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顾鹰
《我变成了一棵树》的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顾鹰。她曾经当过幼儿园老师,发表过300多篇儿童文学作品,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叶圣陶文学奖等众多奖项。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开饭了,长辈催促好几遍:“好了,快来吃饭吧!”你才姗姗来迟,来到餐桌前……
三年级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讲的就是这样一件小事。
在课文里,“我”因为不想吃饭,变成了一棵树,不让妈妈发现自己。妈妈想了一个好办法,她让小动物们来这棵“树”上做客,一起吃好吃的,吸引“我”的注意力。
那么,作者是怎么想到用孩子吃饭这个视角去引出故事的呢?她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又有怎样的看法?让我们来听顾鹰老师讲一讲……
呵护孩子的童年
□顾鹰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童话是我在当幼儿园老师的时候创作的。在当老师的时候,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孩子一有情绪,他们就不想吃饭。而对于一个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来说,孩子的吃喝拉撒,每一件都是无比重要的大事。
一开始,我的想法是写一篇童话,教育孩子要好好吃饭。但是,在动笔的时候,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我的童话最重要的读者应该是小朋友,那么小朋友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希望他们有些什么收获呢?仅仅是读了这篇童话,能够受到教育,从此以后不闹情绪,每餐都好好吃饭?
显然,孩子们不大可能因为一篇童话就从此变得乖巧听话——这是不切实际的。况且,我在当老师的时候,我是很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孩子越小,他们的生活经验就越少,他们的思维也就越少受到经验的束缚,所以想象越是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拥有丰沛的情感去创造新世界。
后来,我就写成了《我变成了一棵树》这样一篇童话——
童话中的“我”因为不想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但是,“我”变成的一棵树不是一棵普通的树,它不长苹果不长梨,而是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变成的树上住着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无论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到这棵树上来玩耍。因为“我”这棵树可以弯下腰,用枝条迎接每一个来访者。
各种形状的鸟窝,有趣的来访者,这些都打破了常规的思路,为孩子们的想象开辟了空间。在阅读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们迸发出更多的创意。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所以文章中也出现了一个妈妈——不管是生活中的妈妈,还是童话里的妈妈,所有的妈妈都关心孩子吃饭的大问题。但显然,这是一个好玩儿的妈妈,她没有大声地呼唤孩子“吃饭啦”,更没有强行拖着不愿吃饭而变成树的孩子回家,而是带着各种美食,坐在一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和所有的小动物分享美食……
小动物们的大快朵颐,成功地诱发了孩子的食欲,所以,虽然“我”变成了一棵树,但肚子依然咕噜噜地叫了起来,口水依然不安分地流淌下来……
在小动物们纷纷猜测树上的水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时,一个天籁般的声音传来——那是妈妈的声音:“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这种交融着理解和包容的声音,难道不是天籁吗?
我希望每个大人都能成为一个懂孩子的大人,能欣赏孩子的各种淘气、各种好奇、各种探究,哪怕他们的表现方式各种各样,哪怕在大人眼里是捣乱、破坏。
如果孩子能在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宽容下成长,我想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