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籍具有文物和文献资料的双重属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4年是徽州先贤、清代著名学者戴震诞辰三百周年。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依托馆藏古籍文献等文物藏品,坚持合作共赢,注重保护利用,加强馆际交流,促进资源共享,联合省内外六家公藏单位在馆举办“金声玉震—纪念戴震诞辰三百周年特展”,积极发挥公共文化场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共同致力于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关键词:古籍;徽州;传统文化;展览;保护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6.011
0 导语
为隆重纪念先哲,弘扬先贤精神,2023年10月以来,黄山市委市政府以及宣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了“纪念戴震诞辰三百周年”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如2023年11月底至2024年1月底,“戴震先生,我想对您说”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戴震年谱长编》新书首发仪式活动、黄山学院戴震研究陈列馆开馆暨《戴东原三百年》首发仪式、戴震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徽学大讲堂(第五期)“‘戴学’的名与实”专题讲座等相继在黄山市屯溪区举行。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中徽博”)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展示徽州文化主题的历史文化类专题博物馆,顺势而为,加强交流,整合资源,以展促保,藏以致用,联合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歙县博物馆·黄宾虹纪念馆)、婺源博物馆和戴震纪念馆,于2024年1月19日共同在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推出“金声玉震—纪念戴震诞辰三百周年特展”(图1)。本次展览持续一个半月时间,古籍装帧、版画拓印、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线上展览等与线下展览同步进行,让广大观众瞻仰先贤卓姿、感受文人风骨。
1 精心备展,力邀多家馆藏精品汇聚一地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又字慎修,安徽休宁(今黄山市屯溪区隆阜)人。清代前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经学家、考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皖学(徽派朴学)的集大成者,被梁启超等誉为“前清第一学者”“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等。他一生嗜好读书,治学勤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著述宏富,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深远影响,学术理念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影响已超出中国,远播世界。在徽州乃至中国历史上,戴震都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符号”,他为学勤、为书精、为人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戴震的一生,读书不断,诲人不倦,辑校不已,著作不辍,造诣精深。戴震对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及其诸多方面的成果,对于我国历史文献学贡献良多,至今仍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举办“金声玉震—纪念戴震诞辰三百周年特展”,一方面表达对一代真儒、盖代大师的缅怀和敬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传承经典、传承文明,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徽州是戴震出生、成长、生活的故里,求学、研究和著述的地方,徽州文化的土壤滋养了戴震的不凡学识,而戴震的学术造诣又推动了徽州文化的发展。我们抱着这一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本着开放办馆、取长补短、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携手省内外六家古籍文物收藏单位,遴选符合展览主题的藏品,共同举办这一次有特色、有规模的展览,以期为黄山市纪念戴震诞辰三百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特展以“金声玉震”为主题,典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毋庸置疑,戴震的学术成就堪称“集大成者”,“震撼人心”,与其名叩,赞颂其对中国文化的卓越贡献。展览分“名仕友谊”“四库纂修”“著书立说”“古今评论”四个单元(图2~图5),重点展示中徽博馆藏的45件套、安徽博物院馆藏8件套、安徽省图书馆3件套(突出哲学思想部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和戴震纪念馆各1件套,合计约80册古籍,力求多方展现戴震其生平、其著作、其精神。于中徽博而言,以戴震个人为主题的展览,集中亮古籍文献“家底”,还是头一次。对于多家参展单位来说,不少古籍原版实物展品都是首次走出库房,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2 精品荟萃,展现戴震儒者风貌精神气质
观众进入展厅看见的第一件古籍作品,是来自中徽博馆藏的《屈原赋注》(图6),古籍库房将其归为“集部楚辞类”。该书由戴震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广雅书局重刊本(简称广雅本),线装,一册,半叶11行24字,小字双行同,上下黑口,四周单边。此书素称清代训诂名著,是戴震早年研究楚辞的力作之一。戴震无比崇拜、敬仰屈原,“私以谓其心至纯,其学至纯,其立言指要归于至纯”①。戴震为国为民孜孜以求却又屡遭挫折的经历与屈原的生平相似,个性独特,狷介自爱,穷而有志,虽有奇才但落寞遭弃,欲建功却与世不容。同心、同德、同遭遇,使戴震对屈原赋情有独钟,虽家贫几近断粮,而闭户发愤作《屈原赋注》。戴震以治经的方式研究《楚辞》,视屈原赋为“经之亚”。他以语言训诂为基础理解本文,启发人们把文学作品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尝试从文献考证、文学评析、哲学思想等方面展开对屈原赋的研究和注释,从而把《楚辞》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可以说,《屈原赋注》是《楚辞》学史上继《楚辞章句》《楚辞集注》《楚辞通释》后的又一块里程碑。戴震《屈原赋注》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的研究态度,独辟蹊径的治学方法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体现了青年时代的戴震过人的学术水平。他主张运用科学方法和原始材料去获得“十分之见”,可见其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他把文章、考证与义理分析结合起来,打破旧注局限,建构新的学术体系。“论古姑舒秦以下,游心独在物之初”②。“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③
