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困是头小脑斧”是无意中开启“主题月”这种生活方式的。她想在短时间内快速尝试一些新的事情,以此找到自己的爱好。她想起国外风靡一时的“Time-blocking”(时间盒)时间管理技术,这是一种将一段时间分成更小的时间块,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计划与事项的形式。
参照“Time-blocking”,她定了一个目标:每个月去接触一件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每月限定一个主题,全心投入,无论是否喜欢,下一个月开始就换另一件事来做。
这些主题可能是“ 读书”“做饭”这样的兴趣爱好,可能是“和许久不见的朋友约顿饭”这样的社交活动,也可以在网上刨根问底,找寻一个感兴趣的问题的答案。她给这种生活形式起了个名字,叫“主题月生活法”。
那时正好是冬季,困困就把学滑雪作为当月的主题。她以周为单位,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第一周,先了解滑雪的相关内容,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准备装备、寻找滑雪场、预约教练等;第二周是加强学习,开始实操;第三周熟练掌握这门技能;到了第四周,她可以很熟练地滑下来了。
在做饭月,她每天根据视频学做一些菜。一个月后,除了学会一些家常菜,连比较难的包饺子、做葱油饼也学会了。
大学难免繁忙,比如,考试、实习是需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她就直接把它们设定成当月主题,比如“比赛月”“考试月”。“主题月生活法”就这样一点点试出来了。
和困困不一样的是,“@ 意如”不会在每个月去做一件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情,而是去做她之前想做,但是都没有做的事情。比如,在 “妹宝女”主题月,她趁着妹妹放暑假,把她接到身边。每个有空的夜晚,她会陪妹妹玩Switch、看《哈利·波特》、陪她画画。周末,她带着妹妹去迪士尼玩,给她买公主裙、拍照片。经过这一个月的陪伴,她在妹妹心中的地位跃升至第一名。
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这种生活方式。主题可以是学习的技能、娱乐的游戏、想尝试的运动、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摒弃消费主义崇尚节俭的态度,甚至停下来休息的缓冲期……任何一种设定的目标,都可以成为本月的“月度任务”。
每增加一件涉猎过的事情,都会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朋友多了,也就多了超出自己生活轨迹的见闻和机会。有段时间,困困想认识更多的人,定的主题就是“一个月尽量约很多人去吃饭”。那个月她就在手机通讯录里面,找那些曾经认识,但是不太联系的人,出去聊聊工作,聊聊近况。也因为这样的经历,她和他们又成了很好的朋友。
刚开始的几个月,意如总是在刻意引导自己去做这项“月度任务”,哪怕某天累得不行,也要装模作样打卡一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后面几个月,“主题月生活法”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她感到自己的专注力在提高,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间、坚持探索的时间也在延长,感觉生活回到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意如也提醒,在实践“主题月生活法”的时候,最好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从未尝试过的新任务开始做起,因为无论何时,兴趣都是最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