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名家艺术风采 奋力攀登艺术高峰

2024-09-29 00:00:00
曲艺 2024年9期

7月26日下午,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天津市文联、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承办的纪念骆玉笙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文艺家之家四楼报告厅举办。与会嘉宾高度赞扬了骆玉笙先生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无私传艺、提携后进的教育理念,知足常乐、朴素自然的生活态度,表示要继承骆玉笙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为国家事业鼓与呼,为时代主题说和唱”的责任担在肩上,把“搦管操觚民为本,说表弹唱情在先”的情怀记在心上,把“牡丹竞绽现妍丽,万紫千红向阳开”的艺术追求扎扎实实落实到作品里、行动上。

中国曲协主席 冯巩

骆玉笙先生是京韵大鼓艺术的一代大师,新中国曲协工作的领导者,更是新中国曲艺艺术的代表人物。骆玉笙先生始终坚定不移与党同心同德、与时代同向同行、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心用曲艺为人民说唱;始终满怀着对曲艺的真诚和热爱,数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博采众长、创新创造,大胆推动京韵大鼓的艺术改革;始终关心关注曲艺事业和曲协工作,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和传承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发扬曲艺界优良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融入到曲艺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去,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马波

骆玉笙先生的一生,是对曲艺的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她作为一位“国宝级”人民艺术家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她的艺术成就不仅是天津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曲艺史上的光辉篇章。我们要学习她厚植家国情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鲜明底色;学习她精益求精打磨技艺、殚精竭虑培养人才的卓越追求;学习她博采众家之长、让曲艺摆脱传统曲牌束缚、焕发新活力的创新精神。骆玉笙先生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必将激励和鼓舞我们每一位热爱曲艺的人,为我国曲艺事业的发扬光大而不懈奋斗。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成立75周年。天津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骆玉笙先生的艺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曲协副主席、上海市曲协主席 吴新伯

我在上海第一次见到骆老是在1988年6月的首届上海曲艺节上,那时的我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不久,是上海市黄f612d30b90b9228af743c1b99b4eb5f3浦区新长征评弹团的一名青年演员。那届曲艺节开幕式演出的场景我至今难忘,当主持人说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75岁高龄的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也来参加我们的曲艺节开幕式,有请她上台”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只见骆老缓步走到舞台中央,用她那韵味十足的嗓音向大家问好。骆老饱含深情地说:“上海是我的故乡,我幼年时是在上海成长的,并且开始了我的艺术生涯,今天我为大家唱一首《金门潮》。”音乐声旋即响起,她手起鼓响,一曲《金门潮》燃爆全场。因为录像流传了下来,我这次特意再看了一遍,4分多钟的演唱,掌声喝彩声就有十余次。骆老的艺术征服了全场观众,正如她老人家之前录制《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整个交响乐队全体起立为骆老鼓掌一样,当时的观众是在向她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佩服和尊重。

中国曲协副主席 吴文科

“骆派”京韵大鼓艺术的形成,是骆玉笙先生深刻继承师传并大胆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骆玉笙先生立足自身条件、积极吸收借鉴的结果。如果她亦步亦趋地仅仅学习并演唱“刘派”的节目,而非从自身的嗓音条件及女性的声音特点出发,去做拓展和变通,就不会有她自己的独特创造包括风格及流派的形成。换句话说,她的京韵大鼓演唱,在“刘派”的高亢峭拔、“白派”的低回委婉、“少白派”的苍凉悲壮之外,之所以能够特色独具、风格鲜明,就是由于她不仅深刻掌握和继承了其所宗法的“刘派”的艺术格范,而且吸纳借鉴了“白派”和“少白派”的各自优长,同时没有偏离京韵大鼓艺术作为“唱曲”类曲艺的审美特征。这表明:继承不拘泥于已有的师承,创新不偏离京韵大鼓的根本,是骆玉笙走向艺术成功并成为一代宗师的重要原因!同时说明,骆玉笙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由于她不但深耕传统会继承,而且又吸收化用懂变通,具备了兼收并蓄而不画地为牢的品格。

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赵华

骆玉笙先生80多年的舞台生涯,在近现代中国曲艺发展史上书写下了丰美的篇章,也是几代曲艺人无悔坚守、刻苦钻研的生动写照。骆玉笙先生的艺术人生是一个打破旧命运的传奇,自强不息、发愤图强、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是她人生不朽的丰碑,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传扬的重要财富,是指导每一个曲艺人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骆玉笙先生不仅在艺术上永不满足、孜孜以求,还在思想上、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新社会、新生活的沐浴下磨砺成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磨砺成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磨砺成“曲艺界的骄傲、后学者的楷模”。骆玉笙先生经常深入前线、农村、厂矿进行演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她生活在观众之中,更把观众看成自己的老师,无论在排练时还是演出后都虚心征求意见,对有益的建议及时吸纳,以保证演出时的最佳效果。骆玉笙先生用她对祖国的热忱挚爱、对观众的真诚之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高贵品德。

