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实践探索

2024-09-29 00:00刘景坤刘全利王延屹孙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6期

摘 要:我国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起步虽晚,但经过数年的摸索和实践,博物馆智慧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可喜成果。对博物馆智慧化的有益尝试推动了博物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的升级转型。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顺应智慧化建设时代潮流,结合馆藏文物特色,积极推动博物馆数字化以及智慧博物馆建设,推进智慧文保、智慧展示和智慧服务工作,为文物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进一步提升了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宣传教育和运营水平,让观众更好地去感受传统文化与技术碰撞后带给他们的新体验,不断满足大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博物馆;智慧;实践;发展前景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6.019

1 国内博物馆智慧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处于井喷式发展时期,藏品智能管理、数字博物馆建设、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应用程序开发、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成为常态化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国家对文博事业进一步的扶植和投入、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国博物馆智慧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智慧博物馆建设满足了社会公众高层次文化的需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展示历史文化的主阵地,其对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自2008年起,每年新增博物馆约230座。2019年以来,观众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为应对社会公众的新需求,博物馆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手段来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信息技术助力博物馆向智慧化转型。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生重大转变,尤其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不断普及推动下,博物馆的管理、陈列形式也不断网络化、数字化。

三是博物馆功能的提升促使博物馆走智慧化发展道路。伴随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博物馆自身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转变,通过智慧化建设促进博物馆转型升级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四是智慧博物馆总体框架已经初现端倪。其一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日益增多。其二智能化的观众行为分析、管理系统逐渐成熟。其三智能化的移动导览系统得到快速普及。其四开放性的信息资源建设得到广泛的认同。参照近几年的数据,博物馆数量、从业人员、文物藏品数量均稳步提升,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关政策及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呈现良好的向上趋势。

2 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实践

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下文简称滕州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9年初,滕州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滕州市博物馆新馆位于龙泉广场东北侧、荆河西岸,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汉唐风格建筑。滕州市博物馆现有藏品520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99件。近年来,滕州市博物馆积极探索、研究、实践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工作,在做好藏品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管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智慧文保、智慧展示和智慧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滕州市博物馆的信息化水平,并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先后完成网上数字全息虚拟展示系统、语音导览系统、微信平台、预约系统、温湿度监测和环境控制系统、全馆网络覆盖、文物三维数据采集、文物数字化展示、藏品数据库、数字化资源数据库等项目建设。

2.1 网上数字全息虚拟展示系统

滕州市博物馆通过数字化采集、三维全景软件处理将博物馆空间和陈列展览完整地呈现在网络上,也就是全实景虚拟展览,观众通过PC端、VR设备、移动端等设备即可突破地域的限制了解整个展馆的信息。在互联网世界中构建展览的数字化形态,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畅游博物馆(图1)。

2.2 语音导览系统

①个人自助导览。该系统使用多媒体导讲机,RFID自动定位播放。尤其适合散客和外国游客的接待,无需讲解员亲自讲解,只需打开此设备,戴上耳机即可自动感应到每个文物的讲解点,由于是内音收听,能清晰地听到讲解内容,既减少了噪声,又体现了高档次的讲解服务。另外,配备有充电、紫外线消毒功能的消毒柜,保持设备清洁卫生,确保为游客提供健康优质的参观体验(图2)。

②团队语音导览。配备导游讲解器供讲解员使用,该讲解器可连续使用48小时以上,观众使用蓝牙型游客接收机。蓝牙型游客接收机体积小、重量轻、佩戴舒适,由自动组团管理器统一管理频道。

2.3 微信导览平台

微信导览平台的内容包括馆内导览、藏品信息、多媒体展播、活动预告、讲解服务、参观预约以及信息发布等模块。观众参观前,可随时随地查看博物馆新闻资讯、陈列展览等活动信息,为观众参观提供便捷信息服务(图3)。

2.4 全馆网络覆盖

滕州市博物馆拥有千兆网络,实现了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为观众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同时也便于游客使用手机、笔记本等移动设备了解查询参观预约、导览服务、虚拟展览等内容。

2.5 预约系统

观众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两种渠道了解滕州市博物馆的信息,并可提前预约参观,节省排队等待时间;另外,还可预约滕州市博物馆定期举办的社教活动、公益讲座等。方便观众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滕州市博物馆的服务效能和质量(图4)。

2.6 温湿度监测和环境控制系统

滕州市博物馆建立了藏品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藏品库房、展厅和重点展柜等保存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同时,为改善保存条件,确保文物安全,库房、展厅展柜配置了恒温恒湿控制系统,为文物创造“稳定、洁净”的保存环境(图5)。

2.7 文物数字化建设

2021年6月,滕州市博物馆申报的《滕州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通过。该项目具体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应用三维扫描、高清拍摄、三维重建等技术获取馆藏珍贵文物的三维数据;二是建设藏品管理系统和文物数字资源管理与利用系统,实现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为文物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提供数据保障和支撑;三是建设大屏幕和数字魔墙展示系统。通过该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智慧化保护体系和管理模式,优化互动体验,提升教育传播服务能力。作为地方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在智慧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滕州市博物馆亦面临不少难题,如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人才队伍匮乏、场馆设备不配套等。总之,受经费、技术等多种因素制约,滕州市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工作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博物馆智慧化的系统性、成熟性、应用领域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3 智慧博物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展望

