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为了实现中国特色中职教育发展,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近几年高铁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对高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培养既有技能基础又有人文高度的高铁专业学生,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高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该文为了提高中职高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把儒家文化融入中职高铁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可行的改善性教学策略,以提高中职高铁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高铁专业人才。
关键词:儒家文化;高铁专业;中职教育;教学策略;职业素养;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a)-0138-05
Exploring the Teaching of Improving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High-Speed Railway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Culture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tate proposes to build a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training of high-speed railway professionals is relatively mature,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high-speed railway student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the local cultural ecology, train students with skills and a high degree of humanities,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social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industry. Confucia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5rogEiYkK8jjz68paFCN45gQ0+LqihJf+Xlb7gkUHvI=onal Chinese culture, among which many ideas and viewpoints are in line with the main theme of the current era.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culture, draws on and absorbs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of Confucian culture, integrates Confucian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secondary and vocational high-speed railway,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improvement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high-speed railway, and train high-speed railway professionals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onfucian culture; High-speed railway specialty;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trategy;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ural education
为了实现中国特色中职教育发展的创新之举,国家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1]。2022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必须将培育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紧密结合。职业素养是中职高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及职业素养的不足,对高铁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中职高铁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积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才能逐渐树立高铁专业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培养胜任当今社会高铁服务行业的高质量专业人才,为高铁事业的进步奠定人才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和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之魂、民族之根。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今天中职教育影响深远。鉴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足现象,在当下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使得用人单位更加强调职业素养,儒家文化思想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用儒家经典文化不仅能约束中职学生的职业行为,还能规范他们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如何将儒家文化思想注入并转化为实用且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行为外化,显得尤为重要。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3]。这说明在新时代,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和标准更高了,所以中职学校不仅要重视培养技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高铁专业或者实现高铁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等。
1.2 中职高铁专业职业素养的解析
中职高铁专业职业素养主要指的是中职高铁专业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实训模拟演练、岗位实习等教育模式,培养高铁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见表1。
2 儒家文化与中职高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契合点分析
2017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各教育环节,贯穿于各领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4]。这说明儒家文化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发扬儒家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经千年而不衰,儒家文化精神贯穿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儒家文化精神与新时代中职教学思想存在很多共同点。
