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器尚象思想下的凉山彝族服饰纹样研究

2024-09-24 00:00:00郑思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1期

【摘 要】“象”是我国古代造物的核心理念,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通过“制器尚象”分析当代设计来理解古人造物过程中的设计智慧和造物哲学,以及遵循自然规律、模仿自然和自然意境的设计原则。分析彝族的历史文脉、民俗文化,使“物”“我”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获得“依类象形,物我平衡”的造纹方法,来指导服饰纹样及其装饰设计,可为研究者和设计者提供更加本民族化且开阔的纹样设计参考。

【关键词】制器尚象;彝族服饰;纹样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1—078—04

“制器尚象”即从自然当中汲取创作灵感,同时赋予器物更深层次的精神价值,是古代思想家们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造物思想。“制器尚象”也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模仿世间万物之形,古人始终将造物者内心的精神观念及情感表达通过客观器物来表现,即“以器载道”“寄情于器”。因此,对于“制器尚象”这一造物思想的研究和运用多为陶瓷等工艺器物,涉及美学思想与民族服饰纹样及创作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

彝族服饰是我国民族服饰的瑰宝,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彝族文化,其图案更是传递彝族历史与精神的象征。本文将从“制器尚象”造物思想中分析现存的彝族服饰纹样,研究它的创物之思,并从中提炼出新的创作理论方法。探讨其对当代民族纹样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

一、彝族服饰纹样

(一)彝族服饰图案的符号学意蕴

符号学是由媒介、对象及信息共同关联物而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符号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民族服饰作为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符号系统。我们可以把彝族服饰图案看作是一个独特的视觉符号,其魅力不在于湘绣的线条柔美、形象逼真,也不在于粤绣的线条精细、色彩明亮、强调近视和刻工效果,更多的是稚拙古朴,通过简单的线、面、色彩就能体现出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满足彝族人民的心理需求。

凉山彝族服饰图案在凉山州的圣乍、依诺、所地三大区域各具特色。自然动物图案是彝族服饰中最常见的一种纹样,主要包括虎纹、羊角纹、牛角纹、鸡肠纹、蟹爪纹、蝴蝶纹等。彝族是一个喜欢虎的民族,在其民族生活、礼俗等诸多方面都表露着虎文化,将虎视作实力和勇敢,能够镇守四方八面,因此也多应用于儿童的服饰当中。牛羊等家畜是彝族祖先们生存生活的主要来源,牛羊除了食肉外,其皮毛还可以制成皮衣御寒保暖。因此羊角纹、牛角纹得以广泛应用到服饰图案当中。另一方面,植物纹也是自然式样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纹饰。以蕨芨纹和太阳花等为主,代表着富有生命力的自然之美。

彝族服饰图案以自然万物为符号对象,将图形符号作为表现载体,除了动物纹、植物纹之外,还包括自然现象和几何纹样等。彝族妇女在劳作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形态进行提取、简化和再现所形成的,同样也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模拟。常见的有日月纹、水波纹、旋涡纹、彩虹纹、星纹等,多用于衣襟、袖口、头巾、围裙等边沿部位。彝族人民通过生活和狩猎的经验,将自然界中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形象化,从而在服装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图案。

(二)程式化过程

1.对称与平衡

对称、平衡极其稳定,给人以规整、有序、庄重、稳定之感,呈现出一种平和、宁静之美。这种安定正是彝族先民们处于动荡的自然环境中所追求的。彝族服饰有明显的对称性,在对称形式上多为轴对称图形,如花纹对称、鸟纹对称、几何纹样对称等。中心对称多应用于新娘头盖、围腰等处(见图1)。同样,服饰纹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也常常以垂直、水平和对角线方向对称的形式应用于服饰上。这主要体现在单个图案围绕整件服装。整个图案的应用主要以儿童服饰为主,其中童帽基本为单独的对称图形或加以点缀。但对称形式的应用更多是在服饰的局部进行排列,如肩部、袖口和侧缝,例如武士护腿局部的纹饰。其次,某些图案排列的对称性还体现在图案数量的均衡上。这意味着中线两侧的图案数量相等,较少关注图案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绝对一致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称的形式达到了一种具有规律性的平衡美,增强了视觉上的完美性,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上对平衡的需求。

