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引起。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腹痛部位不固定,右下腹痛最常见;也可见于脐周、上腹部、左下腹。腹痛多为间歇性、阵发性,也有部分患儿为持续性腹痛。腹痛多不剧烈。常伴有咽腔充血、扁桃体大、颈部淋巴结大。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或者正常。患儿若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且腹腔肠系膜淋巴结彩超检查提示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考虑诊断。但需要与三种疾病相鉴别。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也会出现发热、右下腹痛。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为先发热后腹痛,腹痛部位多不固定,腹痛不剧烈,有缓解期,白细胞计数多轻度升高或者正常;而急性阑尾炎多为先腹痛后发热,腹痛多较严重,且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对无法明确病因的患儿,可进行腹部彩超鉴别。
肠套叠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多发生于2岁以下患儿,典型表现为呕吐、便血、阵发性哭闹。因患儿年龄小,无法表达腹痛,因此对婴幼儿呕吐、哭闹者,需与肠套叠鉴别。但肠套叠患儿多无发热,呕吐为持续性,与进食无关,可伴有便血;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患儿呕吐多为进食后,多数伴有发热,无便血。对诊断困难者,可行腹部彩超予以鉴别。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儿童少见,多为慢性,超声检查显示受累的肠系膜淋巴结数目较多,受累淋巴结可伴有液性暗区或钙化,可合并腹腔积液、肠管粘连等改变。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针对病因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针对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表现,给予退热、止吐、止泻等对症治疗。呕吐、腹泻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输液;中医治疗包括温消食和胃、健脾化积治疗。
预防方面,建议多做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瓜果、冰激凌;不暴饮暴食;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注意腹部保暖;饭后勿做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