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博览会,承载着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展示方式的多元化与大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世博会对其展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多样的形式设计在世博会场馆中运用广泛,具体体现在建筑外观、展览空间、核心展项等的各式造型上。通过形式不一的表意性设计,使展览信息传递有效,同时也能加深观众对展项、展览、国家再到世博思想的循序渐进的理解。
一、世博会的全民性
从1851年起至今,世博会已举办超过40届,2020年的迪拜世博会是第43届世博会。早期的世博会总是以各参展国宣传其先进科学技术为目的,通过简单陈列展示展品,展示形式单一。枯燥的陈列方式导致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且语言与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的普通观众很难与造型新颖的展品产生共鸣,且不乏观众看不懂文字解说,导致展品与观众的交流受阻,也直接影响了世博会的主题表达与信息传递。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博会逐渐以“开放交流会”的姿态,强调讲述“人类与美好未来”。与此同时,新博物馆学的提出,博物馆的关注点由“物”到“人”,会展策划与设计的重点也随之转变。世博会的发展与博物馆的发展相辅相成,也愈发注重展品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在设计构思上,设计师们不断创新思路,采取多样化演绎方式,以增强与观众之间的纽带联系。
二、从肖似性角度看世博馆表意性特征
1.世博会场馆中的表意性特征
“表意性”原是出自汉字研究,汉字起源于图形符号,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象形文字之一,其表意特点不言而喻。在语义学体系中,“表意”主要是指用来表现概念或事物的语言符号与它所表现的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表意的过程是一种建立“象”而传达“意”的过程,世博会场馆的表意性也就是指表现主题思想和内涵的艺术形象与其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内涵之间的关系。
世博会是全世界人类文化沟通与传递精神的公共场所,为了促进交流,世博馆设计师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展馆造型、展示内部空间的表意性设计上,通过便于观众理解的视觉形态传递世博精神,升华展示主题。优秀的展览设计,能让大众不被寥寥无几的文字所困,从视觉化与表意性造型中获取丰富的有效信息,理解展览空间欲诠释的中心思想。2020迪拜世博会阿联酋馆其建筑外观设计的灵感源自阿联酋国鸟——翱翔的游隼,qpbLfX/+xuxWcR5JhpOyCbQ5+xcMXTLZmGCT1sCocqs=翅膀羽毛一样的建筑造型从屋顶垂至地面(图1),看上去轻盈透气。更值得一提的是,“翅膀”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可以达到完全展开的状态(图2),展开的过程就像游隼即将展翅高飞,极具动态感。阿联酋馆在外观设计上用了大众熟悉的鸟类翅膀元素,张开的翅翼,与蓄势待发的游隼互相映衬,在欢迎观众前来的同时,也象征着阿联酋以极具开放与包容的姿态迎接未来新挑战。
2.肖似性在世博馆中的体现
肖似性记号取相似特征指代对象,美国语言学家皮尔士将肖似性记号定义为以本身特征作为符号而指代另一事物,换句话说,就是强调“像”与“义”之间感觉的相似性。在视觉设计领域,肖似性视觉符号的设计作为一种惯用手法,通过视觉形态的感受来实现对某一事物的指称,建立起视觉形态与表达对象之间的意义关联。世博馆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性特征,不少都是以再现对象的某些视觉特征来指称对象的。
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将图形符号与其表达对象之间的关系总结为三种肖似性关系:目睹再现的相似性关系、主观虚拟的相似性关系、范式化的相似性关系。在研究世博会场馆中的视觉形态的过程中,这几种肖似性关系都有迹可循。
目睹再现的相似性关系关键在“目睹”,指的是通过图形反映客观对象,以视觉再现客观世界。应用到世博馆设计中,除了广泛应用的反映表现对象目睹属性的图形、摄影作品之外,更有不少展馆选择将实物搬进展示空间,向参观者再现真实场景,尤其在国家馆为展现其特色环境风貌时,这种手法应用得尤为多。
2020迪拜世博会阿联酋馆在第一展厅的室内铺上真正的沙子(图3),结合墙面的图片与视频,让有限的室内空间完美地复原出阿联酋的特色沙漠景观,观众不用亲身莅临阿联酋,也能沉浸式体验在沙漠间穿梭的感觉。展厅内还结合多样化科技手段,如在沙丘上投影视频文字、将沙丘与多媒体屏结合、地面感应互动装置(图4)等,传递阿联酋的历史人文、阐述价值观与未来愿景,向观众讲述了一个阿联酋人积极向前,勇于追梦的故事。还原的沙漠景观与图片、视频中的阿联酋,都是参观者“目睹”阿联酋这个国家的途径,也是阿联酋馆再现自身的方式。
