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壮
王乃壮,生于1928年,号静敛居士,又号山野禅人、云中孤客。祖父王福庵为杭州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翰书画院院长。1947年入读刘海粟创建的上海美专,1949年转入北平美专得徐悲鸿亲授,并得吴作人传授油画技法。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同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60年拜李苦禅学习水墨大写意及书法。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画展,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书画展,作品在美国、日本、丹麦、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等地展出并被多家艺术品机构收藏。
龙年新年,王乃壮先生的学生发我一个16分钟的视频《世纪画翁王乃壮》,96岁的乃壮先生戴着氧气管,挥笔写下了“洲鹭”两个大字。这幅六尺巨幅,写得慢而拙、苍而厚,力透纸背,像是把全部的生命倾注于笔端,用这两个字书写他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
有幸经常在萃文轩与乃壮先生的画对坐,品读、感悟他的画。他的画无论何种幅式,都有一种深沉雄大的大,大象大形,大实大虚,大动大静,大巧大拙。他怎么能将这些形、色、墨、线、神意、品格、境界,做到这么酣畅淋漓呢?他的手下,他的心中,究竟是怎样的中国天地、祖国山水、自然万象呢?他的画,有着饱满的情绪、力量、思想和境界,有空间体量、时间容量、精神质量,有时间和节奏的分寸,发乎心,达乎情,合乎理,应于时。他的笔墨凝集着传统文人画的调性,有着文人意识、传统功力、家学传承,以及对传统的严肃的坚持、坚守;但他的笔墨又具有强烈的个性、时代性,更有着强烈的现代性。他用画笔安顿隐藏于心灵中的能量,为自己拓展生命的真实。物质界与肉体生命在他的笔下,尝试着生存世界、艺术世界与彼岸世界的共存共生。乃壮先生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五彩斑斓的艺术人生大书。
经历了齐白石、刘海粟、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等当代绘画大师的传承,中国画告别了元明清文人画风,进入艺术家的艺术时代。经过革命题材的转换,到当代新文人国画,又遇到西方艺术主义的引入和交融,中国当代第一线的画家一直在探索中国画新的走向。王乃壮绘画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相对最活跃、动态最大的时期。他以中国现代派书法思潮发起人之眼界和魄力,把他的绘画融入了西方艺术的思想、手法和境界,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表现体系。
王乃壮先生,很清醒地面对中国画传统的修炼和对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基础训练,很理性地对待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他一直在探索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性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性。认识了王乃壮的禅、野、疾、乱、玄、寂、逸,也就认识了他传承中国美学的“温柔敦厚”“正大气象”和神逸禅意,也就认识了他东方现代的浪漫而自由、充实而致虚、时尚而大雅。
乃壮先生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代表作,最喜满构图,尤其是八九十岁后的作品。这种构图显然是借鉴了西方油画的构图法。然而他的满,是全然的东方水墨韵致,充盈着天地山水的万千气象,每一幅皆是心与山水、与四季、与人性的直面对白。他把万象转为心象,化为丹青水墨的气韵生动。他浓墨重彩的满中,透视出气韵生动的虚灵简白。他的留白,留在笔墨的丰富变化中,留在笔墨纵横交织的背后,留在心境的纵深处。极浓处极淡,至黑中至白。他以浓而致密来实现致虚极、守静笃的道禅境界,他是以笔墨而完成禅修的大行者。他的笔墨现代性,就不只是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探索。他在宣纸、画布上实现任运自然、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现代精神之自由境界。