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就业”,学校要求学生不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还要具有职业精神,这样才能为高铁企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同时,要把儒家文化与高铁企业服务文化对接,将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保证学生能胜任就业需求并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起点。儒家文化与高铁企业文化有很多共通点,二者在对接时,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努力研究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来实现中职教育的目的和高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 儒家“仁”“礼”教育思想
“仁”者爱人。意思是我们不但要爱自己,还要爱家人、爱社会上的一切人,这是爱的最高境界。我国传统文化中,“仁”是核心道德价值,要想成为有道德的人,要知仁、好仁、乐仁,以仁践行自己的人生观,以行仁为乐。中职高铁专业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高铁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在人生观尚未形成之际,不仅要对他们进行仁爱思想的教育,更应该对他们进行人生观教育,职业道德、民族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内在精神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跨世纪人才。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礼”不仅是道德、政治等上层建筑层面的观念,还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仪式与规则[5]。“礼”其实是人们在言谈举止方面要得体。礼教观念为主体的教育决定着群体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更是决定文化走向的根本前提。在高铁专业中,“礼”成为一种追求的目标,成为一种传承文化规范的约束力量,重视开展高铁服务礼仪教育是高铁专业学生道德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人的全面发展观
孔子还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通用人才的教育思想。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6]这里的“艺”是指古代学校教育中的“六艺”。“六艺”是指2 500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如同现代教育的德育;乐,是审美教育;射和御,如同现代的体育教育;书、数,乃是智育教育[7]。也就是德、体、智全面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儒家文化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与高铁职业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高铁专业培养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儒家文化的价值对新时代的高铁专业人才培养影响深远,儒家文化的融入大大提高了中职高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2.3 和乐教育与和谐思想
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和”,强调“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礼之用,和为贵。”和乐教育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与他的“和为贵”的思想紧密相连。“乐”来源于孔子的“乐学”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就是要快乐地学习,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在高铁专业教学中,应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和谐思想表现为“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个人的身心和谐。高铁工作人员只有个人身心保持和谐,才能心情豁达,减少欲望;只有减少对自然的索取并增强环保意识,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处理好了,才能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
2.4 反身内省、内在超越的道德修养
孔子在《论语》中教导做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8]这就需要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客观地评价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克制自己,时常内省、严于律己来完善自己,只有做到尊重自己、爱自己、成就自己,才能有能力去爱别人、影响别人、成就别人。高铁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习期间,要时刻反省自己,找出不足的地方,积极主动向别人请教,听取别人的意见,反思诊改。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体现的不仅具有内在性,而且具有超越。高铁专业学生应发挥内在的精神来实现自我完善,强调自身的觉悟和功能、主观精神和内在善性,由内在的自觉性约束自己。
2.5 奉献精神和群体意识
奉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信念。对高铁专业人员而言,要把高铁服务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去热爱并努力做好它,在爱的召唤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把奉献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始终,并成为人生的一种信念。
当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存在共同点时,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团结力量,群体观念让高铁专业人员团结统一、和谐共处、同心同德,最终以“为团队争光、为企业争光、为国争光”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将儒家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铁专业职业素养的育人过程中,让“仁爱”“和谐”“超越”“礼仪”“奉献”等儒家文化思想贯穿于高铁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氛围,让儒家传统走进专业、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走进活动、走进实践,培养诚实守信、团结、奉献、仁爱、明礼的高铁专业人才[9]。
3 儒家文化提升高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方式探析
3.1 通过儒家文化培育高铁职业价值观
在高铁课堂上融入儒家文化教学,用儒家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儒家礼仪对高铁乘务人员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要多沟通,增加互动,共同分析儒家文化对高铁职业观念的影响和引领作用,通过高铁岗位情境模拟、分角色演练等学练方式,结合儒家文化视角,让学生对高铁职业价值观有更直观的认知。在职业观念引导上,要从“仁”“爱”出发,结合“礼、乐”,从哲理层面论证,从现实需要阐释。从情感上让学生在课程中领悟高铁职业观念,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意识到高铁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自信和高铁荣誉感。
3.2 提高儒家文化融入程度
3.2.1 合理设置儒家文化课程
高铁专业开展儒家文化教育,不仅要有高铁教学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指导,还要发掘儒家文化资源,合理地设置儒家文化课程。先设置儒家文化的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对儒家文化初步理解和掌握,然后分阶段进行儒家文化的渗透,设置融入儒家文化相关内容的选修课程,整合细化,融会贯通,形成专属于高铁专业的儒家文化知识体系。另外,学校、企业、教师要把专业课程、儒家文化、行业要求整合起来,加快高铁专业教材改革与创新,将儒家文化与高铁专业最新政策相结合,制定有利于高铁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高铁专业教材与高铁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将高铁专业技能与儒家文化有机融入教育中,形成儒家课程体系,具体见表2。
