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孔庙的历代营缮与“吴中第一说”考略

2024-09-29 00:00:00张行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6期

摘 要:嘉定孔庙初创于南宋嘉定年间,其规模宏敞、形制完备,是江南地区庙学合一的典范。嘉定孔庙后世屡经营缮,元代建成“左学右庙”格局,为州郡庙学范例;明代因举业兴衰,多次增建改筑应奎山与汇龙潭,学宫面积大增;清代新建当湖书院,形成独特的庙、学、书院三合一建制。时至元代,嘉定地方文献中出现了庙学“吴中第一”的记载,明代亦有相似记载现于史籍。然嘉定孔庙作为一县之学宫,在文教昌盛的吴中地区是否可称“吴中第一”,仍有不少值得考证辨析之处,此“第一”应为“嘉定孔庙大成殿为吴中第一”。

关键词:嘉定孔庙;营建;吴中第一;来源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6.032

嘉定孔庙是上海西北部最大面积的古建筑群,是嘉定的教化之源。自南宋嘉定年间创建以来,历经多次扩建与重修,殿宇显敞,庙貌崇严,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规制最完整的庙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定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苏州治下,自元代以来,嘉定孔庙在吴中诸多县级孔庙中颇显雄壮,故有“吴中第一”之称。然今天对嘉定孔庙“吴中第一”往往以“素有”概称,未究其来源。兹搜捡史料,钩沉缀连,以期勾勒嘉定孔庙的历代营修主线,考证嘉定孔庙“吴中第一”说的来源,并对该说法进行浅要辨析。

1 嘉定孔庙的历代营建与修缮

1.1 南宋嘉定建县与庙学初建

南宋嘉定十年(1217)九月,因平江府昆山县东乡“素号难治”,而昆山县治偏县域西北,故平江府守官上奏朝廷,请求割昆山东部安亭、春申、醋塘、平乐、临江五乡创建新邑,设治所于练祁市,并请以年号纪名。同年十二月,宋廷批准了平江府的申请,以宋宁宗年号“嘉定”为名,嘉定县正式创设。

北宋庆历年间,为推扬文教,宋仁宗诏州县皆设立邑学,此后全国大多数州县都建立了庙学,修建学宫亦成为新创县的重要事宜。嘉定建县前,因地连江海,远离县治,地内多寇窃奸宄之人,民风颇为彪悍。为引导百姓摒弃好勇斗狠,能知书识礼,在建县之初,嘉定就创立了庙学。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三月,首任知县高衍孙着手营建学宫,“度地于邑之南,面势轩豁,规模显焕”①。“邑之南”即县治南边,其时该处场地开阔,便被选用庙学之地。嘉定十四年(1221)仲冬,嘉定县学正式落成,“殿堂门庑,高壮华好,庙貌、祭器、斋舍、庖湢、罔不具备”②,屋共四十楹,规模宏敞。学宫创建后,嘉定民风由此大变,读书之气逐渐兴盛,“彬彬乎有邹鲁之风”③。

南宋淳祐九年(1249),为进一步弘扬文教,时任知县林应炎大修庙学,塑孔子圣像,开凿泮池,修筑了学宫外垣,兴建了兴贤坊,新建了当山楼、直舍。淳祐十一年(1251)又重修大成殿,整个学宫“殿宇显敞,庙貌崇严”④。

1.2 元代确定“左学右庙”格局,成为州郡庙学的典范

元贞二年(1296),嘉定由县升州,县学改为州学。元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推崇儒教,加孔子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故嘉定孔庙得以进一步扩建。元至大三年(1310),重建明伦堂,“跂翼翚飞,视昔有加”⑤。

元天历元年(1328),御史韩镛巡按嘉定,他认为嘉定孔庙“前学后庙”的格局不合规制,提出“庙与学,毋相亵,当析而二之”⑥。元至顺元年(1330)春,嘉定孔庙按照御史韩镛之语重建。秋七月,大殿落成。据嘉定孔庙现存碑刻《嘉定州重建庙学记碑》记载,当时嘉定庙学基地“广廿一丈(廿一丈约合60余米),深卅一丈(卅一丈约合100米)有畸,殿堂门庑斋舍共百六十楹”。“肖先圣、四配、十哲像其中,绘从祀百有五人于两庑,植柏六十本于庭”⑦。新修后的庙学成“左学右庙,各自独立”的格局,规模宏敞,颇具气势。