细细观摩乃壮先生山水画的用笔细节,厚重自由中,经常有轻灵若羽、自由飞翔的线条。乃壮先生的线有东方的禅意,是中国古代文化缫炼出来的茧丝,柔韧,绵长,秉承着汉民族的练达心性;他的线又是东方士侠精神锤炼出来的剑,犀利、刚劲而雄厚,秉承着汉文化的深沉雄大。我们的审美经验,是东方精神浸润出来的,是由于我们的文化基因遗传而成为我们的文化经验和审美心理的。乃壮先生把我们对当代中国画的审美追求,转化成艺术真实。
乃壮先生经常有意无意地进入现代主义的艺术试验之中。他的《幽谷清趣》《翠谷云烟》《异香》《秋山》等作品,在自由奔放的笔意下,都具有后印象派、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的取向。《秋山》一幅,体现出强烈泼溅的行动力和心理动力。《幽谷清趣》构图简约练达,线条直爽犀利,气韵酣畅;树枝霹雳纵横,如山风,似山鬼,若山魂,气象和气概阔大,动人心魄。他将中国画线条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既有东方的写意风采,更具西方现代的抽象意味。但乃壮先生的线条和笔墨意趣,始终浸透着东方意味。时尚的青春生命创生力量,在一位九旬画家的笔下绽放出崭新的时代精神。他创新的书法作品的底色晕染,把书法当成现代绘画创作,很多作品获得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他经常尝试用左手在宣纸背面书写反字,正裱出来,这种刻意试验的失控性、或然性的现代艺术创作尝试,如果是小家后生为之,必被斥为江湖体之野狐禅。而作为一位家学深厚的大师,他的探索就是试验放松自我,放下成法,让自心自然随机随趣随气运行,其结果便是产生了奇崛古拙而苍莽的意境。于意料之外,在意想之中。吉林美术出版社曾出版《王乃壮画集》一大卷,收有乃壮先生一幅巨幅书法,原作宽7.29米、印刷宽度达1.5米的六折页,是他在宣纸背面左笔反书、正面装裱而成的苏东坡《前赤壁赋》长卷。黄苗子、张仃二位大师分别题签,谢云先生于卷末题长诗盛赞此作笔意。这幅650字的左手反书巨制,纵横挥洒,乱石崩云,铿锵酣畅,如赵子龙单刀入乱军阵中,如飞瀑湍流、砯崖转石。他将左手反书的书法笔致,随心所欲用于山水画的云山描绘中,产生了梦幻迷离的云遮雾障感。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一卷四开本《王乃壮书法集》,笔者在为这本作品集作品作释文校注时发现一个怪现象,许多幅书法的内容不是整篇整段完整的古诗文,而是有意识采用了内容重组的方法。如用某诗人不同的诗中的两段或四段,或不同诗人文意相似的诗句,组成一幅书法内容,写得上下呼应,浑然一气。笔者藏有乃壮先生一条幅,四句诗竟出自王冕四首诗中。当我看出他在书法创作中尝试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对书写内容进行主动解构探索,不由得会心一笑,艺术界的老顽童,原来都揣着一颗对自然、对生命永远探索的童真之心。
《翠崖青峰啸云烟》是乃壮先生非常耐读的作品之一。峰为山之魂,千峰竞雄,万岭峥嵘,大笔快意,但见老辣雄峻,气象浩荡。云为山之神,云烟苍莽,充盈万壑,岩上无心,只见信手泼洒,恣肆汪洋。树为山之魄,随心安置,以简胜繁,便是空谷拥翠,乱崖葱茏。构图铺天盖地,向四面八方延展至千山万壑间,自成世界,与天地浑圆。一次次与这幅画对视,细节与大节一层层展开、深入。忽然悟出,与画之缘,也与一首好诗、一首名曲、一段国学经典一样,要十遍百遍地读、听、悟,才可以自然而然地渐入佳境,其间的旨趣妙意便有心领神会的感而遂通。名家名作凝聚了艺术家毕生生命力的神来之笔,一遍遍读她时,她会一层层一次次开启我们生命的、心灵的美感体悟,层层叠叠,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乃壮先生的山水画,无疑是他的艺术这部宏大交响乐的第一主题曲;他的人物画,尤其是佛像画的世界主义色彩和东方神秘性的美学试验,以及女人体绘画的光影、形色、情调的大写意试验,是他这部交响乐的第二主题曲;他画中的汉画石刻、魏晋造像意味的小品及他的书法创作,是他这部交响乐的谐谑曲;他的白描的静,花鸟的艳,是他这部交响乐的优美变奏曲。他这部交响绘画史诗,立体的结构,清晰的逻辑,丰满的混响,浑厚与清新、传统与时尚、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调性,充满时代生命力和东西方文化深度交融的人文精神。王乃壮这部大型交响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
