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着力点

2024-09-27 00:00:00孙绍勇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4年5期

2024年7月15—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6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演变历程。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能够保障生产资料由劳动人民共有;引入市场经济,能够解决生产手段和发展工具的问题,实现资源配置方式和所有制形式的分离。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持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一、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1]6-7为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放管服”改革的运行逻辑,深化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回应市场主体对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诉求,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认识到企业作为资源配置主体的重要力量,压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市场主体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遵循市场机制并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高效配置生产要素,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提升,提高市场活跃度,从而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续推进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自主、有序、顺畅流动,使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形成大中小市场主体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技术赋能实现政务服务的转型升级,线上线下密切结合、搭建政府与企业互动的桥梁。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重塑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高效化的服务,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有为政府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借助技术红利打造智能审批、智慧监管模式,以“互联网+监管”重塑规范化、公平化的法治环境,提升市场的监管效能。

三是划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科学定位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实现政府和市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范围内,要突出市场机制运行的自主性,“放开搞活”各类市场主体,政府要更好地辅助市场、服务市场,要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范围外,政府要完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推动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多的便利和实惠。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尊重经济规律,打造亲清政商新关系,确保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协作高效。

二、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问题,也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和完善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持续推动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一概念,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演化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我们党始终致力于探索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现取长补短、互促共赢。当前,围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持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

一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效率。不断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围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以党管干部和市场化机制有机结合为导向、优化人才选聘、管理、薪酬分配等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次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资监管体系与企业公司治理更好衔接,实现授权与监管、放活与管好的有机统一。突出智能化、数字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放大专业化、法治化、差异化监管优势,增强国有资本整体功能。

二是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相促进、融合共赢中探索“国民共进”的实现机制。当前,我国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形成了丰富的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形式。在此基础上,要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资源协同,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税费成本,更好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2]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公平准入、公正监管和平等支持等方面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更好发挥对民营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民营企业提振效能;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建设、增资扩股、投资并购等方式加强与国有企业的产业对接,以资本深度融合促进经营机制转换。

三是完善多种所有制的资本所有权、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以公平竞争为核心原则的企业法人产权保护制度,在立法、执法、司法上充分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自然人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的权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市场监管等方面同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励和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让民营企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的良好市场氛围。

三、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增强国民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形成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一方面要推动各类市场建设齐头并进,形成有利于商品贸易畅通、要素流转自由、企业跨区域运营便捷的市场体系,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高效协调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实现市场体系中的运行规则一致与政府政策统一,以规章制度保障资源顺畅流动,维系市场竞争秩序,增强国民经济循环内生动力,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除障碍。

一是着力推进全国统一要素市场建设。相对于商品与服务市场,我国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要优化统一要素市场制度,清理、废除那些具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全国统一要素市场建设的地方性政策,在尊重市场对经济自发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将彼此分割的局域要素市场重新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合理统一的生产要素流动机制,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市场传递信息的效率和准确,形成互联互通、优势整合的统一要素市场。划分土地、技术、人力、数据等要素应用场域,释放各类生产要素的发展潜力,强化统一要素市场开发保障机制,形成各类统一的专业要素市场。

二是推动物流体系高标准联通与一体化发展。转变既往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从冷链仓库、货运中转配送站、铁路水空交通网络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硬件设施铺设质量和密度,合理布局物流体系网络,改善城乡运输差距,提高货物的流通时效。同时也要注重市场宣传营销、专业物流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等软件设施优化,运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工具,提高物流体系的集约性,有效提高生产和消费环节的适配度,建成跨越城乡和区域的统一大市场,增强国民经济循环动力。

三是建立健全统一大市场运行的制度规则。统一的市场运行制度规则是促进和保障要素自由流通、发挥市场作用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市场规则的出台,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规则的统一化建设,确保市场高效规范运转。在构建统一市场运行制度规则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运行监管体系,打通制约各地区市场统一运行和经济流通的堵点,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注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15.

责任编辑:艾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