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的比较研究

2024-10-01 00:00:00李优优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2期

摘要:该文旨在探讨副词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特点及其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的创新用法。在概述了副词的基本理论后,以汉语及英语为代表分析了不同文化中副词使用特点,其中涵盖了句法成分、重叠使用、与其他词类的交叉纠葛,以及使用频率和语境表达情感方面的差异。然后又以日语为例探讨了副词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方式,以及这种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原因。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汉语、日语及西班牙语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的创新用法,如强化情感表达,精确描述时间、程度及状态等,充分展示了副词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感染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副词;跨文化;理论概述;创新表达;强调语义;修饰动词

中图分类号:H136;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a)-0037-04

Comparative Study of Adverbs in Cross-Cultural Creative Expression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bs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heir innovative use in cross-cultural creative expressions. After summarizing the basic theory of adverb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bs used in different cultures, including syntactic components, overlapping use, cross-imbrogations with other parts of speech, 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frequency and context. Then, taking Japanes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unique way of adverbs expressing emotion and the cultural reasons behind this way of expression. Finally,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uses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Spanish in cross-cultural innovative expressions, such as enhanc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accurately describing time, degree and state, etc., fully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adverbs in enriching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enhancing language appeal.

Key words: Adverbs; Cross-cultural; Theoretical overview; Innovative expression; Emphasis on semantics; Modifying verb

在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创新表达已成为推动文化多样性及语言发展的重要动力。副词作为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表达情感、强调语气及修饰动作等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因此,对副词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大众深入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副词的运用特点,还能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新视角。

副词作为一类具有修饰及限定功能的词汇,其独特之处在于能灵活多变地适应不同的语境及表达需求。在不同语言中,副词的使用习惯、语义内涵及语法功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及语言的多样性。因此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对于副词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不同语言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同一事物或情感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语言的结构与表达方式上。据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语言中副词的使用情况,来探讨副词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的作用,以期能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新方法。

1 副词的基本理论概述

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及程度的词为副词(Adverb,简称“adv.”)。副词可被分为多种不同类别,常见的有程度副词,用来表示事物的程度或强度,如“非常”“稍微”等[2];方式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如何进行或事物的方式方法,如“慢慢地”“轻轻地”等;时间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或频率,如“经常”“从不”等。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使用方法有一定规律,常见的用法有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及频率,修饰形容词则表示形容词的程度,修饰副词表示副词的程度或方式,修饰整个句子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及观点等。总而言之,副词作为一种修饰词,其在句子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丰富句子的表达,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准确及有力。在具体使用副词时,需注意其语义指向及用法上的细微差别,避免产生歧义。

2 汉语、英语中副词的使用情况

2.1 汉语和英语中副词的功能

汉语中的副词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其主要功能为充当状语。同时,副词也可被重叠使用,有部分副词甚至可以单独成句与回答问题。由于虚化程度不一,汉语的副词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比较混杂而模糊的集,其外延不甚清楚且范围不易确定[3]。还与形容词、区别词、时间名词、连词、助词、代词及语气词等存在交叉纠葛的现象,需进行划界分辨。具体说来,有的主要表示限制与区分,有的则主要表示描摹、修饰。虽说大多数副词具有定位、黏着的倾向,但也有一部分副词(尤其是评注性副词)在使用上较为自由、灵活。

英语副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状语,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及程度等。如副词“quickly”(快速地)可修饰动词“run”(跑),用以表示跑步的速度;副词“very”(非常)则可修饰形容词“happy”(开心的),来表示开心的程度[4]。英语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灵活,其可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但放在不同的位置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通常来看,副词修饰动词时多位于动词之后,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时则多位于它们之前,修饰整个句子或表达某种强调、转折等语气时则会位于句首。

2.2 汉语和英语中副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

从使用频率上看,不同副词在汉语中出现次数的差异性较大,例如,在《汉书》中的复音副词数量呈增长的趋势,但其中的单音副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王淑雯等通过对中美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的副词统计发现,否定副词使用频率最高[5]。但在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中,频率副词如“从不”“偶尔”“有时候”“常常/经常”,以及“一直/总是/老”“每天”等都非常常见,将其按照频率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用途为描述主语做某事频率的高低。另外,副词的意义往往与语境紧密相连,因为副词的意义较虚,因此其作用往往体现在与句中及前后句其他成分的关系中,还体现在句子内容及说话人态度的关系中。总的来说,副词可分为时间副词、范围副词、频率副词及程度副词等多种类型,且每种类型的副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及语境。例如,时间副词“曾”“已”“既”等用于表示过去、正在或未来的时间状态;范围副词“皆”“尽”“悉”等则被用于表示全部、单独、约略或称代等范围关系。

副词在英语中的位置及使用方式会影响句子的整体意义,例如,为了强调某些频率副词(如always),就可将其放在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之前。另外,副词还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另一个副词,以此来为句子提供时间、频率、程度及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在英语中,对于副词的选择及使用会受到具体语境的制约,且不同的副词在表达同一概念时也会具有不同的效果。英语中一些副词的使用频率,如表1所示。