主观虚拟的相似性关系是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客观事物做主观处理后,以某一符号或某组视觉形态对客观事物进行表现,与目睹再现的强调瞬时客观状态有较大差异。在世博馆设计中,设计师为展现本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涵养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想方设法从特色元素着手,做主观拆分与改造,再重构形成展示信息组,改造设计后的表意形态与客观对象在形态外表上虽不完全相似,但足以让观者通过一些特征化的表现,完美理解客观对象,这就是世博馆中的主观虚拟肖似性关系。世博国家馆通常用这一类肖似性关系传递展览思想内核,升华展示主题,因为改造后的视觉形态既不像目睹再现般直白,又能给观众留下发散与想象空间,深度思考展览传递的价值观。
2020迪拜世博会俄罗斯馆将主题定为“创新思维,驱动未来”,馆内主展厅有一个奇幻美丽的展示装置——“奇迹的机理”(图5)。该装置的外形取人类大脑为设计原型,经简化设计,得到一个酷似云朵的大脑,脊柱造型的支撑柱从大脑下方向下延伸至地面,帮助这颗电子大脑稳稳地立于展厅中央。这座高达5.5米的巨型“大脑”装置,让俄罗斯馆显得气势磅礴。“奇迹的机理”并非简单地取人类大脑的型进行还原再现,而是以抽象的手法,提取“人脑”主要特征并简化其客观形态,再结合多媒体手段打造的一颗“电子人脑”。这项高科技多媒体展览借助人脑的意向,辅助多媒体沉浸式表演,向观众展示了一代代俄罗斯科研技术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歌颂他们为推动世界进步所作出的贡献,更是致敬了人类大脑及大脑科学。设计师将主观意识赋予这颗人脑装置,这就是以主观虚拟的相似性符号处理客观现实的方式,并最终呈现出的表意性艺术形式。
范式化的相似性关系主要是一种风格化或者程式化的属性,往往与特定文化下的社会约定有关。在世博国家馆的设计中,有时设计师为规避掉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误读或者不理解的情况,会减少范式化肖似性符号在展览装置中的应用。当然,不少范式化肖似性符号的风格特色明显,也会被用于展览中表现某一国家独有的文化,向大众展现自身独一无二的一面。
三、世博馆中的相似性与表意呈现
通过对世博馆中各类肖似性符号的分析,可以发现,优秀的世博馆与展示空间设计作品,通常都有以下特点:
1.能够迎合大众的经验与生活认知
相较于某一个特定的民族文化人群,世博会是开放给全民族、全人类的,来自不同生活场景,有着不同社会经验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天差地别,他们通常以自己的经验感知世界,从展览中提取共鸣。因此,世博馆中肖似性视觉符号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平衡大众认知,通过大众的视觉审美与日常经验,引导参展观众,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接触到这些肖似性视觉符号,从而产生联想,展览信息与大众认知也在此刻产生了链接,发挥语言的作用,传播了展示思想,也加深了世博精神的传递。目睹再现的相似性关系与主观虚拟的相似性关系产生的表意性设计都与现实事物有共通之处,参展观众会用自己的认知解读这些肖似性符号,来感知它们代表的现实世界。通过这些肖似性图形,甚至还可以表达展览的抽象概念、信息、思想和情感,具有象征意义,再现了国家形象。
2.设计感的表意呈现使展览更添趣味
在展览中,当设计师通过图文展示与信息图表呈现文本时,信息的传递往往较为直白抽象,而肖似性视觉符号可以通过图形语言,运用可感知的物质形态,传递展览的概念与主题,这个过程简化了观众的解读,也更加准确具象地传递了展览的中心思想。主观虚拟的相似性关系在世博展览中往往具有更大潜能,设计师可以利用多样的视觉形态,组合出无限的可能性,在自己的创意下表现世博开放包容的精神。在展览中,设计师可以从空间关系、结构关系、时间概念等多角度进行主观虚拟的相似性表意设计,运用不同的新兴技术,在表达客观世界时融入自己的主观意向,拓宽了视觉呈现的新形式。相比于目睹再现的相似性关系,主观虚拟的相似性关系更加灵活有趣,也更加贴合现代主义的“语义世界”。
结语
表意性设计在展示空间中发挥媒介的作用,是展示信息传播的载体。当展览规模扩大至世博会,需要面对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观众时,传统的实物陈列形式有了局限,从肖似性角度出发的设计思路便更多地被应用到世博设计中。设计师抓住肖似性的直接与可感知性,在空间中充分运用与展示主题相关联的视觉形态进行重组与设计,达到让观众理解展览,了解世博的主题与思想的目的,完成符号从“编码”到“解码”的传播使命。世博会作为一个国际性展示舞台,在展览展示、技术应用等领域都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像指路标一般引领着展示空间不断向前发展。通过肖似性设计,世博馆的体验性与互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相似性表意设计被运用在世博会,以及世界各地的展览当中。
参考文献:
[1] 董卫星.世博会,主题演绎至上[J].创意设计源,2010(4).
[2] 董卫星.视觉形态语义[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3] 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 申雪凤.形象肖似符号:平面广告新的创意点[J].现代传播,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