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锅边糊的诞生与戚继光抗倭寇有关。明朝嘉靖年间,地处沿海的福州深受倭寇侵扰,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戚继光带兵前来剿倭,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
一日,乡民们正忙活着备宴招待凯旋的戚家军,突然倭寇又一次袭来。戚家军立马就要整装迎战,可是士兵们个个都还饿着肚子,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大米磨成浆,起锅烧水,各种好料一股脑投进水里,然后将米浆倒在锅沿。米浆变成米片后,与汤混合在一起。短短几分钟,一顿饭就完成了。
士兵们吃饱了饭,士气高涨,冲锋陷阵,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而当时煮给士兵们吃的锅边糊,就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后来,锅边糊就成为福州一带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