3.1 博物馆智慧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国内智慧博物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博物馆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技术水平、人才队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智慧博物馆建设还存在不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少适用于智慧博物馆统一的建设标准。在智慧博物馆建设框架、标准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博物馆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智慧博物馆的顶层规划、实用技术评估、通用架构设计、数据共享机制、管理运行等各环节的规范与各领域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适用于智慧博物馆,缺乏相应的智慧博物馆建设评价体系。

二是传统管理模式成为博物馆智慧化进程的绊脚石。智慧博物馆追求的是智能、高效、全面,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而传统博物馆各个部室相对独立,业务上沟通协作较少,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应对智慧化系统的全方位、多领域需求。

三是缺少专项资金投入。资金不足一直是众多博物馆长期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中小型博物馆资金缺乏问题更加突出。而智慧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有些博物馆资金勉强维持运营状态,根本没有额外资金能够投入智慧博物馆建设中。

四是人才队伍不足。要推动博物馆管理和运营智慧化和科学化,复合型人才是关键。从业人员既要精于博物馆业务又要懂信息技术。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编制有限或者岗位已满,从业人员仅能满足传统业务的开展,无法吸纳更多的数字与智能专业技术人才从事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工作。

五是智慧博物馆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不仅存在严重的地区间的不平衡,即使在同一级别的博物馆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省会城市博物馆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相对较好,而市、县级的中小型博物馆受资金不足、政策和关注不够、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制约,智慧化发展滞后。

3.2 智慧博物馆建设展望

在新时期,博物馆发展已然面临新形势、新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智慧博物馆建设与时俱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智慧博物馆势必会有更大发展。

一是加强智慧博物馆理论研究,着眼长远做规划。智慧博物馆建设是当今文博事业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正在改变博物馆的模式。“云展览”“云直播”成发展新趋势,如何走出一条高水平、高质量的智慧化博物馆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博物馆群,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是崭新的时代命题。目前,智慧博物馆建设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紧跟时代步伐,搞好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确保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成熟度、先进性和有序建设。

二是强调重点突出,注重按需建设。博物馆的经费和资源大多是有限的。智慧化建设,一方面应在建设开始前,对博物馆自身情况进行全面、切实的评估。全面解读展馆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由此确定智慧化建设中最为迫切和效能比最佳的需求。另一方面,最新发布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可为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藏品保护和管理、教育活动、观众服务、跨平台建设等受关注的指标,都可以作为“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框架下优先发展的对象。

三是“双馆”齐下,以博物馆实体为基础,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博物馆,避免“千馆一面”。依托于实体博物馆建设综合提升,稳步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一实一虚,相辅相成,共建当代博物馆的运维体系。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调研时指出:“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这为博物馆发展指明了方向。立足地方文物资源和文化魅力,充分利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平台整合馆藏资源,不断推陈出新,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智慧博物馆体系。

四是紧紧围绕公共博物馆藏品征集、收藏、保护、研究与传播展示等核心业务,促进智慧化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①智慧库房,实现藏品征集、收藏、管理的智慧化。②智慧文保,通过科学检测、虚拟修复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文物本体的智慧保护。③智慧展示,依托虚拟现实、web应用、3D打印、三维动画、增强现实等技术做好虚拟博物馆和云展览。在线提供智能导览和语音讲解,打破线下时空的限制,让观众随时随地畅游博物馆、鉴赏珍藏,为文博爱好者打造一座“永不闭馆”“永不落幕”的博物馆。④智慧导览,包括智能预约、精准定位、参观路径推荐等。通过预约系统、智慧导览专用App等实现移动终端导览。⑤智慧传播,通过虚拟展厅、专题网站、主题资源库、云展览、云讲座等发布平台,推进各项研究成果、展览、文物的云端呈现。此外,通过增加公共空间互动显示设备,开辟更多沉浸式体验等,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⑥智慧楼宇,对整个场馆进行精细BIM三维建模,实现楼宇可视化与立体化展现。⑦智慧管理,包括人员、资源、设备设施、项目管理等。馆内设施设备、安防监控、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等进行精细BIM三维建模,实现楼宇可视化、立体化展现。

五是加强行业交流,探索多元路径。在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深化行业内部的沟通,加强博物馆之间学习借鉴,重点借鉴相关单位的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加以学习和交流。还应该放宽思路,以“走出去”的视野拥抱新平台、新媒介和新技术。合理利用一些已开发、成体系的轻量化和针对性较强的服务系统或小程序,对接博物馆智能化需求,对于在有限条件下解决棘手问题将有很大帮助。同时,多元路径的探索对于提升跨平台宣传、推广的能力,也将是很好的补充。

六是关注基层博物馆智慧化进程,实现整体协调发展。在数字化背景下,要实现博物馆整体统一协调发展,就应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稀缺文物资源的互通、互惠,从而带动各地博物馆事业的进步。同时,强化部门内、部门间以及行业间合作,可以考虑以“大馆带小馆”、技术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市、县级的中小型博物馆智慧化进程,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基层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当中。

七是完善发展规划,关注人才培养。博物馆智慧化是一个长期不断摸索发展的过程,各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中长期智慧化发展规划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根据经费、人员和业务需求的实际,实现智慧化建设的分步发展、常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智慧化建设不仅是博物馆软硬件的升级,也是人才队伍的整体提升。加强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养,保证博物馆内部对智慧化建设的基本构成、发展情况、前沿趋势等具备一定的应对、鉴别和研究能力。同时,配合智慧化建设,博物馆还应该持续加强馆内各项业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科学、规范、与时俱进的业务流程,助力智慧化发展的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