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取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授权后,出台了首部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以下简称《“一业一证”规定》)。2024年3月14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法规实施情况启动执法检查。
那么,如今浦东“一业一证”改革成效如何了呢?2024年7月2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了贯彻落实《“一业一证”规定》的执法检查汇报。
此次执法检查是沪上对浦东新区法规开展的首次执法检查。报告指出,法规实施以来,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及有关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相关规定,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在法治轨道上加强探索创新,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截至发稿时,浦东新区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10059张(法规实施以来累计发放8189张),全市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7万张(包括浦东新区),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近90%,申请材料压减近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经营主体对改革满意度较高,获得感明显。
以开便利店为例,改革前通常需要办理5张单项许可证,法定时限为9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有53份,填表要素有313项;改革后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减少95%,申请材料压减至10份、法定时限减少81%,填表要素压减至98项、法定时限减少69%。
执法检查中,来自便利店、生物医药、餐饮等行业的企业代表们表示,“一业一证”改革以来,企业开店办证不仅便利度大幅提升,还节约了多项成本。“原本要跑多个部门,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现在只要三到五个工作日;有的在材料准备齐全的情况下,到线下办理窗口当天就能办结。这不仅提升了开店的速度,也让企业更早获得了收益。”
为了广泛听取意见,执法检查组还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8388份。调查问卷显示,受访市民对法规知晓度达到84.88%,在浦东新区知晓度达90%;受访市民对“一业一证”改革成效满意度达到84.41%,在浦东新区满意度超过91%。与此相关,受访者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耗时更少”,占总人数比例64%以上,其次分别为“跑的次数更少”(约 55%)、“需要提交的材料更简化”(约 50%)、“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减少”(约 40%)、“办理流程更清晰透明”(约 40%)、“相关信息咨询更方便”(约 10%)。问卷调查还集中询问了“一业一证”规定施行后上网办理的情况,78%的受访者表示能够实现全程网办,约2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线下辅助办理。
报告指出,为降低企业负担,浦东新区针对企业进入一个行业“不知道要办什么证”“不清楚如何办”的诉求,整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材料清单,再造行业准入审批流程和管理模式,建立“六个一”集成服务机制(即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一证准营、一体管理),让企业办证只进一门(网)、只跑一次,大大缩短了从经营筹备到进入市场的时间。
如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开设“一业一证”线上专栏和线下专窗,企业通过智能指引系统,即可准确得到个性化的办证指南和导航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市场准入制度的学习成本;整合各行业管理部门的审批条件,按照场所、设备、资金、人员和制度这五类要素去重归类,形成一张告知单;将企业需要填报的多个审批事项申请表合并为一张综合许可申请表,系统从申请材料中抓取信息要素自动填写;明确每个行业由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协同,在优化服务、加强监督等方面建立高效协同机制。以旅馆行业为例:原来需要向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分头办理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10张单项行政许可证的,改革后,企业只需办理1张旅馆业综合许可证。
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和经营主体需要,目前,浦东新区试点行业已从31个逐年扩展至58个,发出全国首张“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行业综合许可证和“现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制造行业综合许可证,发出乡村民宿行业综合许可证300余张,有力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快速发展。全市复制推广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经验,将全市25个试点行业扩展至39个,形成持续迭代、良性循环的改革长效机制,充分释放着浦东新区法规的积极效应。
不过,此次执法检查发现,企业还存在对“一业一证”改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其具体内容和申办流程缺乏清晰认识的情况。“行业综合许可证社会知晓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审议中,委员们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化企业对法规的理解,提高全社会对法规的知晓度。
《“一业一证”规定》要求建立健全行业综合许可全流程管理和综合监管制度。对此,浦东新区强化监管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建立与行业综合许可制度相配套的行业综合监管体系,推动落实“一体管理”,形成行业协同监管合力。从“管事项”向“管行业”转变,实施一次检查、联动执法、联合惩戒。如,浦东新区在饭店行业打造了数字化综合监管应用平台,整合卫生健康、消防、烟草、生态环境等部门审批监管数,梳理形成35个体现饭店监管情况的指标体征和19个核心监管风险点,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抓取违法违规情形,实现全时段监管。同时,浦东新区综合运用动态、风险、信用、分类等四种监管方式,构建事前跟踪、事中防范、事后查处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如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对1000余户劳务派遣单位开展信用分类评价,形成A级、B级、C级评价结果,在日常监管中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此外,浦东新区正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监管数据共享。依托浦东新区“互联网十监管”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有效衔接,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2023 年共实施联合抽查86项,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
问卷调查显示,有61.66%的受访者表示,行业综合许可证实施后,原本需要各部门分头监管的诸多事项,现在经各部门协调采取联合监管方式,大大减少了监管次数;有50.83%的受访者认同监管扰企现象明显减少,企业应对监管的成本相对降低;48.84%的受访者表示,借助摄像头等高科技手段,使用智慧监管方式,提高了监管效能;43.03%的受访者表示,各部门借助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系统评价企业行为,强化了企业自律;另有38.11%的受访者认可风险分级监管方式,认为这种监管方式增强了监管的准确性。
审议中,有人大代表提出,随着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数字化监管能力的提升,政府部门要在“管与不管”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要用最少的管理得到最佳的效果。
目前,全市“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行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综合许可制度和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探索构建了改革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套制度体系,“准入不准营”等问题得到进一步破解,复制推广效果初步显现。据了解,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一业一证”规定》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更好地推动改革走深走实,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到改革红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浦东经验。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