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山歌作为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域和情感内涵。这些歌谣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记录了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然而,地方山歌面临着逐渐失传的危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进行地方山歌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深入阐述了地方山歌的收集整理与传承策略。旨在为地方山歌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让其在时代的长河中继续绽放独特的文化光辉。
【关键词】地方山歌;收集整理;传承;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1—145—03
引言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地方山歌如一颗闪耀的文化明珠,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生动的民间表达方式,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与人们的生活点滴。这些歌谣承载着乡村的智慧、农耕的辛勤,以及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为了守护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人们亟需采取行动,展开对地方山歌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本文将深入剖析地方山歌的概念,探讨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其传承。
一、地方山歌概述
地方山歌隶属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源自于中国各地乡村,表达语言以当地方言为主,表达形式上涵盖了歌曲、歌谣、说唱等。其特点在于,旋律上简洁明快,歌词上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富有朴实诊治的民间气息。并且,无论是表达形式、歌曲旋律还是歌词上,每个地区的山歌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特点。例如,贵州山区的山歌旋律上更为激情豪放,歌词里主要描绘美丽山川与勇敢山民;而平原地区的山歌旋律上偏向柔和,歌词中也主要反应农民农耕生活以及他们的家庭琐事。
总而言之,地方山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与当地百姓的智慧。通过欣赏和传承地方山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不同地域的多彩风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地方山歌的收集整理与传承的意义
(一)为社会群众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渊源提供途径
地方山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一窥过去人民农耕劳作的一举一动、夫妻婚嫁的礼俗环节、战争年岁的人间疾苦;还可以一览江南水乡的温婉多情、黄土高原的壮阔豪迈、广袤草原的不拘一格。可以说每一首山歌都是对一片地区一段时光的注脚,可这些注脚正散落在无人知晓的角落。因此,将地方山歌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与传承,如同在一座文化高台上呈现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群众能够更轻松、更直观地领略到地方山歌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汲取本土文化精髓的互动平台,弘扬了地域文化,也丰富了人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知。
(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地方山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项具有强大文化价值的瑰宝,却因其受众较少又散落在各地而正在这浪潮中呈现湮没的趋势。而想要避免这一趋势继续进展下去,唯有针对地方山歌进行收集整理与传承工作。对地方山歌进行收集整理,是将散落在各地的山歌文化拧成一股力量的过程。在这股集结力量的帮助下,可以让地区山歌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同屹立不倒地被保护传承下去。
(三)为当代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通过对地方山歌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包括生活哲理、乡土风情、社会观念等丰富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不仅在过去有价值,在当今社会依旧有实践意义,可以作为当今文化创新的源泉。只不过,当下地方山歌文化散落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针对地方山歌进行收集整理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将地方山歌放在更凸显的地方集中展示起来,从而以其具有现代意义的丰富元素,来为当代音乐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四)对民间艺术从业者的尊重和支持
一直以来,地方山歌在民间的流传依靠着山歌艺人。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丰富的山歌歌曲和山歌技艺传递给后人,成为地方山歌文化传统的生动化身。如今开展地方山歌的收集与整理,不仅是在形式上对山歌艺人的努力给予肯定,更是在精神层面上对其辛勤付出表示敬意。另外,通过对地区山歌的收集和整理,再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色,官方搭台,可以让山歌艺人的表演突破地域限制,从而接触到更多观众,为山歌艺人提供更大舞台的同时,也拓宽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三、地方山歌的收集整理与传承的策略
(一)采用科技手段收集无歌本山歌
过去,山歌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播,许多山歌没有书面的歌本。对于这类地区山歌,其储存形式基本依靠山歌艺人的记忆。这样一来,极其容易发生山歌信息流失的情况,进而导致传承中断。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积极对这类山歌开展收集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这类山歌没有书面歌本的特殊性,使得无法开展直接收集的工作,因此需要对山歌进行一系列的收集整理。
首先,利用现代录音技术对山歌艺人的歌唱过程展开录音,从而准确地记录下山歌的语调、音调、节奏等各个方面的特征。并且,为保证所录取到的山歌音频原汁原味地体现了地区山歌的韵味,要求在录音过程中给予山歌艺人最大程度的尊重。这种尊重一方面包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录音环境,让山歌艺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展现出最真实的音乐情感。另一方面则是禁止对山歌艺人的表演方式进行不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原因在于山歌艺人的技艺往往通过口头传承,使得其表演风格和习惯具有独特性,若贸然加以干涉,可能无法使录音保持原有的表演风格。此外,地方山歌常常受到特定地域环境的影响,包括地方方言、地域文化、气候风貌等;也通常伴随着特定的社会场景,如农田耕作、村庄集市等。若条件允许,能让山歌艺人在山歌创作的原有环境下演唱,不仅能让原有环境的音响特性、自然声音的交融为录音带来更为真实的音频体验,还能让山歌艺人更好地表达歌曲所蕴含的生活情感和社会体验。
其次,在录音完成,收集到原汁原味的地区山歌音频后,便利用科技手段,如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录音音频展开深度分析,进而将歌唱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对于一些难于传唱的山歌进行谱曲,为其创造出有完整歌词体系的歌本。这样一来,有了具象化的文字歌本,人们便能更好地理解山歌歌词以及歌词背后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最后则是地方山歌音频和歌词体系的妥善保存问题。作为地方文化工作者,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依旧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数字化、云储存等技术,不仅能保证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料免受时间和环境的侵蚀得以长久保存,还能通过互联网的广泛性,将山歌文化传播至更广泛的地域,使其在更远的地方得以发扬光大。
