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于高水平学术期刊,普通学术期刊数量大、占比高,影响着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和平均水平。普通学术期刊存在稿件资源有限的问题,且以自由稿件为主,稿件质量不高,办刊经费短缺,审稿专家难找,编辑队伍建设不足。学术期刊要坚持“内容为王”,从内容着手提高办刊水平。文章基于普通学术期刊在我国学术期刊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并针对其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优选精修”的普通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通过“优选”和“精修”相结合,促进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协同合作,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功能和作用,最终达到提升普通学术期刊质量、提高我国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目的。文章采用归纳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结合普通学术期刊现状和问题,基于学术期刊选题方法、学术期刊评价和编辑实务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优选精修”策略,并阐述其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文章主要从“优选精修”稿件的选取、“优选精修”的重点内容和“优选精修”策略的实施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优选精修”策略对提高普通学术期刊的发文质量、提升期刊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具有现实意义,可操作性强,值得普通学术期刊应用。
关键词:普通学术期刊;“优选精修”策略;退修稿件;期刊质量;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5-0235-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哈尔滨金融学院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科学研究项目)“我国高水平经济类学术期刊特征分析与发展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KYYWF-E031
普通学术期刊是指在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没有被SCI、EI、JST等国际数据库收录,也没有被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武大核心、AMI核心等国内知名评价机构收录的学术期刊。普通学术期刊在学术期刊体系中基数大、占比高[1],稿源质量和数量与名刊、大刊相差甚远,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方面也与后者悬殊,其影响力和地位相对边缘化[2]。在现有资源基础上,要稳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不仅要策划优质选题、向外约稿,还要把精力放在内容上[3-8],严抓审稿环节。审稿不仅要起到甄别优劣的作用,还应发挥引导、协助作者提升稿件质量的作用。“优选精修”适用于普通学术期刊,在现有稿件质量平平的前提下,择其优者而改之,目的是通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的共同努力,全面优化原本质量一般的稿件,以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退修稿件多数是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达到出版要求。而被选为“优选精修”的稿件,已经达到了普通学术期刊发表水平,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精修。因为无力跟名刊抢稿源,所以普通学术期刊要反其道而行之,在现有收稿质量平平的情况下,将重点放在精修上,从作者自投稿中挖掘一些已经达到发稿要求,但仍有提升和优化空间的优质稿源进行精修,从而提高现有稿件质量。
(一)锁定“优选”目标
1.符合已列选题的稿件
按照惯例,学术期刊会定期召开选题会,确定期刊选题方向。有资源的学术期刊可以在确定选题目录后,向相关领域的专家约稿。普通学术期刊向专家约稿的能力有限,所以在作者自投稿件中寻找与已列选题契合的稿件进行深度挖掘,是普通学术期刊化被动为主动的首选。在寻找符合已列选题的优秀稿件时,除重点审读稿件内容是否符合发刊标准外,还要结合作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作者单位、研究背景、学历、职称等,判断作者在此领域是否有深度探索的能力。然后,请外审专家结合稿件内容,判断其可扩展、补充、完善的内容与方向,最后,汇总外审专家与编辑部意见,与作者沟通修改事宜。
2.涉及学术热点的稿件
