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范式·路径:“数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数字变革研究

2024-09-24 00:00范琼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5期

[摘 要]“数智”技术全方位、多维度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促进其时代话语、政策话语、话语权利向“交互式启发”“介入建构”和“多元共治”模式转向,使得其治理方式、治理逻辑、治理结构、治理立场与治理过程向“数据理性型”“事前预防型”“并联扁平型”“多元动态型”“精准靶向型”变革。“数智”话语情境的普遍应用也加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演进,开创了具有战略治理、数据治理、智能治理、文化治理和生态治理等多元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创新路径。此路径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活力,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

[关键词]数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共治;数字化转型;治理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5-0088-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5.013

在当下,以云计算、人工智能、VR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数智”时代,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我国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其重要性需要随着时代变化而进一步得到重视,进而由信息化治理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的思路转变。然而在现有研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的运用较为混乱。如有学者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作用是以大数据来挖掘和把握人的思想动态和变化规律,从而提升教育的个性化、精准化和针对性[1]。这一界定认为人工智能的作用主要是对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依然处于“信息化”阶段。但是,这并未达到以终端设备能够自主分析和自主处理为标志的“智能化”阶段。也有学者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数据样本的全面搜集和多维分析,以供教师通过数据变化观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状况,助力课堂教学,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2]。在这一界定中,人工智能依然没有达到“智能化”阶段,而是停留在将以数据作为资源进行利用为标志的“数字化”阶段。此外,现有研究中经常出现以“大数据”笼统替代“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不同概念,对以上概念的界定并不清晰。结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发展现状,将“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相融合,即用“数智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则更为贴切,不仅可以促进数字化阶段的充分发展,深度挖掘其数据价值,而且可以促使日趋成熟的数字化逐渐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一、“数智”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话语转向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建构主客体关系的必要中介。“数智”时代的到来,技术的发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时代话语、政策话语和话语权利都发生转向。

(一)时代话语:从“单向式灌输话语”转向“交互式启发话语”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场全新的数智革命正席卷而来,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面,最显著的影响之一是“数智”革命引起的时代话语由“单向式灌输话语”向“交互式启发话语”的转换。科技的发展,使得远程教育、多媒体等技术更深入地影响着教学。注重个性、注重交互、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3]。传统思想政治治理中的主客体关系往往呈现出单子式特征,即教师采取单一的灌输模式,以权威的话语向学生灌输既有的社会规范或价值体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界也将这种单通道、权威式的传递知识的方式称为“驯化教育”。在“数智”时代,海量信息裹挟着学生,学生兼具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互联网同时也赋予了学生更强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由地进入网络话语空间,不再依靠教师单向输入。教师的权威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遭遇以娱乐化、碎片化、戏谑化为主要风格的网络话语解构。这种多通道、交互式的启发诱导方式也被学界称为“解放教育”。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说过,在驯化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总是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而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4]。“数智”时代的发展,也正是促使教育从“单向式灌输话语”的驯化教育实践向“交互式启发话语”的解放教育实践发展的过程,教育活动需要靠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对话、启发、理解和沟通来建构完成。

(二)政策话语:从“意义阐释”转向“介入建构”

“意义阐释”理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翻译家及理论家达尼卡·塞莱斯柯维奇教授及其释意理论继承人勒代雷所提出。他们主要认为阐释的过程可以从理解、去词汇化和再表达3个阶段来完成[5]。这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政策话语的主要表达方式,即侧重对政策性文件意义的阐释,但不利于教育主体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随着“数智”时代到来,我国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以引领和促进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更加重视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6]。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讲,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教育信息供给模式,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再次要求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在校园建设、教学、后勤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助推高校向智能化与动态化转型升级。从这些政策性文件可以看出,我国正在逐步构建以科技赋能为核心的智慧教学,进而促进数字中国建设。

(三)话语权利:从“一元权威”转向“多元共治”

