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爱与牺牲

2024-09-24 00:00:00宋颖
检察风云 2024年17期

《黄雀在后》案中案的悬疑底色、多次反转的剧情设定、情理与法理的撕扯冲突,以及复杂人性的深入刻画,让影片富有情感张力和思考深度。

从整体结构而言,影片在开局、暗线铺垫、案中案穿插、人物关系等各方面的设计都巧妙而精细。影片从一个抢劫杀人案开局,经过层层排查、抽丝剥茧,最初认定有情人关系并被敲诈的领导买凶杀人几乎可以形成一个紧密的闭环。但随着侦查的深入,之前看似证人的一对离婚夫妇原来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进而发现他们才是杀人真凶,当一切似乎又可以形成闭环的时候,才发现案中还有着其他被遮掩的真相。

正如影片的英文名The Victims一样,影片中的很多受害者同时也是施害者,更为荒谬的是不少作案的动机却是“爱”,离婚歌女关秀英是为了夺回儿子的抚养权而先后对蔡处长、肖亚珍发起勒索;肖亚珍是为了掩盖儿子的犯罪事实走上绝望的杀人之路……这种失去底线、盲目的爱,放任成为无视法律底线、无视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肆意,最终酿成一件又一件的悲剧。

黄雀在后而不觉的原因是“螳螂”眼里只盯着“蝉”,为了欲求的目标,甚至不惜人人作恶。瘾君子徐刚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废人,决定收钱替人行凶、以命换钱为妻女搏一条生路;关秀英已拿到30万元勒索款却依旧不依不饶;蔡处长为了防止身败名裂、肖亚珍唯恐影响儿子前程而不惜杀人灭口。

影片在情感的铺垫和烘托上颇为用心,比如郑卫、肖亚珍夫妻分分合合的感情戏,关秀英与儿子的暖心回忆,影片最后肖亚珍与儿子的真情对白,母子人生诀别的那种遗憾与不舍,尤其是紧紧抱住孩子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晓童,不怕”,更是催人泪下。同时影片中大量使用下雨的场景,在揭示人性阴暗的同时,也让观影者的情绪十分悲痛。

影片在细节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警局、审讯室的布置,侦查的手法,监控录像中各时间段的把控,等等。正像片方之前所宣传的,主演冯绍峰在拍摄前特意跟随刑警大队进行采风,并参与了为期15天的实战演练,从细节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物设定。

但作为带法治色彩的题材片,有一些作案动机在法律层面经不起推敲,这一点也引来不少观众的质疑。郑卫、肖亚珍夫妻杀人灭口的作案动机,是为了防止儿子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事件被曝光。但一个刚年满15周岁的孩子,这种过失致人死亡是无须承担刑事责任的,作为父母真正要做的是陪同他自首并做好相应赔偿。

这种设定低估了观影者的法律素养,更难免在评论、传播中被放大,而这也可能是影响影片口碑、票房号召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影片结尾“别让爱突破法理,别让成长失去底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发人们对情与法的深刻思考,保持对法律的敬畏有着积极意义,应当予以肯定。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