其后,元代嘉定庙学又有不少营修。至正十三年(1353),知州郭良弼重建了棂星门,用砖重砌了泮池;至正十四年(1354),兴建了碑亭、儒林坊,在大成殿后新建了供奉先圣旧像的燕居殿;至正二十一年(1361),嘉定州同知特穆尔布哈增建了土地祠和临街仪门。综合来看,元代嘉定升州后,庙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规制日益严整,“使州郡学必来取法焉”⑧,成了当时州郡庙学的典范。

1.3 明代的重修与扩建

入明后,嘉定孔庙又历经了数次扩建与重修,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孔庙外附属应奎山和汇龙潭的修建。

明天顺年间,嘉定科举不兴,登科士子稀少,有人将原因归结于学宫前留光寺“陵压文庙”,提出在留光寺和庙学之间筑山障隔。于是在天顺四年(1460),嘉定孔庙前增筑了应奎山,应奎山规模最大时东西绵延70余米,南北纵横60米。说来也巧,修建应奎山之后的二十余年中,嘉定士子科考频频高中,每科都有进士,人才为之一盛。其后,嘉定士子科举成绩起起落落,故应奎山又曾经历多次改造。

正德元年(1506),即应奎山修筑40年后,因科举不佳,在巡按御史饶榶的建议下,嘉定改筑应奎山,以改良风水。饶榶认为:“山为学之案”,应奎山离学宫太近,且堵塞了东面的横沥河,并非好事,应让应奎山更为靠近留光寺,以让该寺退隐委伏。因此,应奎山被南迁四十寻(四十寻约合100米),以使学宫高显。新建的应奎山绵亘二十余丈(二十丈约合66米),高十丈,是之前的五倍。同时,将嘉定大场镇沈氏园中的夜光石置于山顶,作为中峰,并疏浚了环山河道,在山前架梁构亭。于是,整个应奎山山高水深,冈势蜿蜒,颇有灵秀之气。

万历十六年(1588),因举业再次寝颓,又有人将原因归结于学宫的风水问题。时人认为嘉定为土邑(嘉定为滨海冲积平原),应奎山为土山,用土益土,不利风水。且嘉定地势较高,城内无深渊大湖存水,无法积聚灵气。于是,应奎山被缩减了十分之七,且在其周围开凿深挖,水域面积扩大了十分之九,并名之汇龙潭。汇龙潭水域颇广,“纵横匝围,方广可二百余丈”“万派宗流,洸洋一碧”⑨,从此,嘉定孔庙前山水相映,颇有灵韵。其后,汇龙潭周围的河道不断疏浚,各条水流在汇龙潭交汇,应奎山居于潭中,形成了“五龙夺珠”的胜景。万历三十一年(1603),汇龙潭中又增筑了魁星亭。有明一代,应奎山、汇龙潭、魁星阁等孔庙附属部分的修筑,让嘉定庙学形成了独特的形制布局,总体规模亦更为扩大。除此之外,明代时嘉定孔庙还增建了尊经阁、应奎坊、文昌阁等建筑,重修了大成殿、两庑、大成门等建筑。

综之,有明一代,在保留宋、元庙学基本格局的基础上,应奎山和汇龙潭等附属建筑的修筑、深挖使嘉定孔庙面积大增,更积蕴了山水灵秀之气,奠定了现在嘉定孔庙外围的建筑基础。

1.4 清代形成独特的庙、学、书院三合一建制

入清后,嘉定孔庙又历经数次营缮和修建,并新建了当湖书院,从而形成了孔子庙、县学、书院三位一体的独特建制布局。

顺治二年(1645),清廷恢复元朝时对孔子的封谥,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嘉定孔庙因此改殿额为大成殿。在历经明末清初战火后,嘉定孔庙诸建筑多有毁损,于是在顺治十二年(1655),在知县刘宏德、训导王孙绳的主持下,学宫大成殿、东西两庑、棂星门得以营修;顺治十三年(1656),教谕王彬主持重建了启圣祠,重修了明伦堂、尊经阁、文昌阁及廨舍等建筑。

时至雍正十二年(1734),因学宫又多有朽腐崩坏,时任嘉定邑令程国栋对庙学大成殿、两庑、大成门、名宦乡贤土地祠、棂星门、礼门、儒学门、宫墙等处进行了全面修缮,石砌了大成殿前的丹墀,疏浚了泮池,在泮池周围增修了石栏,重建了学宫正门前的仰高、兴贤、育才三坊,并在学宫补种了松树、柏树、桃树、李树160株。雍正十三年(1735),又重修了文昌阁,在阁下增筑了围墙,并将汇龙潭中的魁星亭加高了三尺(三尺约合1米)。历经此次修缮后,庙貌焕然一新。