学术期刊要持续关注相关领域的学术热点,重视涉及学术热点的稿件,尤其要掌握发稿的时效性,可以利用优先发表的方式抢占先机。普通学术期刊收到研究学术热点的稿件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可能是找不到对口的审稿专家。可以通过增加审稿专家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确保稿件的科学性、严谨性。同时,要关注论文刊出后的引用情况,追溯热点持续情况,必要时可以根据情况开辟专栏集体征稿,并根据现阶段研究情况,对综述型选题进行约稿,持续关注学术热点。
3.获重大项目资助的稿件
普通学术期刊很难约到行业顶尖专家的稿件,但一些被国家重大项目资助的稿件比较常见。普通学术期刊的责任编辑要留意这些被国家重大项目资助的稿件,判断其是否与期刊选题相符,能否开展相关研究的专栏或论文系列,还可以借机向项目主持人、成员及相关研究人员约稿。以扩充期刊稿源,扩展期刊选题方向,提高期刊认知度。
(二)明确“精修”方向
1.内容上的精修
(1)优化选题。被列为“优选”的稿件,一般在选题上有创新或在研究上有新的发现。责任编辑要在不影响文章整体框架的前提下,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变化,帮助作者调整和优化文章的选题内容,避免文章“节外生枝”,主题内容不够突出鲜明。在此基础上,还要协助作者调整文章结构框架,完善和充实相应内容。
(2)突出亮点。责任编辑要在认真审读、精读文章的基础上,提炼和挖掘出能体现文章学术价值的亮点和创新点,并让作者结合文章原意,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和论证,从而放大文章优点,让文章重点突出,更具辨识度。
(3)借助热点。为了提高吸引力,很多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选择从一些热点问题或事件切入。编辑在处理这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注热点或引入热点事件或新闻的文章一般具有时效性短的问题,所以要处理好让文章既蹭上热度,又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让文章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性。
2.形式上的精修
(1)提炼标题。责任编辑要特别注意对文章标题的审读和修改。文章标题既要能够精炼、准确地概括出文章所论述的内容和方向,又要有利于文章被检索到。责任编辑要帮助作者提炼标题,使标题具有高度概括性且亮点突出。
(2)精修摘要。摘要作为文章的提要,能够起到概括文章内容和方便文献检索的作用。读者在搜索文献时,一般通过快速阅读文章标题和文章摘要来判断其是否可用,所以精修文章摘要对提升文章质量、下载量和引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责任编辑要特别重视摘要概括的精准性、创新点的突出性等方面的精修。可以要求作者采用结构化摘要的写作方法,从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提炼,这样既能便于读者快速浏览文章梗概,又有助于提升文章的检索概率和显示度。
(3)精选关键词。关键词作为文章索引的方法之一,对文章的检索显示度非常重要。但很多作者不重视关键词的提炼和使用,多数使用自由词,降低了论文的规范性和文章检索的显示度。例如,很多文章的关键词都是从文章题目中选取的,其中包括“研究”“策略”“方法”等无效词。责任编辑应根据GB/T3860的文献叙词标引原则和方法来帮助作者选取恰当的关键词。
(4)重视参考文献。从文章的参考文献能够看出作者选题的参考基础。对作者使用参考文献的情况,责任编辑要重点检查三个方面:首先,文章对相关专业的权威观点和文献的使用情况;其次,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过于陈旧;最后,期刊已发稿件与文章论述内容关联度较高的文献被采用情况。近年来,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引用数量呈上升趋势,有的学术期刊平均引文数超过60。文章参考文献的数量,一方面说明稿件研究基础的积累程度,另一方面说明了同类研究的数量多少。比如基础研究的选题,一般引文数量较多;而较新颖或比较前沿的选题,引文数量可能较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引文数量的多少不能决定文章质量的好坏,只能作为编辑判断稿件研究选题的新颖度和研究基础的积累程度的依据。
(一)建立完善的专家库
“优选精修”的重点在“精修”上,因此提出修改意见的专家非常重要。“优选精修”策略要求审稿专家不能只是简单地指出稿件存在的问题,然后判断是否适合发表,还要提出解决稿件问题的具体办法,给出建设性意见和内容质量提升思路等。
普通学术期刊要非常重视选择和吸纳审稿专家,投入更多经费和精力,还要与审稿专家有效沟通。责任编辑要在初审意见上明确指出,需要审稿专家解决哪些专业问题、给出哪些专业性建议,并在审稿专家给出修改意见后积极与审稿专家沟通,逐条确认修改意见和修改思路,对预期的修改稿成竹在胸后,再与作者沟通。
在充分了解和调研期刊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要尽最大努力约请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进入专家库,还可以与同类期刊共享专家库,也可以在相关领域和行业招募审稿专家。可以通过开展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工作评价,对专家队伍进行调整、激励和技能提升[9-11],让审稿专家作为期刊的智库和智囊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避免拟修稿件流失