3.2.2 借助课外相关活动渗透儒家文化教育
在校内课外活动中加强儒家文化渗透及高铁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在校内课外活动中加强儒家文化熏陶和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儒家文化影像观摩、高铁岗位的职责、高铁服务礼仪、日常高铁办公流程等。开展“高铁礼仪大赛”“儒家文化知识竞赛”“高铁情境模拟表演”“高铁危机处理情景剧”“高铁文化写作比赛”等活动和比赛,来提升职业素养[10]。
进入高铁实训模拟室,在仿真环境中感受岗位职业素养的要求。在高铁实训模拟室,学生穿上高铁制服,注意仪表仪态,规范高铁服务礼仪,文明用语,遵守规章制度,端正职业态度,在仿真环境中感受工作中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把儒家文化影响下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文化修养融入岗位作业中。
去高铁站实习,在实际环境中树立“准高铁人”意识。学生还可以去高铁站实习,真正体验高铁工作流程,切身体会为旅客服务的感受,遵守岗位职责和岗位制度,遵守职业道德,注重高铁礼仪,以儒家文化支撑自己的文化气质,把知识和技能用到岗位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实际环境中树立“准高铁人”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
学生定期参观儒学展览馆或儒学博物馆,在休闲游玩过程中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感受儒家文化,依托儒家文化深厚底蕴,感受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以儒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言论、人物事迹及其书画作品做辅助,加强儒家文化教育。邀请儒家学者进行“儒家六艺论坛”“儒家文化及其主要精神”等讲座,传承儒家文化,提升学生的儒家文化修养。
3.2.3 建立“校企家”多方育人模式
学生要走出课堂,到实习企业接受岗位课程学习,企业方派专门的高铁专业培训老师给学生教授高铁文化知识、高铁专业知识、高铁服务技能等。学校也要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阶段性地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建立“校企家”学习平台,学校和企业要把高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也能清晰地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建立学校、家长、企业三方共建的新媒体平台,三方共同参与公众号或抖音号运营,开设“儒家文化角”“高铁专业职业素养提升通道”等教育专题,让三方都参与进来,共同学习,随时发表己见,及时沟通,推进三方共育模式,共同建立多方育人的新格局。
3.2.4 教师要树立以身为尺师者榜样形象
儒家传统文化启示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高铁专业教师要率先提高儒家知识的文化含量与修养,学习儒家文化的精髓,理解其对现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德才兼备”,严于律己,在职业道德方面和价值观上对学生起到引领的作用,让学生认同儒家文化,才能真正带动高铁专业学生学习儒家文化。学校不仅要积极引进高铁专业技术人才,还要不断培训高铁专业教师,让他们成为儒家文化推广的主力军,设置系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儒家文化大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力,鼓励教师自觉地提高自己职业能力,鼓励专业教师除了完成学校的授课以外,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切实深入地了解企业当下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了解当下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点所在。
3.2.5 借助新媒体力量拓宽教育渠道
在高铁专业课堂上,可以利用教室投屏、电视、电脑等,教授儒家文化和高铁专业知识与技能,把二者关联起来,真正把儒家文化精髓渗透到高铁专业当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感官中感受学习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从内心深处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与高铁职业素养教育的育人理念。在课后,高铁专业教师可在多种社交平台与学生交流,探讨儒家文化学习心得及学习中遇到的困境,进一步理解儒家文化内涵。利用微信小程序,上传学习资料,布置作业,巩固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建设儒家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3.3.1 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校园观念文化
除了重视儒家课堂的显性教育,也要注重校园观念文化的隐性教育。我们要让校园文化带上儒家文化的色彩,提炼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让学生置身于儒家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积极创造浓郁的儒家校园文化氛围,提升育人效果。
3.3.2 建设儒家文化熏陶的校园物质文化
学校可通过打造儒家文化景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建造名人雕像、名人专栏、文字篆刻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文化实体,感受儒家文化的思想和魅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3.3.3 健全儒家文化要求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要与时俱进,摒弃原来的校园制度,制定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和时代发展的相关制度,制定传播儒家文化和提升职业素养的相关制度。
4 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铁不仅对国家政治、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还和人们的生活形影不离,高铁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负着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儒家文化对提高高铁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本文吸取儒家文化的理论精华,将儒家文化融入中职高铁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过程当中,提出一些可行的改善性教学策略,以提高中职院校高铁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高铁专业人才,让中国高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1).
[3] 张浩,毛浓国,吴鹏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的研究:以《弟子规与职场修炼》课程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7): 53-56.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4-02-0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htm..
[5] 成宇.文化随笔之“六艺”中的“礼”[EB/OL].(2019-04-08)https://www.sohu.com/a/306598178_100041757.
[6] 赵子贤. 孔子“游于艺”思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1.
[7] 朱光辉,王桂英.孔子六艺文化与六艺拳[J].济宁学院学报,2008(1):50-53.
[8] 王丽滨.用儒家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8):18-23.
[9] 高庆殿.基于儒家文化传承的高职课程体系创建路径[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4):73-75.
[10]余东东.传统六艺对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