清光绪年间,嘉定孔庙重建,庙制有:大成殿及其东西两庑、大成门及其东西角门、泮池、省牲所、祭器乐器库、棂星门,忠孝、乡贤、名宦、土地诸祠崇圣祠及其东西两庑、仰高坊、兴贤坊、育才坊、魁星阁等;学制有明伦堂、礼门、儒学门、尊经阁及其号楼、致斋所、洒扫公所、教渝廨、书院讲堂、教学相长堂、仪门等,共120余间。其中大成殿五楹,崇基,重檐歇山顶,五架梁;明伦堂五楹,硬山顶,七架梁,前轩三楹。基地“东至横沥河,西至南大街,南至汇龙潭,北至废耆英巷,计二十六亩五分四厘有奇,凡六千三百七十步;外汇龙潭、应奎山,共十六亩六分七厘;龙门二分四厘”⑩,总计四十三亩余(四十三亩约合28666平方米)。规模之大,在江南县级孔庙中颇为罕见。

有清一代,嘉定学宫的最大变化是书院的修建。雍正三年(1725),为大力推行教化,振奋士子学行,时任嘉定邑令赵向奎在明伦堂东侧创建了“兴文书院”。乾隆二十年(1755),嘉定县令廖运芳将“兴文书院”更名为“应奎书院”。乾隆三十年(1765),嘉定知县杜念曾依应奎书院旧址进行扩建,新创讲堂数间,并名之“当湖书院”,在讲堂内祀嘉定名宦陆陇其像。陆陇其曾在康熙年间任嘉定知县,颇有善政,为世所共推的理学名臣。杜念曾十分钦慕陆陇其的学养惠政,便取陆陇其出生地浙江省平湖县的别称“当湖”为书院名。当湖书院是重要的课士之所,据《嘉定县续志·学校》载:当湖书院每年课士官、师各十期,录取生、童各一百名。晚清嘉庆科甲兴盛,俊秀迭出,这与当湖书院的兴建有很大的关系。

当湖书院兴建后,嘉定学宫规制更为完备,形成了全国罕见的庙、学、书院三者合一的建制。嘉定孔庙面积颇大,形制、营建方面独具特色,加之应奎山、汇龙潭、魁星阁等外围附属建筑的掩映,使其成为江南极具规模和个性的显庙。

2 嘉定孔庙“吴中第一”说考论

因规模宏大,形制完整,嘉定孔庙素有“吴中第一”之称,此说常见于嘉定地方报章之中,然究其源流,该说源于嘉定地方史料的记载。古代“吴中”文教兴盛,地域广阔,人文荟萃,嘉定孔庙作为一县之学宫,素称其为“吴中第一”,其中有不少值得辨考之处。

2.1 “吴中”的地理范围与嘉定孔庙“吴中第一”说存在的问题

“吴中”之说自古有之,且在晋代以后的文献中频繁出现,然历史上“吴中”所指的地理范围不一。南宋时龚明之编著《中吴纪闻》,专记“吴中”地区所流传下来的风物人情,此处“吴中”的地理范围已专指平江府(今苏州地区)。时至元、明、清,“吴中”成为苏州地区的代称。嘉定孔庙初建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故本文所述“吴中”的地理范围限定于历史上的苏州地区。

宋代以降,“吴中”地区府有府学,县有县学,如以规模论,苏州文庙无疑是该地最大的孔庙。苏州文庙府学由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祐二年(1035)创建,经历代拓建,明清时占地面积近二百亩,其规模无疑为“吴中”之冠。明代苏州庙学豪壮的记载不在少数,王鏊《苏郡学志序》中说:“由今观之,大成之殿,明伦之堂,尊经之阁,高壮巨丽,固已雄视他郡,其间方池旋浸,突阜错峙,幽亭曲榭,穹碑古刻,原隰鳞次,松桧森郁,又他郡所无也。”k王锜《寓圃杂记》卷五“苏学之盛”记载:“吾苏学宫,制度宏壮,为天下第一。”l由上述两记载可知,明朝时苏州庙学规模制度在天下都可数一数二,更何况在“吴中”地区。所以,以“吴中”地区的所有庙学论,嘉定孔庙这一县级孔庙相较苏州府学,在规模上犹有不及,“嘉定孔庙吴中第一”说并不成立。

