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论坛”对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实践的启示

2024-10-01 00:00:00李颖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2期

摘要:“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中,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基于求同存异、协作共赢之上,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中法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法文化论坛”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新品牌和新名片,在助推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公私合作、增进价值认同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该文首先介绍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和中法文化交流概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中法文化论坛”,最后探讨“中法文化论坛”对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实践的几点参考和启示,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新时代如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法文化论坛;文明交流互鉴;“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公私合作;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a)-0157-04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Sino-French Cultural Forum" on the Practice of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in the New Er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is concept, inter-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ltilevel dialogues among civilizations are important ways based on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setting aside differences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to eliminate barriers and misunderstandings and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people.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have a long history. As a new brand and business card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Sino-French Cultural Forum"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stering people to people ties, promoting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and enhancing value recognition.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as well as the overview of Sino-French cultural exchange. Based on this, it deeply analyzes the "Sino-French Cultural Forum", and finally explores several references and inspirations of the Sino-French Cultural Forum for the practice of 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in the new era.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an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how to promote "civiliz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strengthen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and multi-level civilization dialogu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Sino-French Cultural Forum;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eople-to-people ties;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Value recognition

在人类文明史中,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延五千年而未中断的文明,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华文明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对外交流、文明互鉴中汲取了不竭的成长动力,在开放包容、兼容并蓄中得以历久弥新。进入21世纪,中国秉持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这一亘古通今的文明立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重要性。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新思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以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第一次向世界系统阐释了中国面向新时代的文明观,完整提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2014《文明宣言》受到世界各国代表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被国际舆论称为“新文明观”。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发表了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重申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他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2]。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明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1 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

“所谓文明交流互鉴,是指不同文明在相互承认与彼此尊重基础上,通过沟通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并交流互鉴,进而推动不同文明多元共生、包容共进。”[3]对内而言,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国在新时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要求,因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通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不断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对话和交流中将中华文明推向新的辉煌,实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对外而言,“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是“中国人文明共享观的宣示,世界文明共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以和平为人类文明核心价值的认同过程,是世界文明成果传播与发展的共享过程”[4]。文明交流互鉴对解决当今世界面对的复杂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人文基础。

2 中法文化交流概况

早在13世纪以前,中法两国就开始了最初的文化交流活动。16世纪以后,经由法国传教士,中国的历史文化被传播到法国。18世纪,法国吹起一股H9oLO+KeATkk0KGRZt+QXA==“中国热”的风潮,考究的中国漆制家具、瓷器、丝绸出现在法国宫廷和贵族官邸。中国的文化和中国哲学思想对法国的学术思想影响也很大,法国传教士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 —1735年)把元杂剧《赵氏孤儿》编译成法语,大文豪伏尔泰将其改编成《中国孤儿》(L'Orphélin de la Chine)搬上法兰西剧院的舞台,揭开了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史的序幕。保加利亚裔法国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多次在论文、专著和演讲中谈及,近代学者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对她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互文性”理论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深受国人喜爱的法国文学作品,也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被大量译介到中国。自1964年中法两国正式建交以来,总体向好的政治关系带动了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从最初互相举办“文化周”发展到互办“文化季”“文化年”活动。2006年至今,脱胎于“中法文化年”的“中法文化交流之春”活动持续举办,每年的活动范围从最初辐射中国10个城市发展至35个城市,活动内容包含十大门类一百多种项目的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展览与演出,规模浩大,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爱好者的年度盛事。目前,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巩固升华,中法两国人民间合作交流形式丰富多样,法国开设有18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学堂[5],中国有14个城市设立了“法语联盟”,法国同中国建立了102对友好城市和省区,中国公民赴法旅游人数屡创新高。中法频繁的文化交流直接拉动了双方的经贸往来,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法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789亿美元。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中法两大文明互学互鉴犹如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不仅能够照亮两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动力”[6]。

3 “中法文化论坛”

3.1 发起背景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是“中法文化论坛”的共同发起人。欧美同学会成立于1913年,由中国留学海外各国归国同学自愿组成,2003年,增冠“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名。目前,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在全国拥有近10万名会员,设有15个国别分会,以及商会、“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企业家联谊会等分支机构,在全国主要省(区、市)有30家团体会员,与主要留学国家的100多个留学人员团体建立了密切联系。

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是“中法文化论坛”的法方发起人。该基金会创办于1989年,汇聚了法国、欧洲重要的学者、政客、企业家,积极关注研讨中国、巴西、非洲、印尼、加拿大等国家地区的情况,为公共决策者和企业领袖建言献策。

2013年10月21日,恰逢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典,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要“立足国内、开拓海外,努力成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2014年,欧美同学会积极推动筹备举办“中法文化论坛”,发挥开展民间外交的特殊优势。

2015年4月,“中法文化论坛”应运而生,其“性质为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不定址的国际组织,致力于通过加强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推进世界相互理解和平发展。力争使论坛成为中法、中欧及国际社会思想界、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全球文化、文明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目前,论坛被纳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作为两国政府长期支持的重要项目”。

