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繁荣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作

2024-09-24 00:00:00王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1期

【摘 要】群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主体。群众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文化是历史的一个缩影。作为群众文化的载体之一的群众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中的瑰宝。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造,成为了传承群众文化和繁荣群众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就如何繁荣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群众文化;汉语言文学;传承;繁荣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1—082—03

当前环境下的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形式严峻,而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多种。其一是经济压力下的文学创作,使得大批新兴青年创作者选择脱离群众,奔向收益更大的玄幻、宫斗等类的网络文学创作,这直接造成了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的创作者出现断层。其二是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作需要创作者深入群众基层,了解群众生活,积累大量基层经验,同时还要付诸行动地去深扒基层文化内容,这种时间、精力投入大,见效却缓慢的创作现实,导致大量文学创作者对其望而却步,仅有的一些创作者,也因为缺乏切实的群众生活体验,导致作品脱离现实,让群众难以接受,最终无法撑起群众文学的大梁。其三是如今的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的创作环境并不好,各杂志、出版商以及网络平台,在扶植文艺创作方面,并不注重文学修养和文学内涵,他们更加关注作品本身的曝光度、更加关注作品可能带来的商机,这种现状也相当于是直接宣判了群众文化类型文学的出局,令原本现状堪忧的群众文学更如雪上加霜。

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是基于群众、贴近生活的文学,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主导、以传统文学创作为基础的文学。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作,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文学,它应该更加关注群众,更加注重大众生活,同时它应该弘扬正气、贴近市井、具有地方特色、表现当下群众生活的美好一面。作为反映当下、反映现实的题材类的文学,它的着笔点应该在社会、在社会的群体当中,而作为创作者,则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群众文学的精神内涵是要比它的创收效果更加重要的。

那么在当前的严峻局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让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作重现光辉,让群众文学继续在文学长廊中发光发热呢?

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何为群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的类别。

群众文化广义上是指大众群体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公众类文化。群众文化可分为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具有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本土文化元素浓厚等特点。

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作,就是从群众文化基础出发,深挖群众文化在群众队伍、群众个体中的表现及影响,进而达到反映群众生活、群众精神世界和群众希望的创作。

繁荣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要加强对青年文艺创作者文学素养的培养。在现今这个流量社会,生活节奏快,同时,文学创作也面临着“快”这个问题。但是文学创作单纯地追求快,会导致文学创作者逐渐抛弃文学技巧、抛弃文学创作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去选择更加简单、更易上手的创作方式。但是缺乏技巧和深度的文学创作手法,对于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对于群众文学而言的当下之急,便是要思考该如何培养青年创作者的文学素养,如何引导青年创作者朝着真正的文学创作方向去发展。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新一代文学创作者自身的文学素养呢?首先,要提高学校基础课堂对传统文学创作的教学力度,加强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学创作的认识和了解,激发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其次,应该注重文学创作技巧和文学创作底蕴在青年一代中的塑造,这种塑造可以通过创建写作兴趣小组,去发现那些对文学感兴趣的青年一代,再对其着重培养,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具有意义的文学创作比赛,来激发青年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使其在创作过程中得到锻炼。最后,应该建设、建立传统文学创作者联盟,并鼓励青年创作者的加入,通过在创作者联盟中举行各种类型的培训会、展览会、分享会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学创作的合流,激发青年创作者对传统文学的创作灵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二,要优化文学作品审核机制。目前,流行于市面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发布在网络平台上的文学作品,其中绝大多数都充满了水分。以情节为主,口水化创作,不注重文学性,成为了当下文学创作的主流。最可怕的是,部分所谓的“爆款”书籍,其中不但存在大量错字、错句、病句、新词等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基础文化用错、基本常识说错、作品前后矛盾、语段不知所云等现象。还有一些作品为了赚取流量,会在文字中隐晦地宣扬低潮、悲观情绪,这种“暗黑”作品,很容易对阅读者,特别是一些青年阅读者造成不良影响。

而出现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对于泛滥成灾的所谓的文学作品,缺乏一个有效、合理的审核机制。

网络文学不同于纸版书籍,它不存在三审三校之说,它的审核一般都是通过筛选敏感字词来判断作品是否存在违规现象。但是这种机械化的审核方式,并不能完全杜绝掉那些低劣作品的存在,同时在作品本身文学价值方面,也无法做到严把关、出精品。无效的审核机制给了那些低劣文学作品充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为现阶段文学作品的冷与热,完全取决于其流量,也就是说,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可以不高,甚至作品本身可以错误百出,但只要有人愿意看,作品就能够火。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要完全杜绝这种现象,就要加强文学作品的审核,同时优化文学作品的审核机制。文学作品不应该只抓“敏感点”,还要注意作品创作方面的好与坏、作品铺陈的合理性、作品语言文辞运用的技巧的对与错、高与低等等。把整个文学作品的质量搞上去了,才能让文学作品真正地成为“作品”,而不是一颗炸弹。

第三,要加强优质群众文化文学作品的推广。虽然目前网络文学横行于市,但这并不影响真正好的群众文化类型文学作品的出新,以及真正优秀的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者的爆红。像目前传统群众文学创作者中的佼佼者路遥、余华、阎连科、莫言、陈忠实等著名作家,他们不但创作出了出色、出彩的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作品,还在如今这个网络文学占据半壁江山的时代,打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江山。

