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为几乎与人类文明的曙光同时出现。尚在刀耕火种时,先民绘岩壁、夯石土、凿户牖(yǒu),用双手实现自我对改良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
可以说,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是刻在我们基因中的。不过几千寒暑,建筑标准制图规范已经纯熟,在建筑师们以灵巧的双手精心刻画下,一座座建筑设施拔地而起。
时至今日,各大设计院内,巨大的绘图桌已被一台台电脑替代,手绘功底也从“安身立命之道”变成了“君子藏身之器”。建筑学院的学习已经离不开电脑建模工具软件,在这里想给大家讲述电脑建模发展的历史。
线框模型
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开始研究用线框和多边形构造三维实体,这样的模型被称为线框模型。
三维实体由全部顶点和边的集合来描述,线框模型类似于人类的骨骼。
优点:可以产生任意视图,方便生产工程图;构造简单,节约计算机资源。
缺点:只能表示物体的表面和边界,无法进行剖切和物性计算;无法判断哪些是不可见边,哪些又是可见边;难以准确地确定实体的真实形状,这不仅不能完整、准确、唯一地表达几何实体,也给物体的几何特性、物理特性的计算带来困难。
随着人们对模型物理特性、表现效果需求的提升,这种古老的建模方式还未得到推广就很快被淘汰了。
实体模型
20世纪70年代,实体模型建模成为设计主力。实体模型是在三角形所确定3个数据点数据的基础上,由一组通过空间位置,在不同平面内的线相互连接而成的。实体模型是建立三维模型的基础。它具有完整性和无二义性,保证只对实际可实现的零件进行造型。
实体模型能精确表达零件的全部属性,成为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参数化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参数化技术和特征模型成为主流。设计软件采用参数化技术,允许设计者通过尺寸约束来控制形状。
特征模型则允许设计者在形状或功能上具有相似性的设计方案。
变量化技术
20世纪90年代,设计软件引入了变量化技术。
变量化系统允许设计者先形状后尺寸,更自由地考虑设计方案。操作者可以先决定所感兴趣的形状,然后再给一些必要的尺寸,尺寸是否注全并不影响后续操作。
正是因为这项技术,我们才可以在电脑建模工具软件里缩放模型或者体块大小。
虚幻引擎与AI建模
虚幻引擎于1998年推出,初代虚幻引擎将渲染、碰撞侦测、AI、图形、网络和文件系统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引擎。
众多令人难辨真假的场景自此而出,动态检测、碰撞体积、动态阴影,使得在虚拟世界中复原古代建筑场景成为现实。
现如今,生成式AI将AI建模再次推至风口浪尖,仅仅几张扫描图片,经过AI分析,便可以生成3D模型。文字转模型功能也已经被广泛实验,正待投入商用。
或许某一天,我们的设计课将由AI辅助,在框架生成后再手动细化即可。
Ai独立设计技术成熟之日尚远,不过我想,如果真有此日,人工设计或许会成为艺术追求的一部分,以奢侈品的方式为人类更高远的精神追求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三维软件和技术将继续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惊人的视觉效果和创作可能。
(作者: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