3.2 各届“中法文化论坛”情况

2016年迄今,“中法文化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由于其“定期、不定址”的特性,五届论坛分别在中法两国的不同城市举行。2016年5月25日至27日,首届中法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一带一路’:文明对话与融合”的主题,中法两国专业人士从文化、艺术、经济、教育等不同角度回顾展望双方交流的历史、现状和未来;2017年9月26日至27日,法国里昂市迎来了以“‘一带一路’:中法文化汇流和共享”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2018年9月17日至20日在中国西安举行的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围绕“‘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与创新”的主题展开交流;2019年10月6日至9日在法国尼斯举行第四届中法文化论坛,围绕“‘一带一路’:文明对话与合作共赢”进行交流和对话;2023年11月13日以“中法友谊新时代,文化交流新起点”为主题的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成功举办。

“中法文化论坛”已被纳入中法两国政府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希望“中法文化论坛”能够成为促进两国人民心灵相通、借鉴对方文化优长的一个重要平台。2016年首次论坛通过的《中法文化论坛北京宣言》,表达了中法双方以文明对话方式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的融合,以文化交流的方式增进各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国际环境,推动全世界和平发展的良好意愿和共识[7]。法国外交国务秘书让-巴蒂斯特·勒穆瓦纳表示“法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法文化及各方面交流与合作,希望两国在解决世界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作用”[8]。

论坛活动内容不断务实创新,超越电影艺术、博物馆建设、现代艺术、高等教育等一般传统文化范畴内的交流,逐步涉及与传统文化互相交叉影响的旅游和遗产、时尚、美业、美食等“大文化”领域,并扩展致工业创新、城市和青年对话等议题。文化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双边及多边经贸、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也成为双方嘉宾关注的话题,在中法两国各界产生了积极反响。

4 “中法文化论坛”对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实践的几点参考和启示

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的未来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要应对人类共同的全球性挑战,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和文明的力量。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思想超越了传统的西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是消除各国人民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中法文化论坛”作为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新品牌和新名片,为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提供了几点参考和启示。

4.1 以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中法文化论坛的各届主题紧扣“一带一路”倡议,践行对话融合、互鉴共享、合作共赢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有力助推了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法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和节点。中法两国深af48f225679a96bf71cd9a25936bd1074f07f00e48b3edb364678342090e2b02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积极和深远的示范作用,引领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明增进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减少摩擦和对抗,走上兼容并蓄、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

4.2 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人既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也是最主要的主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消除跨文化交往中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五通中尤为关键的基础。“密切的人员往来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恰似一股涓涓细流,汇聚成中法友谊的江河。”[9]中法文化论坛超越传统“文化”交流,将中法双方的交流活动扩及“大文化”领域,充分调动和发挥民间团体、智库和海外华人力量,在中国和法国的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民间外交和文化外交的生力军。通过城市对话和青年分论坛等形式,不断加强双方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对话和沟通,有利促进了“民心相通”。

4.3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公私合作

欧美同学会致力于发挥民间外交的优势,将中法文化论坛成功模式进行推广,形成10多个国际论坛品牌,打造“文化达沃斯”论坛。被称为“达沃斯论坛”的世界经济论坛致力于通过公私合作改善世界状况,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巨大,各成员组的成员代表着各自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决策者和潮流领导者。首先,“文化达沃斯”可以借鉴世界经济论坛的构建和运作模式,吸引全球范围内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加入其中,成为基金会员或各种形式的合作伙伴,组成成员组并发挥成员组的积极引领作用;其次,“文化达沃斯”有益于促进公私合作,政府和民间的文化对话交流和互鉴,消除世界不同文化间的隔阂和误解,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最后,“文化达沃斯”理应在各国政府高层支持下,成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和更深远的效果。

4.4 以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价值认同

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王丕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到,“‘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丝路精神’‘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精神等中国观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已经客观上成为国际社会的潜在需求和现实愿望”[10]。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增进价值认同,才能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人文基础。此外,还应注重与国内外媒体的合作,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对中外人文交流进行“系统、深入、广泛、专业”的传播,以在民间和地方形成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5 结束语

中法关系不断发展,双方文化交流是基础和动力。“中法文化论坛”积极推动中法两国人文领域的对话与交流,增进双方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并从文化中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实践充分证明,不同文明之间能够交流互鉴,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中法文化论坛”的成功模式或许可为新时代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形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打造更多的中外文化交流品牌,促进“民心沟通”,推动公私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增进共识和认同,消除摩擦和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2014《文明宣言》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J].文明,2024(Z2):10-21,26-33.

[2]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6):4-6.

[3] 陈鹏.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逻辑理路与世界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4(2):18-23.

[4] 交流互鉴点亮人类文明之光2014年3月27日—2024年3月27日纪念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历史性演讲暨“2014《文明宣言》”十周年中国百名学者携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联合倡议让《文明宣言》从北京传向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发展[J].文明,2024(Z2):36-63.

[5] 卢沙野.忆六十载辉煌启新时代征程:写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J].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4(2):15-19.

[6] 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擦亮中法民间外交的“新名片”[EB/OL].(2018-09-25)[2024-07-10].https://www.sohu.com/a/256027010_116897.

[7] 广角[J].神州学人,2016(7):2-7.

[8] 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法国里昂开幕[EB/OL].(2017-10-02)[2024-07-10].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9/27/c_1121728808.htm.

[9] 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习近平在法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0):7-9.

[10]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中法文化论坛的目标是办成“文化达沃斯”[EB/OL]. (2017-10-02) [2024-07-10] http://news.youth.cn/jsxw/201710/t20171002_108201 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