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仪器设备是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和科研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随着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不断深入,为持续激发仪器共享使用需求、提高设备共享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完善,为保证开放共享工作行稳致远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试从双因素理论视角,对激励措施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供应端、需求端分别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激励措施的作用效果,细化区分发挥作用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探索建立对供需双方都能取得积极效果的双向激励机制,为后续开放共享工作激励措施的选择和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切实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
关键词: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双因素理论;双向激励机制
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日渐增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价值持续增长[12]。为充分利用各类仪器资源,发挥其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功能,国务院、教育部等针对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先后颁布多个工作指导意见,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奠定基础,明确开放共享管理责任,理顺开放共享工作管理机制,以制度规范推进开放共享工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对建立健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形成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后续深度优化开放共享机制、探索解决现有模式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将从双因素理论视角总结归纳当前各类激励机制运行经验,分析激励措施的作用对象和效用发挥,并就如何实现对供需两端进行双向激励提出意见建议,为建立完善可实现“优质服务—优质产出”互相转化良性发展循环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1仪器开放共享激励的主要目标
1.1准确选择激励对象
一方面,科研仪器所属机构和共享平台管理部门在开放共享工作中面临着如人员工作量增多、仪器管理压力增大、仪器运转维护成本增加等诸多矛盾困难,激励措施的设置应该有针对性地瞄准目标对象,在提高工作获得感、降低管理保障压力、提高开放共享意识等方面下功夫,保证共享服务供应端行稳致远。另一方面,对用户需求的激励也不容忽视,有需求才有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变化,能够促进供应的不断丰富和提升,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共进过程,因此,“用两条腿走路”的供需双向激励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2合理设置激励措施
激励机制应以政策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因而在制定和落实时必然要考虑合理性、可行性、闭环性要求。过高的激励投入,必然导致不可持续的问题;不合理的收入效益分配,必然导致各方利益失衡;奖惩力度不足,必然导致激励效果打折扣。持续对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激励机制进行改进优化,就是要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在允许范围内设置最合理的激励措施,让供应方更乐于提供开放共享服务,让需求方更愿意使用开放共享仪器资源。
1.3获取最大激励效益
建立健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激励机制,是通过合理利用政策和经济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优质资源加入开放共享体系[3]。对开放共享工作实施激励必然会有成本投入,应对激励的实际效果有确切掌握,以求得最大费效比。对激励措施产出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比较困难,因而以工作成果为侧重的结果导向性作用分析对激励措施取得的成效评判显得尤为重要,要获取激励机制最大费效比,就必须要在激励机制的制定和运行中全面进行论证、充分分析效果、持续优化调整,从而实现激励效益的不断提升。
2基于双因素理论建立供需双向激励机制
2.1双因素理论概述
双因素理论(TwoFactor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对人员工作积极性影响的因素主要可归类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4]。保健因素指工作中的保障性、基础性的条件,不具备时会对工作的开展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而激励因素指可以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的因素,可以极大促进工作的超水平开展。
2.2供需双向激励机制
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人员等作为供应端,主要承担的是平台管理、仪器维护、服务保障等工作职能;需求端主要包括有科研仪器使用需求的高校师生、课题组、科研院所以及社会机构等。就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激励目标来说,一方面应鼓励开放共享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吸引更多开放共享仪器使用需求,供需双方都具备相应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供应端通过合理设置激励措施来保持高水平的服务,从而维持更高的用户黏性,保证仪器开放使用需求可持续,需求端产出的科研成果和正向反馈也为供应端提供更好的服务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形成了两者互为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在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中开展供需双向激励的基本原理。
3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双向激励实施举措
3.1满足保健因素保证开放共享工作顺畅运行
对供需两端来说,保健因素具备一定的共通性。满足双方保健因素要求,其主要措施就是要在健全平台运行管理、顺畅共享使用流程、优化共享服务体验等方面着手完善和提高。
(1)完善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构建优质的共享服务平台,从需求端看,可以快捷匹配合适的科研仪器,进而有效减少新仪器购置,一定程度上节约科研经费、缩短实验周期;从供应端来说,整合了如信息咨询、使用预约、运行监管、用户培训等功能模块的平台管理系统,可以直接了解用户需求,有效盘活现有仪器资源,减少仪器闲置率,极大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建设完善的开放共享平台,是开放共享工作中应当优先考虑的保健因素。同时通过开放共享政策宣讲、宣传开放共享工作成效、完善公开平台仪器信息资讯等方式强化共享导向,有效弱化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共享平台建设不断成熟。
(2)健全开放共享制度。健全的制度体系不仅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基础,更是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质化和开放最大化的保障[5]。开放共享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着相关配套的制度规定不断完善。更加合理的仪器准入、退出机制,可以有效实现共享平台仪器的虚拟化集中管理;探索形成标准化的仪器预约使用程序,严格用户行为规范,对畅通使用渠道、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开放管理等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其他如收费标准、收入分配、权限管理等配套制度都在开放共享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的中坚力量[6]。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让实验需求更加复杂多元,建设一支基础扎实、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实验技术队伍,是加强开放共享工作的必然要求。严格实验技术队伍的人员选拔,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合理地进行岗位分工,并有针对性地建立培训提升机制,促进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持续提升;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成效纳入考核机制,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并以实际奖惩激发技术人员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服务。
