阖安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记载:“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目无所见,……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津液、血脉、荣卫、清浊之气不能升降出入故也。”[8]玄府开阖有度,则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运行,气血津液正常输布,皮肤脏腑得以濡养,机体卫气充足以抵御各种外邪,故湿疹的治疗应调节玄府开阖。风药可促玄府得开且止瘙痒,临床常加荆芥、防风、刺蒺藜、白鲜皮、地肤子等药。突发急性湿疹者,瘙痒剧烈,遍身鲜红斑、丘疹等,常用消风散开玄通府,使风去而痒止,兼以燥湿、活血,条畅气机。《伤寒论》言:“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9]临床见湿疹伴汗不出,或有恶寒,欧阳晓勇教授常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外开玄府,轻解表邪,玄府开则内邪随汗出而外泻;内调营卫,营卫合气机畅而邪不留,正气守则外邪不侵。因虚而致玄府开阖失常者,选用助阳扶正之思路,加黄芪、白术、桂枝等药,通过扶助正气祛邪外出。慢性湿疹见皮疹色暗,皮肤干燥脱屑、粗糙增厚,成苔藓样变者,选用养血润玄之思路,通过养血润燥药养阴生血以濡养玄府,可加地黄、当归、麦冬、山茱萸等药,方可选用地黄饮子、当归饮子等。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7岁,2023年5月9日初诊。主诉全身泛发丘疹伴瘙痒反复3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泛发红斑、丘疹,伴瘙痒剧烈,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予药物外擦及口服(具体不详)后症状有所好转,但停药后反复发作。刻下症见:全身泛发红斑、丘疹、抓痕,瘙痒难耐,纳差欲呕,眠可,大便稀溏,小便正常。患者形体中等,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弦滑。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诊断:湿疹(脾虚湿盛证)。治当培补中土,寒热并调。予半夏泻心汤加味,中药处方:法半夏15 g,黄连10 g,黄芩15 g,干姜20 g,甘草10 g,党参30 g,大枣 15 g,吴茱萸10 g,生山楂15 g,炒鸡内金5 g,莪术15 g。4剂,2日1剂,每日2次。冷水泡药1小时,小火煮开5~10分钟,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150 mL。外治:①紫丹软膏,每日涂患处3次;②穴位埋线,取穴:脾俞穴(双)、曲池穴(双)、膈俞穴(双)、血海穴(双)、足三里穴(双)、三阴交穴(双)。2023年7月3日二诊:患者皮损明显消退,瘙痒减轻,便溏,予初诊方加薤白15 g,4剂,煎服法同前,外治同前。2022年7月15日电话随访,患者服药后好转,症状无反复。
按语:患者湿疹发作3年,皮损呈红斑、丘疹、抓痕,瘙痒难耐,伴纳差欲呕,大便稀溏,结合舌脉象考虑为脾虚湿蕴,寒热不调证。“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脾虚失其健运,水湿内停,湿邪浸淫肌肤,发为丘疹。中土斡旋失司,木气欲升而不能,郁而为阳,病则传其所胜,肝木反胜脾土,致脾土愈虚。中气不足,病邪乘虚入内,寒热之邪交于心下,气机受滞,升降不利。胃气虚上逆为呕;脾气不运而寒气下迫则便溏。故用培补中土、寒热并调之法。以半夏泻心汤中用黄芩、黄连之苦寒清热降之;用半夏、干姜之味辛以开之;取党参、甘草、大枣甘调,以培补中土,使中州之枢通利,升降有权,则呕逆便溏愈。加山楂、莪术、鸡内金通利轴枢;吴茱萸散肝经寒邪,兼能疏肝气、温补脾肾使一气周流左路上行通畅。全方补中焦脾土以供生化之源,利中焦痰湿通气运之道,寒热同调,升降协同,恢复机体“一气周流”之动态平衡。二诊中患者皮损基本消退,仍时有便溏,故加薤白行气通阳,加强气机流转以助斡旋中土,升降复序。
5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一气周流”理论为核心,湿疹病机可归纳为“中土湿困,枢轴失用;升降失司,五脏失和;玄府不利,开阖失司”。以“培补中土利枢轴,五脏并调升降和,开玄通府开阖安”思路来选方用药,验之临床,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湿疹的临床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刁庆春,刘毅.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20(5):517-521.
[2]毛文艳,杜武勋.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6,48(3):6-8.
[3]黄帝内经素问[M]. 田代华,整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8,134.
[4]黄元御.四圣心源[M].孙洽熙,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2,9-10,52.
[5]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1.
[6]常富业,王永炎,高颖,等.玄府概念诠释(四)——玄府为气升降出入之门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10-12.
[7]欧阳晓勇.刘复兴——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第2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9,150.
[8]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5.
[9]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6.
(收稿日期:2023-12-01 编辑:杜玲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