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统计图的价值及应用

2024-09-29 00:00朱强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8期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一定表达目的结合统计数据绘制而成的图形。统计图是地理图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运用统计图可以直观展示出文字不易描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正确阅读统计图并学会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可有效提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转变以往地理知识单一传授的模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深入挖掘统计图中隐含的地理信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统计图的解读能力,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地理统计图的价值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实,这里所说的地图不仅仅指有关地理位置的图形,应该包括地理统计图等。地理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图形,如地图、统计图、景观图等。一般来说,地图表示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等。而统计图是指利用几何图形等形式来表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图形。在地理学中,地理统计图是对地图的有效补充,二者各有优点。高中地理统计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试题有“无图不成题”的特点,几乎每一道题都含有地理图表。学会解读地理图表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基本要求,对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表中包含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统计图开展探究活动,实现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之间的转化,并能够依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对地理知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提高地理知识学习的效果。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去研究。地理统计图是根据真实可信的数据制作的直观图形,它能够显示出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规律等。我们可以运用统计图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地理统计图的直观、形象的特点有效发挥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主动跟随我们的节奏,积极思考,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解读出统计图中的信息,有效梳理地理知识,深入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地理统计图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等特征,在地理学习中巧妙地运用地理统计图既能够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完整地构建地理知识体系,也能够将枯燥的地理文字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直观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抽象知识与具体现象之间的联系。之后,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再将地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探究能力,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

二、地理统计图的分类

地理统计图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制作图形,表达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统计图主要包括线状图、柱状图、线柱复合图、饼状图等。统计图具有丰富的内容、直观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特征。

1.线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一般可以分为曲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两种图形。这两种图形通过曲线或折线的升高、降低变化来体现地理事物的发展情况。线状统计图能够很直观地体现地理要素的动态变化情况,能够揭示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

2.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又叫柱形图或条形图。其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通过长方形的长度来直观的体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事物的变化。例如,下图是我国2030—2050年老龄人口的测算柱状图,其中横坐标为时间轴,纵坐标为人口数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通过分析该柱状图可知,未来我国老龄人口呈现增长的趋势,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4.83亿人。该图形直观地表现出了我国老龄人口的发展趋势。

3.线柱复合图。线柱复合图不是把柱状图和线状图简单相加,而是结合了柱状图和线状图的数据表达优势,关注事物增长速度、增长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线柱复合图通常通过横轴界定时间变量,通过纵轴界定多个地理要素,通过图像变化体现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4.饼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地理事物各个部分所占整体的比例。饼状统计图不但能够体现总体的内部构成,而且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各个组成要素所占的比例大小。

三、统计图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1.重视图表价值,融入图表资源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能够更加形象地体现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能够将复杂、抽象的地理信息简单化、具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图表掌握地理规律,了解地理事物背后的本质。因此,我们要重视统计图,依据学习内容融入统计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和解读有效的地理信息,认识具体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以“人口分布”内容为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等。我们可以结合某地2007年到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统计图(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提高学生的图表理解和判读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常住人口在2007—2010年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之后开始放缓,同期的户籍人口则变动不大。这就说明,2007—2010年该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迅速。之后,产业结构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弱,外来人口增长放缓。而在2016—2019年,该地区户籍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而常住人口增长不大,说明该地区应该是放宽了外地人口的落户政策,使得户籍人口增长较快。同时,依据图中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例可以知道,该地区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制造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常住人口远远大于户籍人口。

2.开展探究活动,总结地理规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围绕地理主题,设置相应的探究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参与,通过思考、交流发现地理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们要精选探究的素材,通过具体的现象引出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经历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从具体现象中发现抽象的地理规律,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以有关人口的内容为例,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的探究任务:下图为某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变化统计图,三条曲线分别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数变化率。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的意义。

任务中并没有明确每条曲线的具体含义,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在工业前期,人口数量相对较少。进入过渡期和工业期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区域内会迁入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两个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而进入工业后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死亡率上升,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死亡率高于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读出图表信息,掌握判读方法

判读图表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高中地理试题中很多有用的信息会隐藏在图表中,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判读方法,才能够精准、快速地读出图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该试题通过线柱复合图呈现了2006—2018年我国东北三省农(种植业)、林、牧、渔产值占比及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要求学生能够基于对统计图的判读,联系相关信息,判断黑龙江省种植业产值较其他两省增幅快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图例,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东北地区人口数量较少,耕地面积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大;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黑土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黑龙江省相较于吉林省和辽宁省种植业生产规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