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梦者点亮希望

2024-09-30 00:00:00陈天中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4年9期
关键词:姑姑爸爸妈妈

一条船,一家人,逐水而居,燃起一方人间烟火。

一条街,一座村,岁时纪事,看新时代沧桑巨变。

连家船的孩子上岸了

这是一部水上人家变为陆地居民的独特故事。

在政府的帮助下,福州连江最后一批连家船渔民上岸,从此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新旧生活的交替,使得过惯水上生活的孩子很不适应。他们向阳而生,在大时代背景中慢慢改变着各自的命运。连家船的孩子江楠便是在时代洪流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活变迁,经历着命运大转折的洗礼和成长……生生不息的生命长河会激起什么浪花?小人物的日常与时代潮涌彼此呼应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条船连起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家族映射出一个时代风云变幻的影像。一个孩子站在家族的链条上,站在世世代代的水域和新时代的岸线之间。

精彩片段

开 学

太阳还没有升起,海滩在晨曦中露出隐隐的轮廓线,如瞌睡人的眼似睁非睁。或浓或淡的云如泼墨般排空裂岸,恣意延伸铺展。几只鸥鸟拍翅在海面飞,几只落在浅滩上,有的来回踱着步,有的金鸡独立一动不动,有的磨喙梳羽,如渔女在梳妆打扮……海天融为一色,天是海的岸,海是天的边,全揉进一片水墨的混沌里。一些渔船已经开始新一天的航程,远远地传来渔歌声。

忆往年,

咱是水里生浪里长哟喂。

破船为家,

麻袋遮体,

海藻当粮哟喂。

上破下漏度时光哟喂……

一艘篷船远远地从那混沌中冒出来,孤零零地拖着长长的水痕向近处驶来,是江楠家的船。

爸爸一边扯着嗓子唱一边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橹,妈妈在船头撑着竹篙,篷船在水面上如一座小山丘慢慢移动着。橹板在水中发出一串串“欸乃”的响声,就像在给爸爸伴奏。爸爸的歌声浑厚粗犷、铿锵有力,有如重槌落大鼓,声声如雷,将渔家人的忧愁、无奈、挣扎、渴望和期待全都唱了出来。

爸爸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他会唱很多渔歌,那些渔歌一代代传唱下来,调子很特别。江楠觉得好听,偶尔也会跟着爸爸学几句。他喜欢唱歌,虽然还不能将爸爸那种气势磅礴、摄人心魄的感觉唱出来,可依葫芦画瓢能学个七八分。有时候船开到没人的地方,江楠就会放开嗓子唱,他觉得只有唱歌才可以把心中所有的不快唱走,把所有的烦恼唱走。每次只要唱歌,他就会感到这大海是他的,这天空是他的,这世界是他的,这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他是这里的王。

此时船已经驶进海湾,江楠兴奋地坐在船头,看着岸边的礁石像变戏法一样慢慢变成了低伏的矮树和灌木,又从矮树灌木慢慢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楼房。

船摇进塘前浦的时候,江楠远远听到柴油机“嗵嗵嗵”的响声。水面上飘来一股刺鼻的柴油味,周围的船只一下子多起来。这些船大多是赶早来装运海货的。

有些船个头比他们的船大好几倍,船身是用钢板做的,很结实,船上安装的是柴油机,江楠知道那柴油机带动船屁股下的桨叶可以大大提高航行速度。船上的水手很多,江楠见过他们一起喊着号子拉绳,那场面就像拔河,很紧张,很热闹。

江楠指着大船对爸爸说:“将来长大了我要开这样的船,我要当船长。”

爷爷坐在舱门口抽着旱烟笑着说:“乖孙子有出息,你当船长,依公得烧高香了。”

爸爸朝他嘿嘿笑了笑。

“依公,你当大副!不,依公当船长,我当大副!”江楠说。

爷爷摇头:“依公老了,一把老骨头当不了船长喽!”妈妈一边撑着竹篙一边说:“你得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到城里住,在城里上班,讨一个城里的媳妇。”

江楠摇头说:“城里有什么好,我不去。我要开大船!我得和依公,和依爹依妈在一起。”

爸爸妈妈都朝他嘿嘿笑了起来。

不一会儿船就靠到塘前码头。姑姑已经站在码头上不停地朝他们挥手了。

妈妈将竹篙的铁钩搭在石阶上,船便慢慢靠了过去。

江楠背着书包,像猴一样蹿上岸。姑姑一边喊“慢点慢点”一边迎了过来。

“楠仔,听依姑的话,别乱跑,别惹祸!”妈妈收起竹篙。

江楠回头挥手说:“知道啦!”

