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是学科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课后及时完成作业,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地理学科课后作业具有地理学科的属性,不仅有普通的试题训练作业,还有绘制地图、调查研究、实际考察等实践作业。科学化、个性化的地理作业能够适应当前时代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要设计具有较强趣味性、开放性及针对性的高中地理作业,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地理作业应具有较强趣味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我们可以设计具有较强趣味性的作业来促使学生理解地理学的本质。
以《水循环》的内容为例,通过学习该内容,学生要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要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体会水量平衡的思想;要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增强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认同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协调观。水循环的过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该内容的重难点。换言之,学生要懂得“水从哪里来”“水又往哪里去”。因此,课后我们可以布置以“水滴的旅行”为情境绘制水循环模式图的作业。这种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容易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避免学生产生排斥心理。通过绘制水循环模式图,学生能够明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二、高中地理作业应具有较强开放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视野,真正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我国环渤海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环渤海地区冬季有大面积海冰。能不能将海冰变成淡水,缓解该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这种作业具有开放性,可以锻炼
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有些学生觉得可以通过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阐述的理由有:渤海海冰资源十分丰富;海冰淡化技术不断发展;如果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海冰淡化成本可降低至工业用水价格,具有较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有些学生觉得不能通过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阐述的理由有:渤海海冰出现在冬季,季节性较强,资源数量不稳定;海冰在采集、运输、储存等方面存在较难克服的困难;海冰开采可能影响气候,导致生态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高中地理作业应具有较强针对性
作业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该有意识地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设置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为更好地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我们还要关注高考地理试题,根据高考地理试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设计空间分析、图表分析、数据处理等多种类型的地理作业。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地理教辅资料。有的地理教辅资料中的地理试题缺乏新意,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具有较强趣味性、较强开放性、较强针对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