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妍:见证时代大潮的风起云涌

2024-09-24 00:00:00翟妍
检察风云 2024年17期

翟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霍林河畔:一块从未被书写过的处女地

《检察风云》:您的长篇小说《霍林河的女人》被纳入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并由作家出版社重点推进。请您介绍一下,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翟妍:《霍林河的女人》讲述的是以胡来早及其他三个姑娘,在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的20年间,如何翻转命运的齿轮实现逆袭蜕变的故事。霍林河畔是一块从未被书写过的处女地。霍林河其实是很有名气的,从北魏时的“啜水”到唐代的“啜河”、到辽时的“郝里河”、到金时的“鹤五河”、再到大清时的“蒿尔河”“沙河”“萨虎伦河”,名字不断更演……当年“霍林河”的名字就是成吉思汗起的,意为美食之河。

《检察风云》:在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于乡村脱贫这个主题您经历了哪些现实内容的沉淀?

翟妍:这部小说通过生动的情节设置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乡村脱贫过程中的现实沉淀,里面所塑造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我从现实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来的。写到每个人时,我都会试着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作品中,主人公胡来早以及其他三个姑娘面对家庭的变迁、个人的磨难以及情感的纠葛,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种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正是乡村脱贫过程中人们普遍拥有的精神面貌。此外,在小说里,我还关注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改善以及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等方面内容,通过描绘村庄的变迁,展示乡村在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果。就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言,我恨不得把自己这么多年的乡村观察和体验,都原汁原味地捧出来献给读者。

《检察风云》:作家出版社评价这部作品东北气息浓厚、视角独特、人物众多、情节扣人心弦;称它不仅是一部小说,也是吉林西部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更是一部展现了中国农村巨变和乡村振兴的叙述长诗。您能否分享一下参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心得体会?

翟妍:能够入选这个“计划”,我觉得是我坚持15年书写乡土题材的一种馈赠。作为吉林西部最基层的作家,我最怕的是“酒香巷子深”。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把目光投向基层,即便我把这部小说好好写完,也未必能发表和出版,就好比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部小说从人物设立、背景选定到如何完成人物从现实到艺术的转换、要呈现怎样的地域文化、融合怎样的农村场景等诸多要素,我酝酿了很多年。

为了写好盐碱地改良这部分内容,几年前我就开始关注当地的水稻农业种植基地,收集了很多种稻知识和故事。记得有一次,写着写着,我被一个种稻的知识点卡住了,打了几个电话,仍然没有解决。于是,我便去了当地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请一位叫沈强的先生,用一整个下午为我解答难题……

《检察风云》:您的这部作品首发时原名为《长河荡》,为何改名为《霍林河的女人》,这里有什么用意?这部作品的立意是什么?

翟妍:这部小说由《中国作家》首发时名为《长河荡》,这名字源于我自己拟定的“长河三部曲”创作目标,我的第一部长篇是《长河长》。这部小说在作家出版社举办的改稿会上,有专家提出原来的名字太文艺。会后,我和本书的责任编辑几经商榷,最后敲定为《霍林河的女人》,它直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和主要人物群体,即生活在霍林河畔的女性们。这样的命名既具有地域特色,又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令人想要一探究竟。

作品的立意是:通过描写霍林河女人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展现中国农村女性的坚韧、勇敢和智慧。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情节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努力为读者提供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

《检察风云》:近期,贾平凹、刘庆邦等知名作家相继发表了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反映山乡巨变的作品。与之相比,您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色,有哪些不一样的看点?

翟妍:我认为区别主要在于地域文化的呈现和主题深度的挖掘。《霍林河的女人》通过东北大地的独特背景,展现了乡村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追求;像贾平凹的《河山传》和刘庆邦的《花灯调》则分别通过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和社会变迁的轨迹。我们都有各自的视角和深度,都在努力为读者提供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

《检察风云》:您的小说里,提到了霍林河的历史渊源,这类背景式的旁白,提升了小说的人文底蕴。作为来自吉林省的作家,您认为吉林有哪些文化地域特色和题材,值得作家去进一步挖掘?

翟妍:吉林地域文化丰富,值得深入探索和挖掘。比如民俗、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老工业文化、吉林的变迁,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吉林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变化,创作出反映吉林人民现代生活面貌和精神风貌的作品。

作家的魅力和作协的使命

《检察风云》:您认为当前的作协最大的使命是什么?

翟妍:作为作家,我认为当前的作协最大的使命是引领和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为作家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平台。作协应该积极组织各类文学活动,促进作家之间的交流,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与进步。作协也应该密切关注作家的生存状况,尤其基层作家,必要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创作。在吉林地区,像其他地方一样,有成功的作家,也有在努力寻找机会的作家,生存状况可能因人而异,但作协的支持对我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检察风云》:作为作家,其存在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类作家和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作相比,最大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是什么?

翟妍:作家可以通过文字,把个人的思考、情感、体验和观察转化为艺术作品,从而完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传播。这是作家的价值。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尚缺乏真正的情感和创造力,即便能模仿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也无法真正理解和体验人类的情感与经历。作家的观察力,会让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被挖掘和呈现出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恐怕做不到创作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检察风云》:接下来您还在准备哪些作品的创作?

翟妍:前面我提到过,我的目标是创作“长河三部曲”,就长篇小说而言,我还需要再写一部,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采写: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