(4)仪器维护保障支持。随着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推进,相较原先大幅提升了仪器使用量,必然导致仪器维护压力及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仪器损坏问题,增加设备责任人持续开放共享的顾虑。对开放共享仪器的维修保养提供相应的支持,保证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是必须满足的保健因素。如分配部分收入用于平衡仪器在开放共享中产生的实验耗材、水电消耗、人员劳务等增量成本,“以机养机”降低开放共享运行支出;设置维修维护基金,通过拨付专项经费、留存部分有偿服务收入等方式,维持一定数额的资金为参与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保持良好状态或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提供支持,确保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可持续运行;又如浙江省积极探索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保险保障机制[7],推出了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保”服务,专门对因开放使用而造成损坏的仪器维修进行理赔,为仪器再上了一道保障。
3.2提高供应端服务质量的激励措施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供应端的激励措施,主要还是针对管理部门和仪器管理人员的激励,提升价值实现和个人获得感,从而达到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目的。
(1)测试服务收入及绩效奖励。在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共享服务的公益性的前提下,将部分有偿服务收入作为绩效奖励补充进人员薪酬,也是肯定仪器管理人员智力与体力劳动付出、激发工作热情、加强收入分配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的收益进行合理分配利用,既可以发挥其保健因素的作用(支持仪器维护保障),也可以发挥其激励因素的作用(管理部门及人员的绩效),因而在制定开放收入分配政策时,应当充分论证、全面考虑,合理慎重地做好收入分配工作。
(2)工作考评奖惩及职级晋升。科学有效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是促进规范开放共享工作的必然手段,也是“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具体体现。要发挥考评对后进人员的督促激励作用,更要发挥表彰奖励的正向激励和导向作用。设立与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相关的专项奖项,如先进个人、优秀机组等荣誉奖励以及管理类、效益类等专项奖项,激发争先争优的积极性。还可以将工作考评情况与职务调整、职级晋升等挂钩,给予培训机会、畅通发展通道、拓展成长空间,以实际的发展前景充分激发工作热情。
(3)赋予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权限。通过简政放权、权限下移的方式,发挥管理能动性、增强管理责任感,释放工作活力。出台实验室关键岗位聘任办法,依照实际工作能力分级聘任、分级放权,给予实验技术人员充分的信任尊重。赋予更多开放共享管理权限,如仪器培训、用户权限管理、使用预约、运行跟踪、费用结算等一系列管理程序,让管理人员对仪器开放使用全流程负责,进而达到提高服务专业性,增强仪器管理责任心的效果。
3.3提升需求端使用需求的激励措施
通过提升需求用户在参与仪器开放共享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促使新需求的产生来促进开放共享工作可持续运行。
(1)仪器培训及独立操作权限。依托开放共享平台开展仪器使用培训,不仅可以增加平台的用户群体,还可以有效搭建供需两端沟通渠道,一举多得。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训考核体系,授予符合条件的用户非工作时间独立操作仪器设备的权限,可以达到用户错峰上机,缓解“繁忙”仪器的预约使用压力,减少仪器空闲时间的目的[8]。同时,通过培训获得更多仪器原理和应用知识,实现独立操作仪器,对激发用户创新能力、拓展实验研究范围、增加新使用需求都存在积极作用。
(2)给予仪器使用费用优惠。采取优惠仪器使用费用的措施鼓励用户使用开放共享仪器。依托共享平台设立分析测试基金,向使用开放共享仪器资源的用户提供测试费补贴。还可针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设置成长测试基金,以更高的补贴优惠鼓励处于起步阶段、科研经费有限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使用共享仪器。结合用户取得的科研成果设置论文致谢优惠测试券,吸引用户在后续科研实验中继续使用共享仪器。设置测试基金和优惠补贴,可以充分利用小的资金杠杆,撬动更多使用需求,激活更多存量仪器,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利用。
(3)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许多大型仪器跨越了学科或领域的限制,成为多学科或新学科的研究手段,这也导致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共享平台对仪器使用管理更专业、与厂家专家联系更紧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给予用户专业性更强的意见建议和技术支持,邀请仪器资深应用工程师来座谈交流,搭设用户和专家沟通的平台,让用户实验技术开发及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平台在深入发掘和拓展仪器的功能以满足更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让实验技术人员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高,进而带动自身的管理服务和仪器应用水平整体跃升。
(4)提高新仪器采购门槛。针对大型科研仪器的新增采购,应严格设定购置新仪器设备的条件,强化新购大型仪器设备查重评议,研判新购仪器必要性,把好关口谨慎新购。针对有符合实验需求指标的开放仪器,应鼓励各单位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开展科研工作,避免重复购置。严格新购仪器审核,可以促使用户将更多目光对准现有的开放仪器,从另一层面促进仪器开放共享需求提升。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工作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带来更多不同种类的问题矛盾,而为解决问题困难而进行的激励机制探索也不会停步。将双因素理论运用在分析激励机制的效用发挥上,结合供需双方的不同特点,对激励措施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进行分析,注重激励举措的相互关联,将有益于形成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合理的双向激励机制,保障实验技术队伍科学、有序、稳定发展,同时也让用户群体不断拓展、需求不断丰富。通过供需双方相互成就、共同提高,达到进一步完善机制运行、提升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严丽娟,徐凌云,舒婕.大型仪器平台科研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并行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5):233237.
[2]王意,刘洋,林奎,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学生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9):14.
[3]张黎伟,周勇义.高等学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激励政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2):234237+244.
[4]谢能重,郁文丹.双因素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班主任队伍建设[J].高教论坛,2024(02):58.
[5]陈建珍,穆麒麟,蔡威威.地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模式研究及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2,20(01):123127.
[6]刘一,毛建瑞,刘龙.“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2):246250.
[7]沈涛,陈璐,朱慧.大型科研仪器保险保障机制的探索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03):260263.
[8]王海雁,郑蒙蒙,周益羊,等.争创“双一流”视域下医科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09):291295+308.
作者简介:吕海霞(1992—),女,汉族,浙江平阳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大型仪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