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为我国在未来五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关键时期擘画了系统化蓝图。全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是针对改革的重点问题的系统性部署。同时,《决定》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作者简介:一、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要求加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理论研究《决定》指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1]6。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由量变到逐渐质变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2]这个过程的重要任务,就是“即使实现了现代化,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世世代代坚持下去,仍然要一以贯之地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解决好,不可能一劳永逸。”[3]所以,如何加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理论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进一步在理论上研究和深化的重大课题。这些课题包括并不限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根本制度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难点和解决方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要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的理论和实践冲突,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治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给出科学的回答。
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要求加强经济和政治、经济和社会、经济和生态等的全方位的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1]53-54。作为牵引的经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带来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一系列变革。《决定》指出,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1]4。这就要求政治经济学工作者必须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新型生产关系的自然形成和主动作为,如何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系统化阐释,如何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实现辩证统一,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等等。
三、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理论研究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在市场以及市场机制方面,实现了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到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部署[1]5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是遵循这一要求,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谋划[1]7-27。这些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措施,迫切需要在理论上给予充分的说明和论证,这不仅可以避免实践的误区,也可以防止理论空洞化。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简单延续,而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已经形成的制度、体制、机制基础上的再创造。“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构建,应该成为政治经济学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四、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求加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是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内容。在经济建设上,《决定》规划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内容[1]6-27;在政治建设上,规划了健全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27-32;在文化建设上,规划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1]32-34;在社会建设上,规划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改革[1]35-38;在生态建设上,规划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体系[1]38-40;在安全建设上,规划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1]40-43;在根本保障上,规划了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1]43-47。这些在提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措,体现的是“全面改革”和“大历史观”下的改革,是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相结合的改革。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6。这给政治经济学工作者提出了十分具体又要求极高的研究任务:即,不仅要研究单一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又要能够将这些单独的研究融为一个逻辑的系统化的整体,从而实现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上的理论创新。
《决定》主要针对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所面对的难点、焦点、痛点、堵点,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具体举措。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必须用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去科学应对。《决定》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方案书,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
[3]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4-1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9.
责任编辑:韩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