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修复案例研究

2024-09-29 00:00黄海霞柳晓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6期

摘 要:很多古籍由于历史上保存条件不好,历经千百年流传,常出现水浸、油渍、发霉、撕毁、虫蛀、鼠啮、酸化、老化等各种损坏现象,亟待修复。古籍的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修复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流程规范。珍贵古籍的修复更要慎重对待,坚持修复原则,制定科学、详细的修复方案,严格规范管理,方可稳妥进行修复。文章以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的修复为案例,探索珍贵古籍的修复方法,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修复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古籍保护修复事业。

关键词:珍贵古籍;古籍保护与修复;修复原则;修复技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6.009

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血脉,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国家珍贵古籍更是这些珍宝中的明珠。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馆藏古籍超过5000万册,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申报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古籍13000部左右,很多古籍由于历史上保存条件不好,历经千百年流传,出现水浸、油渍、发霉、撕毁、虫蛀、鼠啮、酸化、老化等各种损坏现象,亟待修复。我国古籍修复行业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书有毁裂,郦方纸而补者,率皆挛拳,瘢疮硬厚。瘢疮于书有损。裂薄纸如薤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之,略不觉补。”①这是历史古籍中对于古籍修复的最早记载。古籍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修复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规范的流程,每一道工序都要有标准,珍贵古籍的修复更要慎重对待。鉴于此,笔者以国家珍贵古籍《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的修复为案例,探索珍贵古籍修复的实用方法,以更好地服务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

1 了解修复对象

1.1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的文献价值及历史价值

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刊刻于明成化七年(1471),是清同治年间周达武任甘肃提督时捐赠于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前身甘泉书院的官书。

《五音类聚》是一部音韵学著作,算是语言学的一部分,音韵学实际上是为中国传统文学服务的,运用它能领略古人诗词歌赋、散句骈文的音韵美,领略古人平仄押韵的文辞显畅,领略古人抑扬顿挫中的思想感情。有了音韵学的基础,读书认字再也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每一个字都像是蕴藏了无限玄机,能从中洞悉人类的情感和意识。更准确地说,《五音类聚》是一本语言文字工具书,是一部字典,《康熙字典》即广引该书而成。语言文字学界对其学术价值的评价虽然不是很高,但此书有一个创新之处,即新创了一种汉字检索方法,将部首与按韵两种排列方法综合起来,得到579个部首。将同韵的字按笔画排列,使汉字的检索方便了许多。《五音类聚》全书共35189字,按字母顺序排列,同母的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同部首字头,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这种编排体例为后来字书的编纂、音韵改并、汉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国内罕见,此书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0年入选第一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馆内现存有十二卷。

1.2 原书现状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虽存藏于干燥、寒冷地区,但是经过500多年的时光,书籍老化破损严重。主要问题有:书页老化、酸化严重,有些书页破损缺失;有些书页被污染,有水渍、油渍;整部书的书口开裂。前人为了方便查阅翻看,对一些破损书页进行了不规范的修补,经过岁月的侵蚀,整部书的书角已经从直角磨损成圆角,书籍封面有缺损、污染,甚至改变了原书籍的装帧形式,从封面来看为毛装,从书脊来看有包背装痕迹。

2 制定修复方案

修复珍贵古籍时,应针对已经掌握的珍贵古籍的具体情况制定修复细则,如对“原来面目”的解释以及原装帧材料是否应全部保留、书中原装帧错误要不要改正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在珍贵古籍修复工作启动之前,经过有关专家共同研究讨论得出结论,以指导珍贵古籍的修复工作②。

2023年5月10日,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甘肃省图书馆召开《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修复方案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听取了书籍相关汇报,现场查看了书籍资料,经质询讨论,确定以下原则:①整旧如旧原则,即在修复中尽可能保持古籍文献的原貌,保留文献的装帧风格。这里所说的整旧如旧,并不是企图恢复该文献没有损坏以前的原貌,而是尽可能保持该文献修复前的原貌,即在修复工作中仅使该文献的残破部分得到修复,决不使其他部分的现有状况产生任何形态上的改变。②可逆性原则,即修复措施是可逆的、可重复的,如果将来有更科学、更适宜的保护修复技术,随时可以更换修复材料,回到修复前的原始状态。可逆性原则对于我们改正工作中的失误而尽量不损害古籍非常必要。③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原则,即修复中所用的修复材料(纸张、线、颜料、墨等)必须与原始材料有一定的色差,避免与藏品本身固有的历史信息相混淆③。

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保存古籍文物的原始面貌、历史特征以及科学价值,减少人为干预,尊重科学,形成以下意见:①装帧形式从封面看为毛装,从书脊看原书为包背装,还原即可。纸捻往后退,之前的洞需补上,所有的书页四周补大一点,建议最后装订步骤由一个人完成。②书口全部开裂,需全部溜口。③书叶酸化,地脚酸化掉渣,需脱酸,需要加固破损的部位(典具帖加固)。④前人修复痕迹正面保留,背面根据内容决定取舍,封面修复保持原貌。⑤书口部分有小块色绢粘贴,先揭下来,修完再黏上。⑥书口、书脚部分补齐成直角。⑦油渍、水渍较重的地方用开水清洗,重油污处用碱性溶液清洗后再用清水冲洗。⑧配纸的选取,将该部书脱落物纸样寄往国家图书馆检测分析纸张成分。

