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教育初探

2024-09-30 00:00:00陈玥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8期

幼儿自然教育是一种与幼儿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教育,是将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自然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园自然教育存在着自然教育资源匮乏、自然教育与课程融合度不够、教师对自然教育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幼儿园应采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幼儿置于自然中、丰富自然课程内容和形式,以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措施,让幼儿在与大自然接触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自然教育需遵循的原则

1.尊重幼儿的天性和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展现出不同的兴趣、好奇心和学习方式。因此,教育者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他们与自然互动。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幼儿亲身体验自然,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者应当为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自然体验活动,鼓励他们观察、探究、提问,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然环境中的学习与探索。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是当代社会亟须关注的问题。教育者应当引导幼儿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培养他们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从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治愈力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幼儿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教育者可以通过自然游戏、户外探索等活动,让幼儿放松心情、释放能量,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幼儿园如何开展自然教育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发自然课程

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自然环境中,幼儿能够观察自然现象、接触植物和动物,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设计丰富多彩的自然课程。

“自然观察日”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森林或湖泊等自然场所,进行动植物观察。每次观察日都有一个主题,例如“发现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落叶与种子”等,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了解不同季节自然界的变化。

“生态小农场”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参与种植蔬菜、水果或花卉等。通过亲身体验播种、浇水、施肥和收获的过程,幼儿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还培养了劳动精神和责任感。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组织“丰收节”,展示幼儿的劳动成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同时,“森林探险”活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然教育形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探险路线,让幼儿在森林中寻找特定的植物、昆虫或鸟类,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为了增加科学性,可以举办“自然小实验”活动。教师指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自然科学实验,例如“叶子的光合作用实验”“土壤渗透性实验”等。这些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让幼儿理解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另外,可以开展“自然故事会”,教师讲述关于自然界的故事或童话,引导幼儿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例如,教师通过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命周期,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2.关注幼儿在自然中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促使幼儿充分感受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在“森林探险”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森林,让他们亲身体验森林的多样性。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聆听鸟鸣声、触摸树皮等活动,幼儿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还能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专注力和耐心。这种亲近自然的体验,有助于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提升他们的情绪稳定性,让幼儿在亲近自然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植物种植”活动中,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亲手种下并照顾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体验到等待和付出的快乐,增强责任感和成就感。当植物发芽、开花时,幼儿能感受到生命的奇迹,内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喜悦。

“自然绘画”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写生,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下自然的美景。通过绘画,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情绪释放和心理调节的过程。

“自然故事会”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与自然相关的故事和经历。幼儿们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知识,还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分享和交流的快乐,彼此间的情感联系让他们更有集体归属感。

3.在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基于幼儿生命成长的幼儿园自然教育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设计一系列具体的自然教育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自然探险”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探险。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任务,例如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叶、观察昆虫的活动、识别各种鸟类等。通过这些任务,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还可以组织“植物种植”项目,在幼儿园内设置一个小型花园,由教师指导幼儿种植各种植物。从选择种子、准备土壤、浇水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植物生长的过程,讲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

在“自然艺术创作”活动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大自然中的材料,如树叶、花瓣、石头等,让幼儿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艺术作品中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这些具体的自然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在幼儿园里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4.重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实施自然教育的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这包括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深入理解,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幼儿。例如,教师应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习性以及天气变化的规律等,并能够在教学中融入这些知识,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和自我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

其次,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观察幼儿和设计教学活动方面。教师应能够敏锐地观察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在自然探索中的兴趣点和学习节奏。基于这些观察,设计出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一次户外自然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附近的一片小树林。一进入小树林,幼儿就被各种自然现象吸引了注意力。他们自由组合,有的追逐落在地上的小昆虫,有的摆弄地上的石头……此时,教师注意到小明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感兴趣,他还兴奋地大喊:“快看啊,有蚂蚁在搬东西。”听到他的叫喊,幼儿们纷纷聚集过来,蹲在地上一起观察。“它们在搬什么?”“我知道,它们在搬食物。”“它们好像在搬家!”大家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观察到幼儿的兴趣,教师与幼儿进行了相关讨论,总结出了很多新奇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如“蚂蚁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吃什么”“蚂蚁会咬人吗”等。由此,我们生成了“蚂蚁王国”活动,活动包括:找一找蚂蚁出现的地方、蚂蚁观察、科学实验(什么食物能吸引蚂蚁)等。通过生成课,幼儿了解了蚂蚁的生存环境、蚂蚁的样子、搬运物资方式等多方面知识。

通过持续的观察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这样的循环,教师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5.注重家园共育,形成家园合力

家园共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例如,开展亲子自然体验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户外探险、植物认知等项目,通过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妙,增强亲子间的情感纽带。此外,还可以设立“家庭自然观察日”,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家里或社区中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记录观察日记,并在幼儿园分享交流,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家长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探索自然、感受生命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珍爱自然”为核心理念,将自然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生态、健康、科学的方式,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自然环境中蕴含的教育资源,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将生态、健康、科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幼儿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并将其作为内在动力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优化认知结构,进而促进自身生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