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红杰

“只要是有利于京韵大鼓发扬光大的事我都乐意做!”骆玉笙先生的这句话振聋发聩。热爱一门艺术,相关从业者就应该在吸纳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断发扬光大。她对京韵大鼓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以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对京韵大鼓乃至曲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尚的艺术品德,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敬。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传递着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精神力量,她的艺术精神和文化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曲艺人去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骆玉笙先生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表演上,更在于她对“骆派”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上。她培养了一大批“骆派”京韵大鼓新人,他们不仅继承了“骆派”艺术的精髓,还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自己所工作的文艺院团中出类拔萃,为“骆派”艺术的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李舫

骆玉笙先生毕生致力于京韵大鼓的发展创新,改编创作的《剑阁闻铃》《丑末寅初》《俞伯牙摔琴》《击鼓骂曹》以及《重整河山待后生》等经典曲目,脍炙人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特别是《重整河山待后生》将骆玉笙的艺术成就推上了顶峰。这首《四世同堂》的主题曲让“骆玉笙”为更多人所知,也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鼓曲热潮。《重整河山待后生》,为普及曲艺立了一大功。

在几十年的曲坛生涯中,骆玉笙在“刘派”基础上,集“白派”“少白派”之长,创立了独具一格的“骆派”京韵大鼓。骆玉笙的特点是嗓音横竖兼有、高低自然,音域宽广、韵味醇厚,既有“刘派”高亢、清脆的特点,又有“白派”行腔委婉的风格。她对各派的长处和其他姊妹艺术中的营养兼收并蓄,加以融化,在数十年的舞台实践中不断革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骆派”唱腔曲调华丽委婉、优美含蓄、抒情色彩浓郁,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为我国鼓曲事业的延续推广作出了重大贡献。

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种玉杰

在198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的时候,中国曲协在民族大剧院举办纪念演出,我和我的同学有一个节目有幸参加,骆玉笙先生也参加了。演出结束后回到后台,骆玉笙先生就把我们叫过去:“年轻人,你们是跟谁学的?”“我们是跟良(小楼)老师。”“真不错!我看了你们的演出,唱得不错,而且你们有值得我向你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很惶恐:“我们这么小有什么能让您学习的?”她说:“你们那个作品当中有很多动作像舞蹈,非常的美。这就值得我向你们学习。”我当时就感觉到,骆玉笙先生这么知名的一位艺术家,还能发现我们年轻人身上的某些亮点和闪光,这就说明她仍然保持着平和的态度,没有俯视,愿意跟我们这些晚辈坦诚交流。这件往事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到现在我还时不时地想起。现在我也发现,就是在曲艺教学当中,要有骆玉笙先生的精神和态度,在年轻人身上发现自己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经历过的东西,他们有时候确实能够为我们不同年龄段的年长者提供一些思考。

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李光荣

作为骆玉笙先生的弟子,我认为通过追思和怀念,弘扬师父的优秀传统美德和高贵的品质是非常必要的。回忆师父的言传身教,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终身学习。一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崇高情怀,二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处世方式,三是关心国家大事、读书看报、思想超前、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四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知足常乐的乐观生活态度,五是在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研究、严谨认真的进取精神。师父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骆派”京韵大鼓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所以我要认真学习师父的优良品格,始终不忘师父的教诲,不断学习和研究“骆派”京韵大鼓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把“骆派”京韵大鼓的字儿、味儿、气儿、情儿等“神髓”传承普及下去。

骆玉笙先生孙女 骆巍巍

我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她老人家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她对待艺术非常严谨,不想有任何一点瑕疵。她唱得好回家就特别高兴,要求加点夜宵;唱得不好回家就不说话。她一生对艺术都特别勤奋,有强烈的学习精神,特别喜欢观摩姊妹艺术中优秀艺术家的演出,即使是比自己年轻得多的艺术家的精彩唱腔,她都乐于汲取,想办法在以后的创腔中融化到自己的唱段里。她常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表里如一”。生活中她是个严肃的人,对待家人既慈爱又严格。艺术生涯和生活的磨砺锻炼出了她过人的坚韧品格,不论遇到任何困难和变故,都能调整自己加以克服,为我们后人做出了榜样。

虽然她老人家离开我们22年了,但是鼓曲观众从来没有忘记她。梳理她的艺术作品、总结她的演唱技巧、继承她的精神品格,把“骆派”京韵大鼓艺术传承发展和弘扬下去,是我这一代人要做的重要工作。

(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