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指出:“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将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帮助幼儿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家园共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做好入学准备工作离不开家园有效合作。
一、误区分析
通过访谈交流与问卷调研,我们发现在开展入学准备工作时,家长往往存在以下误区:
(一)“幼小衔接”困惑,科学衔接观念未树立
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家长都知道“幼小衔接”的概念,对此也很重视。面对随处可见的幼升小教育资讯,很多家长认知偏颇,且缺乏一定的信息辨析能力,认为幼小衔接就是知识的衔接。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他们提前让孩子练习拼音、学习数学等科目的知识,做出违背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行为,损害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入学准备”焦虑,科学衔接方式难开展
《指导要点》提道:入学准备包括身心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和社会准备。由于家长对入学准备理解不足,没有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常常片面地要求孩子重复练习某项技能,如要求孩子背诗词、提前反复练习拼音书写等,而忽视了生活准备、身心准备与社会准备的衔接,导致孩子缺乏自然融入小学阶段的能力。
基于上述问题,可见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推进,给予家长科学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园基于入学准备,紧扣《指导要点》文件精神,抓住核心问题,从幼儿立场出发,以“三导”“三解”“四式”为基础,构建家长学校课程,以便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力,从而使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支持,共同帮助幼儿完成平稳过渡。
二、解决措施
(一)“三导”原则,构建家园共育课程
幼儿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因此教师应该珍视幼儿发展的独特性、能动性和各种可能性,在共育课程上,坚守以幼儿为主体,看见其内在需求,科学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科学构建家园共育课程,需要遵循“三导”原则:
1. 专业导向
课程设计充分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纲要性文件精神,贯彻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以《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构建学习者的形象》《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等书中体现的科学游戏观、儿童观为依据,优化园本课程,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 目标导向
以幼儿全面发展与家长科学育儿为目标导向,根据双向目标建立课程。引导家长与园所共同科学育儿,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作育人体系,形成家园社合力,帮助幼儿顺利衔接过渡。
3. 实效导向
课程为教师、幼儿、家长三者服务,因此课程设计需从三者的视角去审视其需要:幼儿需要,即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教师需要,即明白教育意义合力促进幼儿成长;家长需要,即看得见儿童的发展,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三者结合建构课题框架与实施内容将会让课程更具实效性,从而驱动其良好运转。
(二)课程实施,着力入学准备
充分理解“入学准备”的内涵意义、落实入学准备的具体科学育儿方法,是解决家长对“入学准备”理解不透彻、无法可实施的有效途径。要将入学准备落实到各类活动中,让家长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活动,不断亲身感知,以加深家长对“入学准备”的理解。
1.“读”活动,解幼小学习准备
“读”活动的核心理念在于使家长通过看、听、说、体验等方式参与活动,懂得幼儿园是如何为孩子做学习准备的。
“读”活动,读什么?“读”的是我园一日流程的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室内体验活动、户外自主探究游戏、区域游戏、思维游戏等。
“读”活动的关键是家长“读懂”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如“读懂”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板块,可以通过“听,价值解说”“看,精彩推送”“玩,游戏”“说,学习故事”等环节引导家长“读懂”自主游戏,发现游戏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作用。
2. “享”专题,解儿童身心生活准备
“享”专题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家长协同、亲子陪伴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让家长在共享中学会如何科学地支持孩子。
“享”专题内容为我园班级特色中的亲子活动,分为情绪、运动、生活三个专题(见表1)。
在以运动为主题的“周一星舞台”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升旗台上展示自己的运动技能,如篮球操、花式跳绳等。家长和幼儿可以共同参与活动,并统计、记录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3. “行”巧育,解儿童社会准备
“行”巧育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亲子共同完成内在驱动型强的任务,让家长学习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社会准备。
“行”巧育内容为我园实时主题活动,分为“巧心慧育”“巧言灵育”“巧助适育”三大板块。
在“跳蚤市场”活动前期,家长需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完成物品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商品”的标价、摊位的布置、售卖的策略选择等步骤。活动中,家长鼓励幼儿进行社交往来,以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做好幼小衔接的社会准备。
(三)“四式”促交流,实施多元主题活动
1.“卷入”式,看见自主的幼儿发展轨迹
“卷入”式,即幼儿是主要的活动主体,家长“卷入”活动、协助幼儿完成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记录幼儿的收获与发展。每学期初以“春种一粒粟,收获万千果”为主题的学期种植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家庭种植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植物资料、收集种植小窍门、观察记录植物的变化,与幼儿园合力不断鼓励幼儿探索生命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记录着孩子的点滴发展和收获,一步步去理解孩子是如何在活动中做好入学准备的。
2.“体验”式,感受科学的儿童学习方式
“体验”式即以家长为中心,让家长在情境中体验发现儿童的学习。“体验”式让家长不再是从照片和视频中去了解幼儿的活动和成长,而是更加客观直接地参与幼儿的学习,切实解答了家长关于“孩子在园玩什么、怎么玩、学到了什么”的困惑,便于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学习准备”。
比如在大班家长体验式主题活动“我的家乡重庆”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搭建舞台、制作氛围泡泡、贴座位牌、学说方言、排练“棒棒军”节目,同频感受主题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等。
3.“云端”式,掌握适宜的居家育儿方法
“云端”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移动平台(如钉钉直播、视频会议、公众号、美篇等),将教学理念融合到互动活动中,让家长了解活动的实时进展。
线上学习期间,我园以“互动内容主题化、互动形式单元化、互动材料生活化”为原则开展了许多线上互动活动。首先,互动内容主题化。线上活动指导小组以五大领域为基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确定每周线上活动的主题。每个主题幼儿独立操作参与,家长协作辅助。如“致敬抗灾英雄”主题下“给英雄的一封信”的活动中,小、中班主要采用做手工的形式进行讲述,大班则是用符号和简单的文字来“写”一封信。这个活动让幼儿在向英雄表达敬意的同时,也锻炼了前书写技能。其次,互动形式单元化,即根据不同活动类型,形成直播单元、视频单元等资源小组。直播单元包括舞蹈类、手工类、绘画讲述类活动,教师可视频连线,同步指导操作,家长端也可随时连麦互动。视频单元则适用于幼儿完成自主阅读后再开展的活动,如阅读类与绘画类的视频讲解。最后,互动材料生活化,即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最基础、最普通的素材,吸引更多幼儿及家庭参与活动。比如“送你一朵小红花”活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些材料适合在家里做“小红花”呢?寻找材料的过程就是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验。
4.“渗透”式,理解科学的教育观念
“渗透”式以家长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困惑或新教育观念为主,通过讲座、沙龙、宣讲、研讨等多种形式“渗透”科学的育儿观。如“幼儿数学思维”专题培训,通过小学数学实践案例对“低阶”“中阶”“高阶”的数学能力进行了细致讲解,让家长明白了培养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远比单纯的知识学习重要。
基于“幼儿发展”“园所创新”“家长支持”三点而生的家园共育课程,为面对幼小衔接困境的家长提出了解决方案。其系统性、科学性、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家长的学习共鸣,帮助家长掌握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教育方法,营造了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家园共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