2.对比与和谐

对比与和谐。在艺术设计中,图案的形式、色彩、质地和肌理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会使图案整体具有强烈而明快的视觉冲击力。彝族服饰图案的对比主要集中在形状和大小、装饰区域、直线和曲线上。在色彩方面对比更为明显,彝族服饰配色经常出现对比色,以黑色为底色配以绿色、红色等,对比强烈而明快。同时彝族人民又善于将对比色彩进行调和,使之和谐统一的搭配在一起。在使用对比色时会通过中间色进行调和,通过调整中间色块的大小、明度、纯度、间隔距离等起到过渡的效果。这种组合能够使整件服饰更具有生动、浪漫、多层次的艺术效果,也体现了凉山彝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3.节奏韵律

艺术创作中的节奏是对自然生物节奏的感受和适应的结果。韵律则是在节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例如,植物的枝叶是成对而生,相互转折,相互发展的。各种物体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稀到密,不仅体现了外延变化的节奏,也体现了物体变化中节奏关系的升华。图案中的节奏则需要图形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如连续的线、断续的面等。彝族服饰图案中的节奏多是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见图2、图3),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的韵律感。结构上具有多样性,有平行的、垂直的、波状的和斜线状的等多种。大多应用于上衣环肩、袖口、衽边处。

(三)五色的意义

在彝族服饰当中以黄、黑、红等三种颜色为主。整体来说“崇黑尚蓝”是凉山彝族服饰中最常见和搭配最多的底色,再加以黄、红、绿等鲜艳的色彩加以点缀,具有对比强烈、色调明快的风格。黑色是彝族服饰的基础色,在彝族人民眼中,黑色是最具想象力的颜色,象征着神秘和力量。黑色代表的力量同时也赋予了彝族人民祥和安静的一种生命状态。黄色代表着金秋时节的收获。彝族人民大都群居在地势高寒的山区,彝族因为多分别于寒冷的山地之中,所以喜爱火源,红色代表着温暖、热情等。

二、制器尚象的特点解读

(一)“制器尚象”的美学特征和造物哲理

“制器尚象”最早源于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其含义为器物的造型与装饰都是源于自然万物之中,这一理念认为人们能够通过观察模仿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规律,创造出各种器物及其使用方法。即所谓的“观物取象”“观象制器”的造物过程。例如古代的有巢氏通过观察鸟类筑巢受到启发,开始筑木为巢,白天可以在树上采摘食物果实,夜晚可以在树上栖息,使得部落可以安全地繁衍生息。但“制器尚象”也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模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其含义应该具有三个层面的意思,即“象形”“象理”“象德”。“象德”更是建立在对天地万物和宇宙运行规律的认识之上。它们是具有经过概括和抽象后形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二)“象形”“象理”“象德”:彝族服饰纹样设计研究

1.象形

“象形”可以理解为从自然中直接模仿或抽象出来的具体事物的形象。其原型包括动植物等天地万物的造型、色彩、肌理等。彝族服饰的尚“象”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物的模仿,以及自然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寓意。如日月纹是彝族人们通过观察日月星辰而创作的。水波纹则象征着川流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对祖源的认同感。彝族将蕨类图案统称为蕨岌纹(见图4),据说蕨芽在远古时代是彝族先民采食的一种野菜,蕨芨草不仅生命力旺盛而且能适应各种艰难的环境。由此可知彝族服饰纹样对“制器尚象”原型的概括与表现的程度各不相同,而对原型不同程度的把控又体现了“象形”层面。

2.象理

“象理”是一种对物质形态的理解与感悟,即通过对事物形态的表达并赋予象征意义,达到理解万物之理的层次。它包括生物、自然等,甚至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的诠释。人创造了物,同时又将精神寄托于物中,显现出人精神的物化,从而达到传情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人和物之间的精神纽带。同时象征含义也对应了“制器尚象”的“象理”层次,象征的是彝族人民和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对传统造物文化的弘扬和对人改造自然的推崇。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写道:“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①。王夫之认为,人们的情感与景物的描写中,情感和景物是近乎不同的。但其实在艺术创作中,情感和风景这两个不同的范畴是不能分开的。处在“象理”层面的服饰纹样上,更多地需要思考关于“人”的事,尤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传达自然意象的有效性,典型的草木图案和动物图案必然更容易被用户识别。从借用社会文化和自然法则中的形象到将其转化为设计,在设计具象装饰时,对形的选择和符号的解释需要更多的思考和逻辑。在伊诺方言区的彝族服饰上有锅庄纹,彝族人民认为自己的命运与火休戚相关,因此火的形象在彝族服饰图案上随处可见。伊诺方言地区的彝族人们将锅庄视为能吃饱喝足的象征,在过去由于彝族人的社会发展相对较慢,锅庄纹也具有来年会有好收成的寓意。

