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导师在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24-10-03 00:00:00赵莉黄冬霞
科技风 2024年28期

摘要:基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局限性和师生配比,学业导师对本科生的指导和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入学教育、学业规划、科研创新、毕业设计、就业指导等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学业导师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学业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结合自身作为学业导师的实践经历、探索和感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期完善现有的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学业导师;本科生;人才培养;作用;问题;实施建议

一、概述

学业导师制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最先探索了研究生教学导师制的模式,而后又将导师制推广至本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20世纪初,国内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率先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和一定模范带头作用。之后其他各高校积极跟进,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各大本科院校大部分采用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使用辅导员+学业导师的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深度参与育人工作,落实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三全育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笔者作为一名本科生学业导师,结合自身几年的学业导师制实践和探索经验,对其指导作用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进行讨论,以期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致力于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做好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为了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专门引入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基于现有专职辅导员的前提下,有经验的专任教师主动担任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在课程学习、日常生活、个人品德、职业规划及心理疏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并切实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科生学业导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促进作用,也顺应了“三全育人”视角下的育人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奔赴。

(一)学业导师在学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

而大学的学习方式却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学习氛围更为宽松以及学习内容更加广泛,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规划能力。随着大学扩大招生范围,学生数量激增,初入大学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个人发展前景了解较少,有些学生甚至还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学生眼界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与此同时,虽然现在鼓励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是基于辅导员招聘的要求来看,辅导员在招聘时不受专业限制,并且入职后辅导员所分配的学院不一定与其专业相匹配,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出现辅导员对于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业指导很难推进,只能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帮助,对于学生专业的指导却束手无措,很难真正帮助学生。辅导员能解决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方法上,很多时候束手无策。而学业导师却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专业知识的介绍,可以解决学生专业意识模糊、发展方向不清晰的问题。同时,学业导师给学生提供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行业前沿的途径,消除对专业的陌生感。学业导师在本科生入学教育中,起着“专业学习领路人”的重要角色。

(二)学业导师在学生学业规划中的作用

学生的学业规划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加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引领我们实现自我价值。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意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学业导师作为本专业学习生涯中的亲历者,对学生的影响力和示范效果最为直接。目前学校新招聘的教师均为博士,有着博士学历的学业导师在深耕本专业的研究也有好几年,取得过丰硕的学术成果,对于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都有清晰的认识。一方面,学业导师结合自身学业经历和经验教训,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学习“选修课”。学业导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对于定制式的意见,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学生实践起来也更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制订中长期的学业计划,学业导师从大一到大四一直追随陪伴学生成长,对于学生有清晰地了解,帮助学生厘清未来发展方向,在升学、就业方面予以支持。最后,学业导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从而及时调整自身学业规划。学业导师在学生学业规划中起着“及时雨”的作用。很多高校教师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在平时和企业的交流过程中,给学生可以提供相应的实习或者见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单位实际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学业导师在学生科研创新中的作用

目前,高校是科研创新的主阵地,其主力军多为教师和研究生,而队伍更为庞大的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往往被忽略。本科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较强的创新意识,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最终无法在科研创新上有所进步。学业导师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尽量早进入实验室、加入课题组,鼓励学生从前期研究方案制订、实验过程跟踪、实验数据分析及报告总结等多方面进行参与,并在各阶段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从主观层面上了解科研并进一步激发其创新意识。

笔者多次指导学生申报各个级别的科研项目。学生通过学业导师的指导和课题组的协作帮助,成功将项目成果转化为总结报告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培养了一定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能力。同时,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

(四)学业导师在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

目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流程大致为:大四上学期的后半段进行师生双选,确定课题后进入指导教师的团队中进行实验,在大四下学期完成实验分析、论文编写并进行毕业答辩。在这段时期,除了完成毕业论文相关研究,还要完成毕业实习、就业招聘、研究生面试等,时间紧任务重。学业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置,提前进行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等,让学生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平时的实验数据和科研成果即可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甚至可以提前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充足的时间也保障了论文的高质量。论文的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想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很困难,所以势必要提前进行谋划和布局,学业导师长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利用好平时的时间更加有利于高质量文章的产出,并努力取得更高等级的优秀论文。

(五)学业导师在学生就业选择和继续深造中的作用

学业导师一直深耕于本专业、本行业之中,有着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本领域的发展动态有着高瞻远瞩的认知。一方面,学业导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本行业中具体的岗位需求、发展前景,让学生在就业择业上不再盲目,学业导师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和面试指导,帮助修改简历,帮助学生针对对应的岗位进行面试调整准备,找到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的合适单位。另一方面,学业导师作为本专业的先行者,已积累了相当可观的企业单位资源、学术资源及校友资源,可以为学生做好推荐,内推能够给学生更好地背书,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企业和学生的双向奔赴。