独立展示柜展示有《屈原赋注》手抄本(图7),落款:“民国二十五年(1936),许承尧”。这是《屈原赋注》初稿本的抄本,中徽博馆藏古籍善本之一,附有《许承尧后记》:“右写本戴东原先生《屈原赋注》一册,得之湖田草堂,疑原出西溪汪氏不疏园,惜至《天问》止,余缺。……”许承尧(1874—1946),安徽歙县人。末代翰林,近现代诗人、书法家、方志学家、文物鉴赏家。博览群书,广事搜讨,辞官返乡后以著述终老,著有《歙县志》《歙故》等十余种。“初稿本与现行《屈原赋注》不同,其于每节释义、释词、释韵均极精核。”④
独立展柜展示还有戴震代表作《孟子字义疏证》(图8)。它是戴震自评“生平第一大著述”,也代表了18世纪中叶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该古籍收藏于安徽省图书馆。戴震以对儒家经典《孟子》的诠释入手,以理欲问题为中心议题,大胆批判程朱理学“理欲相对”的观点,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理存乎欲”等思想观点,突破思想禁锢,尊重人性,称得上是中国启蒙思想的先声⑤。
“著书立说”单元,展示《乾隆四十年小金榜》(复制品),原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皇家档案文书,为世界记忆文化遗产(图9)。展品按照一比一高仿真复制,341厘米×22.5厘米,江南休宁人戴震赫然有名,为赐同进士出身第四十三名。该展品由社会人士捐赠给中徽博收藏,虽为复制品,仍不失其历史文献研究价值。科举时代,读书入仕必走科举这一所谓“利禄之路”。戴震学富五车,虽科举之路异常艰难曲折,但仍追求不息、奋斗不怠,虽有精神创伤,但志业之心不灰。乾隆十六年(1751),戴震29岁补休宁县学生(秀才);乾隆二十七年(1762),40岁江南乡试中举(举人);此后连续六次进京参加会试,屡遭落第,自为憾事,但身价不减,声名愈大。因学术成就显著,乾隆三十八年(1773),经纪昀、裘曰修鼎力推荐,戴震以举人的身份被特招,入四库馆充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戴震奉命与当年贡士一起殿试,赐同进士出身,任翰林院庶吉士,继续在四库馆纂校天文、历算、《礼》经等方面的著作,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病逝。
3 如何研究,戴震精心写下图文版“范本”
戴震一生酷爱读书,善于思索,勤于钻研,乐于纂著。自十岁进私塾习字后,四十余年书本相伴,读书不断,著述迭出。在本次展览中,经史子集丛等不同类别的古籍文献也多有呈现。至于如何经史考据,怎样研究古籍,戴震曾亲自写下图文版的“范本”。
安徽博物院收馆的清戴震撰《考工记图》(图10)首次展出。《考工记图》二卷,清刻本,一函一册,版画精美,刊刻精湛。《考工记图》初成书时,图后附以己说而无注。乾隆二十年(1755)戴震入京师后,在纪昀的指导和资助之下,以汉儒郑众、郑玄注本为基准,再加考定,成为补注,纪昀为之作序,刊刻发行。戴震对《考工记》中的宫室、车舆、兵器、礼乐等,分别绘图(全书列图五十八幅)详加说明,使数千年前的古物古器的尺寸大小、形状构制一目了然,同时对文物、制度、字义等加以考证。这是研究我国先秦科学技术、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4 精神不灭,从展览中得到前行力量
由于戴震出身贫寒,或游贩,或游学,或塾师,或幕僚,或纂官等,来自基层,走南闯北,面向大众,服务社会;刻苦读书,自学成才,甘为人梯、忧国忧民的人生经历,戴震治学闻道、探本求源、知行并进,心系民生,学术研究特别是探究义理之时也不忘劳苦大众,“先生抱经世之才,其论治以富民为本”⑥。“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是戴震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仔细观察此次展览,可以发现处处都是从戴震治学闻道中提炼出来的元素(图11)。在介绍戴震著书立说的板块,有关展柜造了一处以读书创作为主题的小景,实体的书架、几案,几案上摆放着文房用品,营造出安宁静谧的氛围。与展示的上谕、小金榜和戴震系列著作相连,并延伸开去,不远处是纪念戴震诞辰二百周年活动分别在北京和隆阜两地举行以及隆阜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外景的历史照片(图12)。通过这些场景,可以让观众进入到戴震的读书空间、精神世界,也进入到令戴震魂牵梦萦的故乡里。
古籍具有文物和文献资料的双重属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次特展中,古籍自然是大学问家戴EM5yWLQcygMXXD1vlojFFNugyIX1/6RDsEMDFfeJCy8=震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元素,通过这样的设计,希望戴震的精神可以像这一道道灯柱一样,指引我们前行,并且给予我们强大的力量。
中徽博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下一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推动戴学的生活化。我们要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通过举办展览、社教、科研等活动,搭建平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书斋里的研究被更多人看见,让戴学走进千家万户,让群众从学习工作生活中切身感受到包括戴学在内的徽学、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推动戴学的产品化。将戴震系列著作、学术成就,特别是哲学思想中蕴含的深厚内涵开发成文创产品,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实现文化传播效果。三是推动戴学的国际化。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和机构一道,加强交流,协同互动,讲好戴震故事,讲好徽州故事,传播好黄山声音,促进戴学的国际传播,进而大力推动徽州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提供智力支持,凝聚精神力量。
注释
①戴震.屈原赋注序[M]//戴震研究会,徽州师范专科学校,戴震纪念馆.戴震全集:第二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935.
②戴震.戴震手书对联[M]//戴震研究会,徽州师范专科学校,戴震纪念馆.戴震全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扉页.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4.
④民国二十五年《安徽丛书》第六期,《屈原赋注目录说明》。
⑤吴江海.走近戴震,传承是最好的纪念[N].安徽日报,2024-01-05(009).
⑥洪榜.戴先生行状[M]//戴震.戴震全书:七[M].合肥:黄山书社,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