3.象德

“象德”则是指通过一种原理和规律甚至是哲学思想去制器。它是在洞悉自然变化基础之上,以事物变化形状为依据,结合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延伸出适应不同环境的用途,它更加强调本源和规律性。自古以来,自然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布局,尤其是地理环境的优劣往往制约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象德”不仅是对现象的直接描述,更是对这些现象背后内在规律的揭示。人们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彝族人民认为蓝色为天空的象征,黑色为大地的象征,蓝色的天空和黑色的大地是最早的物质,二者共同经过一定过程的发展成为一对物质。彝族服饰色彩中的“崇黑尚蓝”的理念背后,反应着彝族人民对于自然世界的思考,并物化于服饰色彩搭配上,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

三、造纹方法:“依类象形,物我平衡”

(一)“依类象形”

“依类象形”是汉字起源的方法之一,它所指的多为指事字和象形字。所谓“形声相益”,指的是形声字和会意字。这是人类社会早期最主要的四种造字方法。“依类象形”的字面含义是根据类别画出形状,这是人类社会早期造字法的一种形式。例如,我们常见的一些象形字,如“日”“月”“水”“火”等,它们都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或模仿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而创作出来表示其意义的。“依类象形”也可以理解为用相似一类形象表示另一类意思。“依类”则可理解为共性,“象形”则为具象。在汉字当中的形、音、意三位一体,尤其是形,更是具有首要作用。彝族先民主要通过自然万物之“象”来探寻自然规律。“依类象形”我们可以当作一种造纹依据的思维模式,即依据世间万物之形进行创作,此形包括由具体形象直接提炼出的牛角纹、羊角纹、蝴蝶纹,也有根据自然现象提炼出来的水波纹、彩虹纹、日月纹。也有根据人造物、生活生产物品提炼出来的火镰纹、窗格纹、印章纹等。

(二)“物我平衡”

由彝族造纹现状可分为“物”“我”两个部分,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生活,最根本的还是以农作物作为核心的生活,先民们除了可以主动观察和选择作物的种子外,大多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天时。人类的生活方式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保有物我平衡的观念。“物”所指的并非是单独客观实在的物体,而是更偏重人的能动性。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包括对“物象”的运动、变化的规律进行经验的总结和观念的赋予,正如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强调“意义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人们将自然事物原有的信息进行提取,被抽象处理成具有意义的信息,进而物化于服饰图案之中。

纹饰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也是文化符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传递着文明和精神。日月星辰代表着光明与温暖;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象征着繁荣昌盛吉祥和美好的祝愿。通过“制器尚象”去理解先民在历史的交替变化中流传下的图案纹样,先民们通过万物之象所崇尚的物象向世人表达着对大自然、祖先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

四、结语

在讨论彝族服饰中的纹样创作时,可见装饰类型之丰富和其文化内涵之深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也蕴藏于其中。用了“制器尚象”这一古代造物设计思想研究彝族服饰中的纹样,构建了彝族服饰纹样的现代设计层次和程序,结合“象形”“象理”“象德”三层次的新视角,提炼出“依类象形,物我平衡”的造纹依据,同时希望能够给予服饰纹样带着民族特色的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注释:

①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练春海,主编.制器尚象: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闫晓玥.符号学视角下凉山彝族服饰图案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3.

[3]木斯,周莹,吴济池.顺物与取象:鄂温克族“太阳花”制器尚象的造物形式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23(3).

[4]杨先艺,王永东.中国古代“制器尚象”设计智慧在当下的应用[J].包装工程,2020(16).

[5]谢天,孙虎.制器尚象:绿色包装的装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3(22).

[6]高黎.制器尚象——耀州窑青瓷造物及语境的新表达[J].美术观察,2022(2).

[7]丁文月.浅析彝族服饰纹样的美学价值及应用[J].西部皮革,2023(13).

[8]王蓉,孟利清.设计符号学在彝族服饰设计中的运用[J].工业设计,2018(6).

作者简介:郑思宇(1999—),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