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至21日,荆州市组织全市首批绿色化工产业链30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走进武汉工程大学研修培训,并成功签约“煤化工产业技术联合攻关”等10个核心技术攻关合作项目,反响良好。近年来,荆州市充分利用“科技副职”选派工作的优势和资源,积极组织产业链龙头企业赴高校开展培训与合作,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创新产才融合新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有力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能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提升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为此,校企双方从办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入手,提前收集企业培训需求。武汉工程大学根据培训需求,匹配10余名化工领域领军专家教授,开设了《绿色化工与新质生产力》等优质课程。培训采取专家授课、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开班式上荆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专题讲解新质生产力,充实培训内容,打开格局视野,获得企业经营人才一致好评。
经过一周紧张研修培训,31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普遍感觉收获满满,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化工领域发展趋势和前沿科技有了全新的判断和掌握。特别是通过参观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现场,企业经营管理者深入了解了大型化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深受震撼,受益匪浅,对先进化工企业以及先进化工园区的高水平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
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源于科技创新和模式革新。研修班开班前,荆州市提前收集企业技术难题,邀请武汉工程大学相关专家教授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锁定核心技术和攻关团队,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专家教授进一步深入交流、洽谈合作。
6月19日,华鲁恒升、能特科技、安道麦等10余家企业同武汉工程大学专家教授代表正式签订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有力支持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校也和企业达成共识,双方将在搭建平台、共建机制上求合作,企业将充分利用武汉工程大学的优势资源,与重点实验室协作,建立校企联合创新中心,打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双向“快车道”,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双方将在联合攻关、技术创新上求突破,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开展协同攻关,加强先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校企健全经常性沟通机制,探索和拓展校企合作的新领域,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积极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深化供需联动新机制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构建紧密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此次培训搭建了企业家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了龙头企业与下游企业合作基础,形成了以华鲁恒升、江瀚新材料、能特科技等企业为龙头,荆州三才堂、华邦化学、嘉华科技等企业和其他中小微企业为基础供应体系,提升了供应链运行效率。
通过深入交流,企业家们达成共识,将加快组建荆州市化工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化工行业协会在促进产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提供企业服务、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作用,推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产业链内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市场需求、生产情况、技术创新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发挥技术优势,作出科学决策;建立区域消费市场反馈机制,实时掌握区域消费市场化工品的需求类型、需求规模和需求品质要求,精准匹配对路产品,动态调整供应链,实现市场区域内的产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