2.2 嘉定孔庙“吴中第一”的史料记载与辨析

既然有如此规模的府学在前,那为何会形成嘉定孔庙“吴中第一”之说呢?这主要与嘉定地方历史文献的记载有关。

嘉定孔庙“吴中第一”的相关记载最早出现于元代。据嘉定孔庙现存元至顺元年(1330)碑刻《嘉定州重建庙学记碑》记载:

是年秋七月,新殿落成,崇基美材,苍珉蚩兽,照耀层汉,为吴庠最m。

元代嘉定孔庙重修后,孔子庙与邑学相傍左右,规模恢宏,“泊两庑百六十楹,广廿一丈,深卅一丈有奇。焕然而丹雘,隆然而甃砌,闳敞壮丽,视昔倍而有加”n。此处“吴庠”即“吴中”诸学,“最”即“第一”之意,所以“为吴庠最”便是“为吴中第一”。

但笔者对此处“吴中第一”的主语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这里“吴中第一”并非指整个嘉定庙学,而单指新落成的“大成殿”。此处记载“是年秋七月,新殿落成”,“新殿”即“新修大成殿”;后接“崇基美材,苍珉蚩兽,照耀层汉”,“崇基美材”指“地基高阔,用材精良”,“蚩兽”指位于大殿屋脊两端的“蚩吻”雕刻,“照耀层汉”则形容大殿巍峨,光芒万丈;在诸多形容刻画“殿宇”的文字之后,又接了“为吴庠最”。故笔者以为此处诸多形容皆指新落成的“大成殿”,而非整个“庙学”,也即“嘉定孔庙大成殿为吴中第一”。

时至明代,嘉定孔庙“吴中第一”的记载在嘉定地方文献中又有出现。明万历年间,在汇龙潭开凿完毕后,曾官至礼部尚书的嘉定名宦徐学谟在《嘉定县儒学新浚汇龙潭记》中说:

始国家肇建,吴中诸学,而吾嘉定独称雄o。

所谓“吴中诸学,而吾嘉定独称雄”即“嘉定孔庙吴中第一”之意,此处徐学谟直接指出了嘉定庙学在吴中地区的独特地位。

但笔者以为,此处应为徐对元代碑刻记载的误读。此句中“始国家肇建”,即“明初国家新建”之意,这距汇龙潭建成的“万历戊子(1588)”已有180年之久。所以,徐学谟在对元末明初的嘉定孔庙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有很大可能参考了位于立石于嘉定孔庙的《嘉定州重建庙学记碑》,并对“吴中第一”产生了误读。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所谓“嘉定孔庙吴中第一”,应为元代和明初时期“嘉定孔庙大成殿为吴中第一”。

2.3 嘉定孔庙在“吴中”的地位

“吴中”地区虽有行政范围和属县名称的变动,但在地理文化上主要由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所组成。在上述诸县学宫中,由宋至清,嘉定庙学无论是规模还是形制上无疑是最为壮丽的。时至今日,昆山、太仓等许多“吴中”县级孔庙已不见踪影,剩余的其他县级孔庙规模远小于嘉定孔庙,嘉定孔庙可称吴中地区县级孔庙的第一。

3 余论

今天,嘉定孔庙规模仅有鼎盛时的十分之六七,但仍然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规制最完备的孔庙,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庙学之一。800余年风雨弥彰,现在的嘉定孔庙建筑古朴,规制严整,苍松翠柏掩映其间,还保存有历代碑刻400余通,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料,是嘉定的文化源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定孔庙将为不断深入挖掘“教化嘉定”的浑厚历史文化内涵、讲好“嘉定故事”和“上海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②③张建华,陶继明.嘉定碑刻集:第三编:嘉定县学之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85.

④张建华,陶继明.嘉定碑刻集:第三编:嘉定县学重修大成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01.

⑤张建华,陶继明.嘉定碑刻集:第三编:嘉定州重建明伦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69.

⑥⑦⑧mn张建华,陶继明.嘉定碑刻集:第三编:嘉定州重建庙学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25.

⑨o张建华,陶继明.嘉定碑刻集:第三编:汇龙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98.

⑩江汉洪.嘉定孔庙志:概述[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4.

k杨镜如.苏州府学志上:附:苏郡学志序[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96.

l王锜.寓圃杂记:卷五:苏学之盛[M].北京:中华书局,19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