“优选精修”是根据普通学术期刊的发刊标准,对基本满足发表要求的稿件进行修改提升的策略。它的核心和重点是“精修”,关键还是作者。一方面,如果作者不愿修改,另投他刊,那期刊就枉费心思了;另一方面,如果作者愿意修改,且修改后效果很好,但作者不愿意将文章投普刊了,想改投好刊,那期刊就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期刊与作者在投稿时或修改前签订一份协议书,阐明论文按照期刊审稿专家意见修改后,是否在本刊发表的权责问题。
(三)建设专业与责任并重的编辑队伍
“优选精修”要求责任编辑不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12]、大数据思维[13]、学术敏感性[14]、市场空间分析能力,而且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责任心以及较高的沟通水平。所以,期刊应更加重视在职编辑的技能和业务培训,鼓励编辑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拓宽人才上升渠道,创造更多培训机会。要全方位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乐于将精力投放在期刊建设上。
(一)精准分类,精细处理
根据编辑部收稿量的大小,责任编辑可以对“优选精修”稿件进行逐一处理,也可以进行集中处理。可以按照稿件的修改原因和修改内容进行精准分类。修改后选用的稿件,要结合审稿专家意见,重新审读,并以编辑部口吻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为避免误会,一般不建议将审稿专家意见直接附在编辑部审稿意见上,遇到有分歧的地方,责任编辑要在审稿专家与作者间积极沟通,必要时应尊重作者,另请专家复审[15]。修改后再审的稿件,除了要采取上述修改后选用稿件的修改意见处理方法外,还要与作者有效沟通,最好是电话沟通,明确讲解具体修改意见,避免邮件表达不清导致反复修改和修改时间过长。
(二)汇总意见,综合评定
责任编辑要仔细研究审稿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并审读原文,充分理解审稿专家的具体要求,再根据综合研判提出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已经修回的稿件,责任编辑要汇总初审意见、修回前后审稿专家意见和终审意见,确认修回稿件没有问题,符合发稿要求。稿件修回再审的评审意见如果不理想,仍有很多问题,应与作者逐条沟通,若多次修改仍无法达到发表要求,可作退稿处理,不能碍于情面降低对稿件质量的要求,也不能图省事,轻易放弃一篇有潜力的稿件。
(三)积极沟通,避免复修
处理“优选精修”的稿件,必须与审稿专家、作者沟通。首先,责任编辑要与审稿专家沟通,明确稿件的学术价值和亮点,并将其作为重点内容予以突出。编辑要厘清修改条目,分清需要修改的重难点,对审稿专家提出的模糊、笼统的意见进行具体化梳理,归纳总结审稿专家意见与期刊意见重合的部分[16]。其次,责任编辑要与作者沟通。对于修改难度不大、语言文字能够表述清楚的,可以用邮件沟通。对于修改问题较多、难度较大的,除邮件沟通外,还要通过电话沟通,将需要修改的重难点向作者解释清楚,确保修回稿件不走样。再次,责任编辑要对修回稿件进行复核,确保每条修改意见被采纳、被落实后,再提交给审稿专家复审。最后,视修改后再审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再次修改,对需要再次修改的问题,要重点关注。责任编辑要做审稿专家与作者间的桥梁[17],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反复修改。
(四)定时催修,保障修回
退修稿件的修回率、修回时间与修改意见的多少、修改难易度的高低有直接关系。为确保稿件能够修回及保障修回时间,责任编辑要保证提出的修改意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要明确修回时间,要设置修回提醒。
(五)因需复审,严格把关
无论是修改后选用还是修改后再审的稿件,责任编辑都应认真审读,如发现修回稿件有问题,要及时指出,涉及专业问题要增加外审,不能在稿件质量问题上松懈,做好科研把关人。
(六)完善作者库,定期维护
期刊要有意收集作者信息,基于详细的作者库信息,有针对性地向作者约稿,并组织审稿及开展学术活动等。要定期发送期刊选题指南,适时发布期刊科研活动信息,增强作者投稿意愿,提升期刊的文献关注度。
(一)服务社会,培养作者
在稿件“优选精修”的过程中,责任编辑要让作者提升文字水平,掌握论文写作技巧,了解论文写作规范,熟悉专业标准,知道论文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改进一步展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更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编辑技能。
(二)增进沟通,稳定作者
退修稿件的处理过程,能让作者感受到编辑的认真负责和专业严谨,感受到编辑的耐心细致和不厌其烦,感受到编辑的温暖亲切和谦逊有礼。尤其是“优选精修”的过程,能让作者感觉到自己的稿件是被重视的,自己还能有所收获,这会让作者对期刊产生好感,同时增强作者对期刊的黏性,增强作者的投稿意愿。