随着近几年的考研热,升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对于高层次的学历也更加追求,但是很多学生在选择相应的院校和专业方面具有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总觉得一定要冲击更高水平的学校,而忽略了自身的水平,最终导致考研失利,特别对于文科类专业尤为明显,笔者所在的学校升学率在30%左右。对出国深造和读研深造的学生,学业导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在院校和专业选择、面试和复试技巧等方面给予建议,帮助学生及时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升学规划调整,最终实现升学理想。

三、学业导师制实施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学业导师制在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学校层面、导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商讨。

(一)学校应全面完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建立监督考核和激励制度

首先,从制度和条例层面上,明确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进一步优化“辅导员—学业导师”的协同管理模式。理清职责分工,两者相互协调,各司其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学业导师更多的是提供学习方面的指导,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方法和执行方面的事项。其次,学校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和反馈机制,要求学业导师建立指导档案,结合导师自评和学生测评的手段,对学业导师进行定期考核,将其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予以退聘或培训。其次,学校应该提高学业导师的薪酬,与待遇晋升相关联。完善的激励政策可以大幅度调动学业导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后,学校要扩大导师队伍,将“生师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减轻导师的工作负担的同时可以更加精准地服务好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聘请高素质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担任学业导师助理,吸收校外优秀的资源(如杰出校友、企业管理者等)作为学业导师,实现学业导师队伍的“多元化”,学生也有更多类型的导师选择。

(二)学院加强对学业导师的培训,协助学业导师指导学生

对于大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学院加强对学业导师的培训,帮助学业导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从大学学习入门指导,介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大学学习环境;从专业概况开始,介绍所学专业的主要特点、发展前景等,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要求、培养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坚定学生学好专业的信心,培养专业认同感;学业规划指导,指导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期末考试及复习问题,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考风,指导学生掌握不同课程的复习方法。针对高年级的学生,专业学习方法指导,分析专业知识结构,介绍专业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提供专业阅读书目及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和研究做好准备;职业规划指导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并及早准备,付诸行动;选修课程如何选报,介绍选修课类型及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知识构架,实现个性化发展;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活动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学术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的思想准备。针对高低年级的学生特点,给予学业导师上述层面的培训,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三)学业导师要增强自身责任意识,明确指导职责

学业导师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处于主导地位,导师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着最终效果。一方面,导师应该合理分配科研、教学和学业指导上的时间,明确自身指导对学生发展的主导性,确定“以生为本”“三全育人”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展现导师的严谨态度和责任心,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初心,达到育人的效果。另一方面,除了定期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还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邮箱等渠道开展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导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指导方案和培养计划,监督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业计划完成情况,做好记录和反馈。

(四)学生要提高积极主动性,增强自身实力

学生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处于主体地位,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积极向上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始终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首先,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特别是处于低年级的大一、大二阶段,可以主动提前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发展潜力和方向,通过阅读大量的学术论文,以便理解学业导师的专业指导,同时便于较快融入导师的科研团队中。其次,学生要主动定期向导师汇报自身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对于自己的个人情况要进行长期追踪和记录,特别是遇到困难,要敢于向导师请教,以便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然后,应该端正态度,严格按照导师制订的计划和目标,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要有做科研的“冷板凳”精神,耐得住寂寞。

结语

本科生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学业导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在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业导师制优势的进一步发挥。高校、导师和学生应该以更完善的制度、更强的责任意识和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共同促进学业导师制的完善。今后,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学业导师制,必将在本科生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则金.浅谈本科生学业导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效果[J].科技视界,2021(08):14.

[2]刘智敏,许志刚.大学生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3):7880.

[3]张东阳,陈涛,姚晓慧.本科院校学业导师制的分析与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33):7576+88.

[4]陈飞.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大有作为[J].69c246f79da2f8e941528f0624be7663教育家,2020(06):4749.

[5]汤琪,涂胜,李睿姝,等.完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01):6769.

[6]马飞.基于本科生学业导师视角下的学业导师制度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8(27):7475.

[7]徐志君,施建青.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6(4):3639.

[8]蔡袁强.“双一流”建设中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3337.

[9]沈许龙,龙银成.全员育人理念下学业导师制的实践与创新[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00101.

[10]李艳艳,王俊青,张琳,等.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实践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340341.

[11]李桃桃.大学本科学业导师制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7(6):119120.

[12]辛欣,冯永宁,金鹏康,等.学业导师制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与实践[J].科技风,2020(27):144145+176.

[13]何芳,朱海荣.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生态路径探索[J].枣庄学院学报,2018,35(6):119123.

[14]赫玉欣,李军波,张丽.大学本科学业导师制的延伸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9):6768+140.

基金项目:2020年“招商局·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名称:学业预警制度下学困生跟踪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编号:2020XGJP03

作者简介:赵莉(1977—),女,汉族,陕西兴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黄冬霞(1981—),女,汉族,江苏丹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