姑姑笑着说:“放心吧!楠仔乖着呢!”

妈妈急忙说:“可别把他夸上天,咱打鱼人家的孩子几斤几两我还不知道?怕给你们添乱呢!”妈妈说着朝姑姑身后瞥了一眼问:“怎么连心没来?”

“这死丫头正生气呢!自己跑去上学了,过两天就好。”姑姑说,“你们回吧!”

妈妈拎起一个早就准备好的蛇皮袋几步跨上岸,将袋子塞给姑姑说:“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一些晒干的海货,你千万别嫌弃,就当楠仔的饭钱了。”

姑姑眉头一皱,生气地说:“你是要我们江家祖宗戳我脊梁骨吗?江楠是我们江家独苗,住在我这当姑姑的家里只是桌上添双筷子的事,还跟我算这么清?你看,依爹还在船上看着我呢!我要是收了,他非得把我扔海里喂鱼不可。快快收回去吧!”

两人互相推让着,姑姑急了:“再这么推来让去,楠仔上学要迟到了。”妈妈这才收回袋子,对江楠说:“楠仔,可别给你依姑添乱,听见没?”

江楠不耐烦地说:“都说几遍了。”

爸爸从船尾探过头来说:“说几遍也得说。”

江楠嘟着嘴说:“放心好啦,我不会惹祸的。”说完转身准备朝码头跑,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爷爷只是吧嗒着旱烟笑眯眯地看着江楠,看他差点摔倒,笑容突然收住了,看他站稳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渔家人上岸还不得先拜拜码头?”

江楠嘻嘻一笑说:“依公,回来你还得给我讲故事呢!上次那个故事还没讲完。”爷爷嘿嘿地笑着说:“知道啦!等你回来接着讲。”

江楠这才撒开腿朝码头的“海蛎山”那边跑去。

“慢点!慢点!”姑姑在后头小跑着。

出码头来到街道,今天这里比报名那天还要热闹,卖货的、运货的、赶路的,喧嚣声搅成一片,人群蜂拥着把街道填得满满的,如潮水般涌动……

为孩子守住那束光的作家

陈天中,儿童文学作家、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委员会委员。出版有《剪瀑布的小巫仙》《追电奇童》《开心银行大劫案》等图书,部分作品入选《中国童话年选》《中国儿童文学新名家精品》《当代儿童文学阅读新经典》等。所著作品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台湾儿童文学牧笛奖、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东南沿海有一个叫“疍家”的渔民群体

疍家又称“艇户”,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沿海地区以打鱼为生、以船为家的渔民,他们从不在陆地上置业,吃住生活在浅海。

疍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来源于他们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二是因为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三是疍家人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保障,如同蛋壳脆弱,故称为“疍家”。

“疍民渔歌”和“福州童谣”

陈天中的小说《北北村的光》,是一个渔家孩子励志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海洋和土地深情对话的故事,也是一个回荡着美妙歌声的故事。不管是漂泊还是定居,只要心里有梦想,一定会被美好的世界拥抱——这便是成长的珍贵养料。

小说通篇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住下来、稳下来、富起来”的思路,通过儿童的视角对北北村的一条船、一家人纤毫毕现的刻画,把他们从开始不想上岸,到最后转变思想离开连家船的过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家陈天中先后走进福州、宁德、连江等地,深入乡村,采访了连家船渔民的后代,听他们讲述难忘的上岸经历,用深厚、扎实的素材和真挚、细腻的笔墨创作出了这部关注乡村振兴、教育扶贫,聚焦连家船渔民生活变迁的长篇儿童小说——《北北村的光》。

猜你喜欢
姑姑爸爸妈妈
爱漂亮的姑姑
春姑姑走啦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5)
幽默大师(2017年9期)2017-10-27 06:14:54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2)
幽默大师(2017年5期)2017-10-27 06:13:42
我和爸爸
中华家教(2017年2期)2017-03-01 16:29:25
爸爸
琴童(2016年12期)2017-01-16 11:15:38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37°女人(2016年8期)2016-08-11 12:03:47
爸爸冷不冷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8:58:11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