(三)提高质量,提升品牌
期刊对退修稿件的处理本身就是一个树立期刊发文标准的过程。退修稿件的处理,一方面能让被退修的作者明确期刊的发稿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统一整个刊物的发刊水准,进而提高稿件质量,提升作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优选精修”的策略还展现了期刊对提升稿件质量的不懈追求,其如鸟之双翼,能让期刊与作者共同促进学术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
“优选精修”是普通学术期刊有效提高稿源质量和期刊学术质量的策略,是在普通学术期刊现有稿源数量不充足、稿件质量一般的情况下,通过编辑、审稿专家和作者的共同努力能够提升稿件质量的最优方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方法和策略适用于所有学术期刊,也更适合普通学术期刊提升稿件质量,所以应受到普通学术期刊的重视。
笔者希望以此文引起普通学术期刊编辑同人对修改稿件的重视,投入更多精力,提升期刊的质量和水准,为提升普通学术期刊质量,同时也为推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伟,胡小洋,唐慧.普通高校学报专业化水平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294-1302.
[2] 韩玺吾.普通社科学术期刊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6):106-109,116.
[3] 祝璐颖,杜杏叶.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主题剖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1):8-23.
[4] 邓履翔.学术传播视角下学术期刊内容角色转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2):1481-1489.
[5] 李军.当前期刊创新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2):1475-1476.
[6] 孙红梅,刘荣,米然,等.学术与评审:学术论文评审的演变及专家画像定量化指标的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1):1369-1375.
[7] 张锐,刘宏梁,王红君.我国学术期刊同质化问题综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303-1309.
[8] 亢列梅,杜秀杰,荆树蓉,等.开放科学和科研评价改革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改革趋向[J].编辑学报,2021,33(6):615-619.
[9] 占莉娟,刘锦宏,胡小洋,等.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工作评价的实施现状与推进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7):844-850.
[10] 朱琳峰,李楠,张婷婷.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问题及效率与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8):990-997.
[11] 高虹.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问题透视:与四位主编的深度访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2):1395-1401.
[12] 丁忠华.媒体融合时代出版社策划编辑的创新思维刍议[J].出版广角,2020,378(24):55-57.
[13] 袁建涛.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策划力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7):904-909.
[14] 苏磊,蔡斐,李明敏,等.学术编辑策划专刊/专栏应具备的能力及实施要领[J].编辑学报,2020,32(1):109-111.
[15] 张宏,赵丽莹,李航,等.编辑应能协调作者与审稿专家的不同意见[J].编辑学报,2016,28(2):139-141.
[16] 张娅彭.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稿件退修的有效性[J].编辑学报,2016,28(2):137-138.
[17] 李晓波,宋胜合,周锐.如何有效避免科技期刊论文的反复退修[J].编辑学报,2016,28(6):553-554.
作者简介 李航,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张宏,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冯秀娥,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解晨光,教授,研究方向: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