著名群众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应该加强宣传,同时青年创作者创作的群众文学作品,也应该根据作品质量本身的好坏做出公平合理的评判,好的作品就应该宣传、应该推广,不能只单纯看创作者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出版商和书商,不应该只关注赚钱、只关注名家、名作,只有以作品质量去推广文学作品,群众文学才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才愿意去为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作贡献力量。

加强优质群众文化文学作品的推广,就是在向众多只追求流量的文学作品提出质疑和挑战,这是一种主动的出击,也是从侧面去推动流量文学创作朝着真正意义的文学创作的方向去发展。

同时,加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推广,也能巩固文学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让众多对文学抱有希望的人,重新燃起文学创作之火。

第四,要增加群众文化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收入。文学创作者需要靠文学创作所得来维持生活,文学作品的流量其实就是文学创收的体现。高流量拥有高收入,这是现实,当然,也是造成众多文学创作者纷纷走向流量文学的一个最主要因素。

文学价值虽然不能单纯以文学创收来衡量,但文学创作者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他们除了需要保证基本的生活所需之外,肯定也希望能够像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传统文学创收收益低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个问题也让众多本身怀有文学梦的人,最终选择了离开。

要想让群众文化类型文学继续繁荣发展,增加群众文化类型文学的创作者的创作收入就势在必行。让一个真正优秀的文学创作者,能够像其他行业的精英一样获得等价于他们的创作能力的收入分量,这是维持创作者创作激情的必要条件,也是号召新的、年轻的文学创作者加入到传统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的必要条件。要让群众文学创作者看到、感受到文学创作这个职业,是与其它职业一样,具备向上而生、向优看齐、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特性的,只有这样群众文化类型文学作品的创作才能逐渐繁荣起来。

第五,要鼓励群众文化类型文学的创新。传承群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的基础,而在传承的基础上,对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进行创新,则是为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铺设未来。传承和创新是群众文学得以延续下去的根本,二者相辅相成。

文学的创新不单是为了发展创作技巧、更新创作素材,文学的创新同时也是为了吸收新鲜血液的加入。群众文学需要青年创作者,同时也需要青年阅读者。群众文学在继承传统的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当下生活的现代气息,群众文学会更容易满足群众对文学的需求。

只有创新才能有出路,只有创新才能取得发展和进步。科技需要创新,文学同样需要创新。群众文化类型文学,虽然属于传统文学,但是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时代的创作群体,以及在沉淀了许多个年代的文学海洋的滋养下,不一样的创作素材、不一样的创作角度、不一样的创作手法、不一样的创作技巧,都能够为群众文学开辟新道路、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文学的血液需要热起来、需要运转起来。群众文化类型文学不但需要新的、年轻的创作者,群众文学本身也同样需要往前看,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出新,群众文学才能在文学的流金岁月中永远地辉煌下去。

第六,要加强群众文化的宣传。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学的基础,群众文化类型文学的创作者不但需要有亲下基层的勇气,还应当具备充分、充足的群众文化知识,只有经验和知识都积累充分之后,群众文学的创作者才能够把群众文学写好。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辉煌五千年之久,文化的沉淀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群众文化,其本身在中华文化中所占的比例便举足轻重。

群众文化是深远而广泛的,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它的存在由浅至深。而单纯靠文学爱好者去发现和寻找群众文化,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要繁荣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就应该加强群众文化的宣贯,让群众文化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群众文化,让群众文学创作者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简单地获取到群众文化知识。为创作者提供群众文化支持,不但能够方便创作者取得创作素材和创作所需,同时也能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同时,丰富而引人入胜的群众文化内容,也能够吸引年轻一代文学创作者,加入到群众文化类型文学的创作队伍中来。

第七,要建立群众文化文学创作队伍。单打独斗只能体现个人能力出色与否,而群体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才能够让整个目标体变得强大起来。

文学需要这样的队伍,所以文学创作才有了作协这样的组织的存在。群众文学同样需要这样的队伍。要繁荣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就需要把群众文学创作者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有组织性的团队。集思广益,分享经验,以老带小,创作传承,这就是一支创作队伍所能带来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个人英雄主义所不具备的。

把群众文化文学创作者集中起来,可以让群众文学创作者获得归属感、获得自豪感。同时,把群众文化文学创作者集中起来,还能够让群众文学这把火烧得更旺,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群众文学的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群众文学也是有根的。

总之,群众文化类型文学的创作,它需要立足群众,也需要一群拥有理想和抱负的创作者的存在。繁荣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的这条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这条路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需要大众群体的支持,也需要新一代的青年创作者们的支持。文学素养的培养、群众文学的推广、群众文学创作者收入的提高、作品的创新、群众文化的宣贯以及创作队伍的建立,这些都是繁荣群众文学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关注青年一代,提高青年一代对群众文化、群众文学的认知,对于群众文化类型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如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J].大众文艺,2013(10).

[2]范静莹.浅谈群众文艺创作[J].大众文艺,2009(6).

[3]周建.基层群众文艺队伍建设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4]许花月.有效组织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几点浅见[J].成功(教育), 2012(20).

[5]陆火琰.论教育文化人才与开展群众文艺创作——信宜农村题材小品小戏创作的几点做法[J].南方论刊, 2014(25).

[6]孙小良.浅谈促进群众文艺活动发展的应对之策[J].戏剧丛刊,2014(2).

作者简介:王丽(1977—),女,汉族,湖北钟祥人,本科,群文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