(二)斟酌用字,忠实山歌原本语言面貌
方言,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形式,承载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如上文所述,地方山歌的语言形式多以方言为主,在对地方山歌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山歌中许多方言的发音与字,是现代标准字中找不到的。而这些独特的语言元素可能是古老方言的产物,代代相传,承载着地方独特的历史、地理、社会信息,正是地方山歌所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因此,在对这类山歌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不能以为地考虑传承的便利性,用现代标准字中常见的谐音字眼代替,而是要注重文化的保留,忠实还原山歌本原有的语言面貌,使之更贴近原生态。对此,笔者总结了对地方山歌收集整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案例为客家山歌。
(1)在收集整理地方山歌时,如果遇到方言中的一些生僻字或特殊发音,须借用专家的考证结果进行注音和释义。例如歌词“左手挪柑一团肉”中,出现了字眼“挪”,其本字为“捼”。通过专家的考证结果,我们得知“捼”字在古代方言中是“挪”的异体字,意为移动、挪动。
(2)如果在歌词中遇到字眼无法找到明确的本字,可以考虑使用常见的方言俗字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方言中与所需字形相近、发音相似的常用字,以保持歌曲的方言特色。例如,“唔”表示“不”,“虫另”指的是“小青蛙”。
(3)如果在歌词中遇到字眼既没有明确的本字,又缺乏方言俗字作为替代,那么可以考虑使用同音字。例如,“钉”表示“丢弃”“囊蚁欸”表示“蜻蜓”。
(4)如果在歌词中既有本字又有方言俗字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第一,本字与现代方言的发音较为吻合时,首选使用本字进行注音。例如,选择“嫽”,舍弃“嬲”;选择“娭”,舍弃“女哀”。第二,歌词中的本字读音与现代方言的发音相差较远时,在注释上提供本字的解释并指出常见的俗字。例如“新妇”和“心臼”,“嵊”和“岃”。
(三)结合现代文化进行创新
山歌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底蕴。然而,由于其年代久远,时代背景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使得年轻一代对山歌产生了冷淡的态度。不过,对于这种局势,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现代文化与山歌文化视为你存我亡的对立态度,而应该探讨如何借助现代文化对地区山歌进行创新,使山歌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如上文所述,山歌中的歌词会涉及当时环境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农耕时代早已成为彻底的过去式,山歌歌词中所描绘的景象难以和当代人产生共鸣。但时代再如何变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人的品质与性格很难发生改变。而山歌中的曲调与旋律,正是基于当地人特性所创作出来的,依旧适用于当下时代,能引发当地人共鸣。因此,在对山歌进行现代化创新,使之更好传承的过程中,可以保留山歌传统曲调,进而针对歌词展开现代化创新,让当代人关心的社会问题、发生的生活琐事成为山歌歌词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山歌既保留了传统,又紧密契合了当今社会,还能触及年轻一代的心弦,使之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大力培养年轻传承人
山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但由于其没有具体的物质实体,因此在传承过程中,传承人成了唯一且至关重要的活态载体。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山歌传承人呈现老龄化趋势,随时可能发生传承中断的情况。因此,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培养广泛的年轻人作为地区山歌的传承人,避免山歌文化就此失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丢失一块可贵的瑰宝。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将山歌文化纳入到整体教学体系。
从义务教育的音乐课堂入手,通过丰富的教材、生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介绍山歌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唱经典山歌曲目,了解山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从高校教育的专业活动加强,设立山歌专业或山歌合唱团,提供山歌的演唱技巧、音乐理论的系统且专业的培训。使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演唱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山歌的历史传承、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对山歌的全面理解和独立创作能力。
以贵州省的《咕噜山歌》传承手段为例,近年来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致力于贵州布依族山歌的传承与弘扬。一直以来,贵州把《咕噜山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体验布依山歌的机会。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主动把贵州的苗族飞歌纳入小学音乐课堂,设立了学校苗族飞歌合唱团,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学习和传承苗族音乐文化。其次,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侗族大歌,也纳入小学音乐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堂就能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贵州省黔南州的布依族山歌《好花红》,也正式纳入大中小学音乐教材,其中包括了布依民族对歌的内容,表达了布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6年,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贵州侗族大歌又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侗族大歌是“一个名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到处都成立了侗族大歌女声合唱团,为侗族山歌的表演和传承搭建了平台。在进一步加强侗族山歌传承的努力中,黔东南州非遗保护中心承办了侗族民歌培训班,旨在对贵州山歌的发掘与传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地方山歌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我们以文化的传统为基石,搭建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地方山歌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我们文化根脉的深刻关照。愿这片山歌的土地永远传承下去,让悠扬的旋律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奏响,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添上一抹绚烂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黄紫嫣.数字时代唱响畲族山歌[J].文化产业,2023(24).
[2]李官明.山歌的故乡唱山歌[J].民族音乐,2023(4).
[3]肖恬.城步苗族山歌艺术文化价值探析[J].中国故事,2023(8).
[4]梁聪,黎榕菊,韦幼玲,等.新媒体时代下广西百色地区壮家山歌的推广[J].三角洲,2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