3 汉语和日语中副词表达情感的差异

日语中,まあまあ是由副词まあ重叠而来的,两者意思基本相同,是口语中使用起来最为方便的副词。例如まあ、おいしいものが食べられるなら、いいか;まあまあ、おあがりください;まあ、やめにしましょう;まあ、そんなに怒るな。其中まあ和まあまあ都有“邀请对方做某事”之意;まあ与まあまあ都有“劝解对方”的语气,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这两个词里面,无论是劝解还是邀请,都含有一种“算了吧”“就这样吧”的意思。相比之下,汉语中的副词使用则相对直接与明确。即汉语的表达方式往往更注重事实与结果,而不是像日语那样强调情感的微妙变化。例如,在邀请别人看电影时,汉语可直接表达为“今天一起去看电影吧”,而无需像日语那样用否定的形式来给对方选择的余地。此外,汉语和日语在敬语的使用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日语有复杂的敬语体系,其中涵盖了动词的敬语、名词及形容词的敬语等。汉语虽然也有敬语,但整体上不如日语复杂,且在日常交流中会更多地依赖语境及语气来表达尊敬或谦卑的态度。

为什么日本人喜欢使用一个与现实妥协的,表达态度含含糊糊、马马虎虎的词语呢?究其根本原因为封建时代的日本岛上发生过许多战乱[6],历史原因造就了日本人不喜欢随心所欲地自作主张。如果一方自作主张的话,就有可能会和对方的想法冲突,如果说话太直白露骨,就有可能和对方产生分歧。有了冲突和分歧就必定会破坏和气,所以日本人会适当地压抑自己的主张,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保持着社会生活的和谐[7]。总之,汉语的表达方式确实比日语更加直接、明确,也更为注重事实与结果,此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日常交流中,还反映在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上。

4 跨文化创新表达中副词的创新用法

汉语副词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不仅可以精确地描述时间、程度及范围,还可强化情感表达,使得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可使用“深深地”“极度”等副词来加强语气,使描述更具感染力[8]。日语副词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可精确地表达时间、程度及状态,同时也可以传递说话人的情感与态度。例如,在表达程度及数量时常用“とても”(非常)、“少し”(稍微)等副词。在日语中还有些副词需在特定的场合及语境来使用,如“必ず”(一定)、“やはり”(果然)等,这些副词可反映出日本社会的文化习惯及思维方式。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掌握这些副词的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融入日本社会。汉语和日语副词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差异。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可以用来描述时间、程度及范围,且都可以强化情感表达。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不同,其副词在使用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汉语和日语的副词在语义及用法上存在差异,具体需要根据语境进行选择运用。因此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汉语和日语的副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用法及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同时也需要注意两种语言间的差异及共通之处,以避免产生误解与冲突。

西班牙语中的副词与汉语中的副词有许多相似之处。西班牙语中的副词常与形容词、动词或其他副词结合使用,以形成新的表达方式。此种结合方式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动作、状态或情感的程度、方式。以“muy interesante”(非常有趣)为例,“muy”作为副词修饰了形容词“interesante”,进一步加强了“有趣”的程度[9]。西班牙语中的副词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转化,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在形容词或其他词性的词语后添加特定的词缀来将其转化为副词。例如“rápidamente”(快速地)就是由形容词“rápido”(快速的)加上词缀“-mente”转化而来的副词,这种转化方式丰富了西班牙语中的副词表达,也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准确。另外,说话者通过使用副词可传达出强烈的情感或态度,如,“muy emocionado”(非常激动)中的“muy”(非常)就强调了激动的程度。西班牙语中的副词种类繁多,囊括了程度副词(如“muy”“bastante”等)、方式副词(如“rápidamente”“lentamente”等)、时间副词(如“ahora”“mañana”等)及地点副词(如“aqu픓allí”等)等。这些副词在句子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能够精确地描述动作、状态或情感的程度。程度副词常被用于强调形容词或动词的程度,如“muy bonito”(非常漂亮)与“bastante interesante”(相当有趣)[10]。方式副词则常被用于描述动作或状态,如“rápidamente”与“lentamente”分别用来表示“快速地”与“缓慢地”,时间副词与地点副词则分别用于描述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及地点,比如“ahora”(现在)与“aquí”(这里)。

5 结束语

副词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的创新用法,在丰富语言表达的同时,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语言魅力的窗户。不论是汉语中的重叠使用,抑或是英语中的精确描述,无不展示了副词在增强语言感染力及精准传达信息方面的巨大潜力。展望未来,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有理由相信副词在跨文化创新表达中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通过进一步挖掘、研究副词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特点及创新用法,就能够促进语言文化交流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泽群.副词“连续”的量化特征与演化路径[J].语言与翻译,2024(2):12-18.

[2] 温晓文.“算是”的副词化及其功能扩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4,42(2):81-86.

[3] 蕫惠颖.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视角研究[J].汉字文化,2024(7):10-12.

[4] 程鹤,张娣.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翻译技巧研究[J].现代英语,2023(10):123-126.

[5] 王淑雯,鲍家宇.中美博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中推断副词的对比研究:以语言学和石油工程为例[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56-64.

[6] 张云霞.中国古代典籍中副词的英译法初探:以《楚辞》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8):143-144,148.

[7] 张宗洁.中英文程度副词的等级数量含意对比[J].黄山学院学报,2018,20(2):52-56.

[8] 周婷婷.潮流文化背景下“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2):104-106.

[9] 陈曦.中西文化当中的虚词:副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149-150.

[10]袁嘉,范计朋.汉语任指复合副词的交际文化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1):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