3 修复难点

3.1 配纸

古籍修复用纸对于古籍修复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围绕古籍修复用纸的研究模式也从感性层面的经验判断发展为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科学判断。从经验判断来看,古籍修复用纸应采用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较为突出的手工制纸,并结合纸张产地、原料、工艺、厚度、色度和撕裂度等因素来判断补纸与原纸的适配程度。古籍修复用纸的选取应遵循整旧如旧、最少干预、规范性和相似性等基本修复原则进行,并依靠宁窄勿宽、宁薄勿厚和宁浅勿深等经验来进行修复用纸的选配。安全性、可逆性、匹配性和储存性是判断古籍修复效果时应考虑的准则。从科学判断来看,古籍修复用纸研究更加偏向于用设备对纸张的构成、性能等进行检测和分析④。

对古籍酸碱度、白度、厚度、纤维等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分析,纤维图分析结果:韧皮纤维细长,边缘平滑无齿痕,细胞极少,形态较均匀,纤维壁上纹孔稀少,纤维长度茎秆上各部位差异不大,还有部分纤维细而柔软,纤维壁上有横节纹,纤维多呈柱状,细胞腔明显,分析为竹纸。获得原书页基本信息,为我们制定保护修复技术路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再将此部古籍的脱落物寄往北京国家图书馆重点实验室进行纸张检测,再次确认书页脱落物的成分是竹纸纤维。修复人员根据科学的检测结果选取最适配的修复用纸,以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3.2 书页脱酸

目前使用的脱酸机需将书页一页页放进脱酸机,而该部书页酸化严重,取拿的时候会对书页造成再次损害,且脱酸机脱酸后碱性物质是否有残留、多年后是否会对书页造成影响还有待考证,所以修复人员和专家组综合论证后决定选择用60摄氏度左右的纯净水冲洗,清洗后检测pH值6左右。在对书页脱酸的同时,清除书页的水渍。清洗书页的难点在于:①清洗使用竹帘不易黏书页,冲洗时需将竹帘覆盖以避免书页冲坏;②放置书页时要注意破损书页不能丢失或损坏,清洗后一定要待书页晾制半干再将书页一页页取下,以免损坏书页。

3.3 一般书页的修复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整部书的修复难点在于书页酸化、脆化严重,如果采取一般修复方法,不先进行加固直接用补纸修复,补纸无法黏连在酸化部分,会造成书页二次损害,必须将补纸和书页的连接处加宽到酸化不严重的部位,这将导致接口很宽。这种修复方法会使酸化书页开裂,整部书修复完成后整个接口处会高出其余部位,所以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

根据专家组制定的修复方案,采用典具帖加固法对书页酸化严重的中间及四周部分进行加固。典具帖的纸张厚度只有0.02毫米,且有一定的韧度,这种很薄的纸具有非常好的透光性,用于古籍的修复加固看不到明显痕迹,同时可以使酸化书页坚韧性加强,厚度没有明显增加。用典具帖加固时先把典具帖平整放在书页加固位置,直接用毛笔刷糨糊黏连,该处使用的糨糊要稀,以免加固后书页发硬。用典具帖加固好的书页再用选取好的补纸修复破损处。书口、书脚部分按照以上方法加固后,补纸补齐成直角。

3.4 有修复历史书页的修复

有修复痕迹的书页需要将之前不规范的修补去除。用7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闷润浸透后,从背面将不规范修复纸和糨糊去除,再按一般书页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修复书页时书口有色绢的书页先拍照,然后揭下来,将色绢的复背纸去除压平后,书页修复完再按原位置粘上。这样的处理改善了原有色绢发硬的现象,位置还在原处,保留了原貌。

3.5 封面的修复

选取相匹配修复用纸进行染色备用,封面用热水浸润后将原托纸去除,用染色好的配纸修复破损处,再在书皮背面托一层竹纸加固。染色使用天然染料,修补、托裱书皮的糨糊应该比修补书页的糨糊稍微稠一点。

4 成果验收

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共4册、488页,修复过程严格遵循了文物保护修复原则,材料和技术选用适当,完成了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的方法,修复后的古籍纸张平整,颜色协调,终止了病害的侵蚀,恢复了其完整性,保护修复效果良好,通过验收(图1~图6)。

5 结语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的修复历时4个多月,遵循了“整旧如旧”“最少干预”和“可逆性”的基本原则,完整保留其历史信息,体现出了其文物性、资料性和艺术性,使这套古籍在修复后以最真实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的修复经历是古籍修复工作者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今后珍贵古籍的修复积累了宝贵经验。古籍浩如烟海,情况各有不同,类似《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的珍贵古籍今后还会遇到,古籍修复工作是一个极其烦琐且复杂的工作,从来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修复工作不光是继承、是遵循,更是改进和创新,古籍修复师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化腐朽为神奇,重开历史大门。古籍修复师必须秉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训练技艺,恰到好处地为每一部古籍量身定做一件合适的“新衣”,从而更好地为读者、为研究者、为社会服务利用⑤。

注释

①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7.

②杜伟生.关于珍本古籍的修复[M]//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融摄与传习:文献保护及修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5.

③张平,吴澍时.古籍修复案例述评[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④王梓懿,陈晨.基于综合赋权TOPSIS模型的古籍修复用纸性能评价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8):12-20.

⑤邢雅梅.因才施“修” 完美再现:《退想斋日记》修复技法探讨[M]//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融摄与传习:文献保护及修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