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K23+010~K23+180段顺层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查明其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段边坡的破坏模式,并对其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锚索抗滑桩和锚索框架梁为主的预加固措施,对该边坡进行治理,并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做了初步分析总结,旨在为类似边坡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思路。
关键词 顺层边坡;边坡加固;抗滑桩;锚索;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U41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17-0055-04
0 引言
自然界中具有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出露面积可达陆地的75%,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边坡的层状构造特征及软弱夹层面的影响,导致边坡沿层间错动而产生滑动失稳现象,是山区高速公路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边坡病害,为边坡工程设计及施工增加了潜在风险[1]。根据工程实践证明,当开挖坡面与岩层坡面二者走向的夹角小于30°且倾向接近时的边坡为顺层边坡[2]。
1 工程概况
1.1 地形地貌
该项目处于川东平行岭谷区,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脉与大巴山脉的交汇处。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多为低山丘陵地貌,以狭长高耸平行排列中低山岭与开阔的丘陵谷地相间排列,组成典型的隔挡式地形。
线路处于背斜一翼,属于单斜地层,线路走向与背斜脊线近平行,导致线路左侧开挖边坡皆为顺层坡,场区地形、地貌如图1所示:
1.2 地层岩性
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工程区分布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长石砂岩、砂质泥岩;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现将各层岩性由新至老概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粉质黏土:黄褐色,软塑状~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局部含泥质残积碎块,表层含植物根系,钻孔揭露厚度在0~2.5 m之间。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局部夹砂质团块或条带。强风化层岩体破碎,成碎块状,碎块手捏易碎;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通过钻探揭露多成柱状、短柱状。
长石砂岩:青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云母、岩屑次之。
1.3 气象、水文条件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短夏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强度降雨是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1.4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无常年性地表径流通过,地表水较为匮乏。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场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通常水量很小,局部所夹砂岩地层内水量稍多。据地表及钻探显示,总体上场区地下水不发育。
2 工点场区特征
该工点设计起止里程K23+040~K23+220,左侧为顺层边坡,全长180 m,顺层边坡工点全貌如图2所示:
现场调查发现原边坡覆盖层厚度约0.3 m,局部基岩裸露,地形横向坡度约21°,工点现场调查如图3所示:
3 地基土参数取值
根据工程地勘报告,场地各层地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详见表1所示: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将场区砂质泥岩层面、砂质泥岩裂隙面及砂泥岩接触面判定为软弱结构面,其结合程度判定为结合很差;长石砂岩层面及其裂隙面判定为硬性结构面,其结合程度判定为结合差[3]。场区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建议取值见表2所示:
4 稳定性验算
4.1 分析工况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稳定安全系数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规范[4],具体取值如表3所示:
4.2 稳定性分析
4.2.1 单一滑面的极限平衡法稳定性分析
顺层滑移破坏是最常见的破坏模式之一,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极限平衡法,该方法适用于单一滑面的情况,当岩层走向与边坡坡面走向一致时,分析方法如图4所示,计算见式(1)。
k=R/S=Gcosθtanφ+cl Gsinθ (1)
式中,c——岩层间的黏聚力(kPa);φ——岩层间的内摩擦角(°);θ——层面的倾角(°);l——层面的长度(m);G——岩体自重(kN)。
4.2.2 计算模型
根据相关学者多年的工程经验总结,对于贯通性良好的沉积性顺层边坡的临界破坏范围(水平方向)一般取开挖高度的5~10倍;对于似层面或外倾贯通性较好的结构面边坡则一般取开挖高度的3~6倍。对于拟计算边坡,计算模型见图5所示:
4.2.3 工况选择
线路区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域地质构造总体属稳定区[5]。该次采用下面两种工况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
正常工况(天然工况):边坡处于天然状态下的稳定性计算。
非正常工况(暴雨工况):边坡处于暴雨状态下的稳定性计算。
4.2.4 计算参数的确定
该次计算选取典型横向剖面K23+040对该段岩质挖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由边坡定性分析可知,边坡的主要破坏模式为沿岩层层面(长石砂、泥岩接触面)发生平面滑移破坏。计算参数选取的合理性,是评价其稳定性的关键,该次计算取值及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4所示:
4.2.5 剩余下滑力计算
取一般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为1.30,暴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为1.20,则边坡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5 边坡治理措施方案
5.1 边坡治理思路
在兼顾彻底性和经济性前提下,治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对边坡具有有效预加固措施的抗滑桩及坡面锚索。
(2)增设坡顶截水沟并疏通排水通道,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坡面,减少雨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对开挖边坡上方裂缝进行排查,通过水泥浆或黏土回填,防止雨水下渗坡体,降低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5.2 主要治理方案
设置17根长12~26 m的矩形抗滑桩,桩身截面尺寸为2.0 m×3.0 m、1.80 m×2.5 m、1.5 m×2.0 m,桩中心距6 m。桩上锚索分别从桩顶以下的1 m处、3 m处设置2根,锚索为6Φ15.2的低松弛钢绞线,锚固力为800 kN。
桩顶以上边坡采用3.0 m×3.0 m锚索框架梁植草防护,坡率1∶1.0,坡高10 m。坡面锚索为4Φ15.2的低松弛钢绞线,锚固力为500 kN。治理方案如图6所示:
5.3 锚索锚固力计算
坡面锚索作用力计算,可简化为图7所示:
预应力锚杆锚固力设计时,应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确定边坡下滑力,并计算需坡面锚索提供的锚固力,如式(2):
E=Pd×[sin(α+β)×tanφ+cos(α+β)] (2)
式中,Pd——锚杆(索)设计锚固力(kN);E——锚杆(索)提供的抗滑力(kN);α——锚杆(索)与滑动面相交处滑动面倾角(°);β——锚杆(索)与水平面的夹角(°);φ——滑动面内摩擦角(°)。
典型计算断面中的坡面锚索为4排,由坡面锚索提供的抗滑力计算数值如表6所示:
锚索提供的抗滑力占总下滑力约30%,满足坡面预应力锚索与坡脚抗滑桩组合加固边坡设计要求,锚索预应力设计值宜为加固前边坡剩余下滑力的0.3~0.5倍[6]。
5.4 faxIXaVmYTCVMewYcaKyH7a6wfaDXTpn3Myur5x8DbA=抗滑桩配筋计算
锚固后边坡设桩处的剩余下滑力为1 479 kN,作为锚索抗滑桩的设计荷载,是抗滑桩配筋计算的依据。
6施工注意事项
(1)按照设计坡比开挖边坡,开挖后应及时施工锚杆(索)框架。
(2)跳槽开挖路堑桩板墙桩井,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边坡的变形监测。
(3)路堑桩板墙桩体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按照路基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桩前岩土开挖。
(4)桩前岩土体开挖至桩上最下一排锚索以下1 m位置处,应及时进行桩上锚索施工,为保证锚索桩的安全、可靠,严禁出现桩前岩土体过度超挖现象。
(5)必须待桩上锚索张拉至初始预应力值且锁定后,方可按2~3 m分层开挖桩前岩土体,初始预应力值取设计锚固力的70%。
7 结语
该文深入探讨了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通过极限平衡法分析顺层边坡单一滑面的影响,优化了坡面锚索与锚索桩的复合支护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坡面锚索锚固力的计算方法及施工要点,为相关工程提供了一定的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安洪,周德培,冯君,等.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挡防护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何武,张圣亮,冯君,等.含软弱夹层顺层边坡临界破坏范围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21(2):63-69.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6]赵晓彦,黄金河,周一文,等.坡面锚索与坡脚抗滑桩联合加固边坡设计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3):4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