乃壮先生喜爱赵无极“象外之象”的抽象。他们二位颇有相像之处。赵无极是东方气韵的西方抽象,王乃壮则是西方调性的东方神韵。工业革命启发了西方抽象主义。但我们则是从甲骨文、钟鼎文、汉画像就开始抽象。到隋代,展子虔接过接力棒,开始了中国山水画的抽象与写意试验,直到今天。“以形写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中国山水,只有中国人能从“气韵生动”的平面抽象中,悟得独具意味的东方气度,感悟到东方自然精神的气象万千。乃壮先生自如地把中国山水画的抽象与西方现代抽象进行着深入互动和激情碰撞,让东西方当代绘画语言有了很好的链接。如果把乃壮先生85岁后创作的大部分山水画遮住山峰,但见点线与墨彩的时空冲突、扭结、融合、混沌,仿佛一幅幅线条纵横、墨色恣肆、意象纷呈的现代抽象绘画,浑然天成。
当我们用东方现代性和中国画的当代性的聚焦点重新发现王乃壮艺术时,无论是与他的作品对话凝视,还是把乃壮先生出版过的几大卷画册堆在案头,随手翻阅,我们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他在创作时的激动、冲动与生动。他随时都会让你产生惊喜,甚至脑洞大开。传统样式的中国书画,到了乃壮先生这里,竟然这么自由,这么多样,这么异彩纷呈。尤其是他90岁以后的作品,每一笔都有唯一性,每一幅都是一种唯一,一种新奇,一种生动的意外,既不是重复,更不可重复。这全然出自他对艺术由衷的虔诚和洒脱,是他的随心所欲和知行合一。这正是中国画“画到生时是熟时”“气韵生动”境界的大笔示现。他的艺术有中国传统的强大母体,他的学术规范和美学宗旨的金字塔底宽阔而稳定,他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甚至确立了全新的王乃壮绘画视觉范式,也因此而成就了乃壮先生的现代性和当代性。
早期看乃壮先生的画,只能看大概大要,大致有感。看多了,熟稔了,从大看到细,一幅代表作反复看,一小时、三小时地,今天、明天、改天、随时地看;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看,看细节的丰富丰盈;整体看,近看,远看,看大节的丰满风采。有时盯住一个局部看,会被他屈曲盘绕、随性翻飞、风樯阵马、黑风狂旋的线条吸引,那线条时而如哪吒闹海,时而如祥云游天;有时也被他大幅整张的突起一笔之跌宕起伏、横贯全幅的云气山形所形成的张力和魔力感动,而刻印于心中。他的一点一撇,小节大节,整体气韵,乃至乃壮艺术精神,逐渐历历分明。他的风格、风意、风骨,他的气息、气质、气度及气概、气象,便一幅幅跃然纸上。他把点法变化为顿、挫、戳、跃、溅各种形状。他的线粗细相兼,或柔如情肠,或重如霹雳,或静如荷风,或疾如电闪;有时螺旋式迅搅,有时满纸纵翻横奔,干湿由性,快慢随心,无形无迹,披离有度。他的皴染法泼、扫、擦、堆、推、托、反、正,虚实互生,浓淡相宜,大象浑成;大斧小斧,解索牛毛,信手拈来,落落大方。诸法皆备,又别具洞天。他的笔墨复杂多变,由早期的张弛有度,到后期的大胆试验,谨慎引入,到85岁后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形成了自成风格、自成体系的“乃壮皴法”。
萃文轩把王乃壮书画做成长期陈列,随时更新;每两三年,就会为乃壮先生举办一个展览。置身在王乃壮书画世界中,与他相识相知相亲,看他爱他敬他,琢磨他,品味他,研究他……萃文轩画廊成立18年来,我与乃壮先生相处了18年,乃壮先生的艺术在沐浴我,灌溉我,启发我,栽培我。忽然感悟到,我在萃文轩上了18年的乃壮先生大师课。何其乐耶,何其幸哉!
王乃壮先生不是在复制古代、复写中西绘画的技艺、复印他的师承,他在用他的毕生努力,探索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笔墨、造型、神韵、境界。他不只是一位技术、艺术层面的大匠、大师,他在法和道的境界里,用全部生命尝试沟通古今,沟通中西。他的“乃壮艺术范式”应运而生。这不单是他的个人的事业和传承的责任,更是他的社会责任和他的时代使命。他以对艺术的人文追求,实现了他对道的参悟、体证和实现。这是王乃壮先生艺术真正的当代价值。王乃壮的艺术,属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