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具有掌握教育信息的“一元权威”,即教师作为信息的权威者决定教育内容,教师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被动接受。在“数智”时代,“00后”正在成为主力人群,他们呈现出典型的“Z时代”特征以及对“主权”的呼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需求,这种数字时代的变革也促使知识传递模式发生变化。美国杰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这种变化称为“三喻文化”,即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后喻文化是传统的知识传递模式,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同喻文化是同代人相互学习文化;前喻文化是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文化[7]。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相互叠加的知识传递模式正是当前“数智”时代所呈现出的典型知识传递模式。教师的“一元权威”将转化为教师与网络分享的多元权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同构的共治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这种“一元权威”向“多元共治”转向的过程,并不意味着教师丧失话语主动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二、“数智”驱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范式变革

“数智”时代,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生产着数据,人们随时随地也在保存和使用着数据,一场无声息的“数据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亦然,这场“数据革命”使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式、逻辑、结构、场域、效能都经历着系统性变革。

(一)治理方式:从“文本经验型”向“数据理性型”变革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的变化主要呈现为传统理念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治理转变。传统思想的政治教育治理中主要依靠人工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注重实体资料,治理过程则主要依靠经验来判断,方法比较单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育资源从传统的纸质记录向磁光电记录的“数字态”转变,教育形态从单一的师生交流向信息技术参与交流转换,教育资源信息处理更高效、检索更便捷、开发利用方式更多元,逐步向“智能化”推进。“数据革命”催生下的数据膨胀、数据共享的潜力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也使得数据日益成为核心资源和战略资源,成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关键要素。信息技术带来数据的迅猛增长,使得数据日益对经济发展的各环节和运行机制以及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8]。数据驱动加速了信息生产方式和知识获取方式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以颗粒度存在的“数据态”信息不断生成,来源较广、类型多样、数量众多、变化多端的数据开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新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势不可挡地从教育资源建设、教育资源管理向数字资源开发、处理和利用方面延伸。借助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关联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教育数据进行可视化、深度化开发,促进数据的信息关联与知识发展,从而更客观地展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中所需材料。

(二)治理逻辑:从“事后堵塞型”向“事前预防型”变革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往往是以结果为导向,在问题发生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批评、提出意见、堵塞漏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制机制。“数智”时代,大数据成为了解公众需求进而提升服务的利剑。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资源经过清洗分析、超强算力、精准“画像”,更容易获得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结网。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来讲,“数智”所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是对人的思想意识、政治倾向的实时普遍分析成为可能,一旦可以采集人和周围万物的所有数据痕迹,记录、理解、预测人的思想意识变化就很可能成为现实,数据越丰富,预测能力就越强”[9]。大数据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深度整合、信息比对和数据监测,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等进行研判,提前预测、及时预防、规避风险,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从传统的事后应急治理走向事前的预防式治理,推动治理关口前移。

(三)治理结构:从“串联垂直型”向“并联扁平型”变革

“数智”时代,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状立体的沟通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从垂直科层制转向扁平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演进,打通了数据壁垒、信息孤岛以及部门之间的藩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事务管理的机构变革和业务流程重塑,使层级限制的模式走向扁平化模式,从而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和纵横贯通的共享共治格局。在智慧社会的技术赋能下,发现事物间的并联特征已非难事,如果继续按串联模式设置体系则是低效的[10]。数字技术的广泛性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包容性,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平等的话语权,学习者可以超越时空限制,通过网络享受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形成基于网络化的治理合力。在这种以数字平台建设、数据资源赋能突破层级边界的模式中,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党政管理人员、群团组织等,学生也参与治理,创造“群体智慧”,促进治理合力的有效形成。同时,“数智”时代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重构了权力结构。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由于知识占有、教育方式等不同,教育主体和受教育客体在权力上处于不平等地位。“数智”化所带来的信息自由和身份公平,打破了单一主义、等级制权力结构,使权力“让渡”给更多的参与者,推动了由等级式的“集权”变为参与式的“分权”,治理模式呈现平等发散式结构,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四)治理场域:从“单一静态型”向“多元动态型”变革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大多是在物理空间下对教育对象进行治理。治理场景主要是与学生之间呈现的单一静态模式。随着数字赋能,学生对教育模式的需求已远远超越静态形式,这就需要“数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智慧网络世界,学生的日常活动、学习方式、社会关系逐步从线下转向线上,人机交互的网络世界成为教育的重要场域,这就要求教育的治理场域从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治理空间从物理空间转向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新场景、新问题的出现也使得治理的复杂性不断增强。“教育治理中,教育问题的动态变化性和复杂性使得以往的教育静态治理感到举步维艰”[11],如学生在新媒体社交平台、各种智能终端上的思想行为如何得到监管、疏导以及引领,数据安全与个人权力、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避免数据伪造、网络暴力等问题的随时出现。在这种随时处于动态变化的治理场域中如何精准掌握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多元动态治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五)治理过程:从“粗糙泛化型”向“精准靶向型”变革

