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显示,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32.4万例,死亡病例30.1万例,分别占全球食管癌发病与死亡的53.7%和55.35%。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之前较低,自40岁之后快速上升,男性高于女性。
根据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性,从病因学、发病学和临床演进的观点出发,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分为三级预防。
我国食管癌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已知其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避免热烫饮食 超过60℃的食物就能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如果长期食用热烫食物,就会对食道造成反复伤害,导致食道黏膜增生、化生,最终向着癌症方向发展,导致食管癌出现。
少吃腌制食品 如泡菜、咸肉等,这些食品含有亚硝胺类物质比较多。长期大量摄入亚硝胺等致癌物,会对食道黏膜造成刺激,增加癌症出现的可能。目前认为,亚硝酸盐是引起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他饮食禁忌 少吃过硬、过粗糙、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烟熏食物,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囫囵吞枣。否则,吃下去的食物可能造成食道黏膜受损,诱发慢性食道疾病。
禁食霉变的食物 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说明食用霉变食物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大力宣传这类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特别是老年人舍不得扔弃霉变食物的行为,应予纠正。同时鼓励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包括绿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如国际上推荐的花菜、油菜、芥菜、西红柿等,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B胡萝卜素、硒等微量元素。
戒烟、戒酒 香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饮酒会直接作用于食道黏膜,减弱其上皮保护功能,烟酒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食管炎症,诱发癌变。
此外,要积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等与食管癌相关的疾病。同时积极应用维生素E、C、B2和叶酸等,治疗食管上皮增生,阻断癌变过程。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饮食起居有规律,保持乐观的心情和态度。增强免疫力能减细胞癌变的概率。
食管癌早期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到肿瘤中晚期,导致我国食管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中晚期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而早期食管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因此,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食管癌筛查手段以内镜为主,高风险人群尤其需要定期进行筛查。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指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①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②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疾病史;③患者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如Barrett食管);④有吸烟、饮酒、热烫饮食等生活和饮食习惯。推荐我国食管癌高发人群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至75岁或预期寿命lt;5年时终止筛查。食管癌高发人群应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低级别上皮内癌变者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食管癌早期症状可出现吞咽时胸骨后烧灼感或针刺样轻微疼痛,进食干硬食物时通过缓慢或有滞留感、轻度哽噎感等不典型症状。早期症状时轻时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容易被忽略。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已经确诊的食管癌患者,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尽量达到根治目的。注重康复、姑息和止痛治疗等;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健康方面的指导,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