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关注和青睐。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深入理解和建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旨在探讨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分析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地理;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地理高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更贴近时代主题,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为选拔创新型人才服务。高中地理教学不再固囿于教室的四面围墙,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体验式教学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观察、探究、分析地理现象,从而深刻理解地理原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础原则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关注学生对系统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过程和亲身体验,通过探索新知的过程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其有效实施基于以下若干核心原则。
首先,亲身体验是基石。该原则强调学习应从直接经验出发,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使学生在“做中学”,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这种亲身参与不仅加深了学习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建构知识体系[1]。
其次,反思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在体验活动后进行深入反思,分析所经历的过程、结果及其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通过引导性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发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将具体经验上升为抽象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反思过程让学习不仅仅是表面的尝试,而是内化为个人认知结构的重组与提升。
最后,情境关联与应用导向不容忽视。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的紧密结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情境化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意义感,还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落实“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课标要求。总之,体验式教学通过亲身体验、反思性学习和情境关联三大原则,构建了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学习
框架。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的内容与实际脱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真实世界的应用场景存在较大距离[2]。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侧重地图阅读、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分析、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影响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略了这些知识如何与当前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全球化趋势等现实议题相结合,导致地理教学与现实问题相剥离,教学内容抽象,学生掌握难度大。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变化时,如果仅停留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含义、成因、影响等知识层面的讲授,而不联系当前全球变暖的实例,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其紧迫性与影响。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工具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日益重要,但教师只给学生教授课本知识内容,鲜有涉及地理方面的时事新闻,导致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现代应用知之甚少,限制了他们将所学知识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高中地理课堂上,多数教师还是停留在知识讲授的层面上,传统讲授法仍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系统地、完整地传授地理知识,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探索欲。教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导致课堂互动性低,学生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多于主动思考。高中地理创新教学方法的缺失,比如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模拟实验等,使得地理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在讲述城镇化进程时,如果采用小组讨论城市规划方案,或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调查家乡的城镇变迁,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城镇化影响的理解[3]。
(三)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地理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然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一方面,由于课程安排紧凑、考试压力大,学校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组织,导致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地理现象的机会。另一方面,实验室教学资源有限,即便部分学校配备了地理实验室,其利用率和实验内容的丰富性也远未达到理想状态,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此外,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衡量和激励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也是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如何在确保知识深度的同时,拓宽教学广度,加强学生在技术应用、跨文化交流、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成为高中地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体验式教学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和体验目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与探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介绍两种具体的实践策略。第一个例子:围绕《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实地考察活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区域,如附近的山地、河流或湿地生态系统,让学生亲自走进自然,运用GPS定位仪、土壤取样工具等进行现场数据收集。学生通过测量地形坡度、记录植被分布、观察水文特征等,直观感受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地域差异,回校后,学生利用收集的数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小型研究报告或制作地理信息图,将实地考察的直观体验转化为系统的地理知识,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理解。
第二个例子:教师在课堂讲解“人口与城镇”这一内容时,教师考虑到城镇化进程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深远,可以设计一项名为“城市足迹”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分组选定本地或国内外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资源、统计数据和GIS软件,分析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情况、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指标。进一步,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城市规划师、环保专家、政府官员等角色,在课堂之上讨论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增强学生对实际地理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学生还需准备汇报展示,分享研究成果,以此增强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能力,同时促进对城镇化复杂性的深刻认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策略,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地理环境的机会,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引导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下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我的家乡可持续发展计划”主题探究活动。学生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在线调研、实地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居民收入、就业状况、环境问题等基本信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方法,识别家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如推广绿色能源、发展低碳产业、改善水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等,设计的方案需包含实施步骤、预期效果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最后,组织一场“模拟听证会”,邀请其他班级同学或教师扮演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角色,对各组方案进行质询和反馈,增强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沟通与说服能力。通过这些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像地理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分析数据和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从知识接收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对于丰富引导探究式学习模式、更好地运用体验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对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以下是两个整合资源促进探究式学习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涉及《地球上的水》单元。教师可以整合多媒体资源与实物教具,如在线水循环模拟动画、水资源分布地图、实体水循环演示模型等,为学生搭建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首先,通过播放高清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接着,利用GIS地图软件展示全球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现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水资源短缺与分布不均带来的问题;随后,分发简易水循环模型,让学生亲手组装并模拟蒸发、降水、渗透等过程,结合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操作,深入理解水循环的机制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个例子针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主题。教师可以结合数字化资源与实地调研,利用在线网络平台,了解城乡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差异,展示不同区域的城乡空间结构、建筑风格、民居特色、历史发展和文化差异。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地理素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地域文化形成背景和社会组织形式。随后,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或乡村的实地考察,采访当地居民、参观当地民居和历史文化遗址,了解地方特色产业、民俗文化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师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整合,不仅丰富了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内涵,还促进了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能力的提升,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地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四)强化实践应用训练
在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实践中,强化实践应用训练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下依据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提供三个不同主题的实践应用训练实例。第一个实例:围绕“农业区位选择”主题进行,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虚拟农场”运营模拟活动,利用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在线农业经济数据,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地理位置,考虑气候、土壤、市场等因素,规划作物种植种类、规模及灌溉系统。学生需要计算成本与收益,制定营销策略,甚至模拟应对自然灾害的预案,通过这种模拟经营,学生能深刻理解农业地域类型形成背后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现代农业管理的复杂性。
第二个例子:涉及“工业区位与工业布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及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城市规划工作坊。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城市规划相关资料,为一个假设的新建城市设计工业区布局和交通网络。每组需考虑资源供应、劳动力市场、城市布局与环境保护、物流效率、地形与河流等多方面因素,制作详细的规划方案,并通过演讲或展板形式展示,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审,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规划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地理知识在城市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第三个例子:则是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发起一场名为“绿色校园行动”的项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让其调研校园内外的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然后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设计并实施一项改善计划,比如建立校园垃圾分类系统、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小型项目、组织生物多样性教育活动等。项目完成后,学生要提交实施报告,评估成果与影响,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地理知识的理解,还促进了他们问题解决、团队合作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生涯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展示了其作为教学创新的强大生命力,它不仅是对学生获取新知路径的一种新的尝试,更是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知与深刻理解,把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与地理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面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资源不足、评估机制待完善等,未来教育实践需聚焦于资源整合等方式,为高中学生体验式学习地理提供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闫玉凤.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教育,2020(6):140-141.
[2]曾永翠.浅述情境体验式教学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相关策略[J].学周刊,2023(30):142-144.
[3]张久玲.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情境体验式增强教学效果探析[J].学周刊,2024(1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