效能是评价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指标,也是治理的追求目标。由于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因素的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很难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收集、系统分析和获取教育对象的信息,呈现较为粗糙和泛化的现象。由于缺乏对海量信息进行精准化分析,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较为简单泛化,还存在靠经验主义和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难以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和分类引导[12]。“数智”时代,依托数据的精准性、细粒特质和数字技术的算法推动,以及智能分析等优势,可以对教育对象进行数据扩展,精准辨别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盲点,靶向发力,提供精准对策,进而提升教育对象满意度和治理绩效。否则,对学生不甚了解,对学生不能差异区分,千人一面的模式注定是粗放而低效的[13]。纵观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状,利用大数据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国内部分高校也在积极推动践行,如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建立了“基于大数据文科综合训练”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文科的有效途径。

三、“数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创新实现路径

“数智”时代,让数据“说话”、让数据赋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必然之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需要把握数据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利用、数据治理等关键环节,加强战略治理、数据治理、智慧治理、文化治理和生态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善治。

(一)战略治理:顶层擘画优化治理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临“数智”时代所带来的数据冲击,需要运用战略思维、革新理念、顶层规划,调整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整体布局。战略治理是以统筹的方法从顶层上把握治理走向,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治理。第一,变革理念,改革创新。“数智”时代所带来的不仅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更是随之而来的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和重塑。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在“数智”时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给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树立数字思维,注重对数据的收集、保存、分析、运用,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开放精神,敢于突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第二,统筹规划,系统治理。运用系统的视角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在构建“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中,要坚持“一盘棋”思维,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细致规划,以构建一个既全面又递进的工作体系。通过运用数据资源和人机协作等手段,深入分析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的关键要素、最大的增长动力以及治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盲区和难点。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治理的核心内容,完善治理机制,确保治理工作既有体系,又有秩序,从而实现“治理有章可循,执行有条不紊”的目标。第三,完善制度,增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制度完善尤为重要。目前,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在抓紧出台相关政策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着重指出,我们必须积极利用新型传播媒介来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从而牢固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文件中对如何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则提出,教育部将“大思政课”置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位置,强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思政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作用。同时,文件中还提到要通过项目支持的方式,促进教学资源建设的常态化与机制化,以推动其发展。这为“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遗憾的是,目前已有政策都是以大数据或人工智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方法途径来论述,还未出台详细系统的以大数据或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而命名的政策性文件。

(二)算法治理:把握关键用好数据

如果说数据是“数智”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那么算法则是推动这一核心生产要素的运行基础。当数字技术赋能各领域,催生新产品、新组织模式和新业态形成的同时,也带来了算法歧视、算法操纵、算法黑箱等潜在风险。不同类型的算法经由设计和实施,其带来的算法应用潜在风险不同,并可能导致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同时,由于算法所带来的数据孤岛、信息茧房等问题日渐突出,数据风险日益加剧,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算法治理势在必行。第一,扩大数据集成,优化数据质量。“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变,树立大数据思维。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传统文本、表格等数据采集方式,以更开放、协同、共享的方式进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全方位收集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而建设数量丰富、结构合理的数据资源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数据处理技能,通过清洗、加工、溯源等手段保障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并通过处理、转化和分析等优化数据质量,促进异构数据的汇聚融合。第二,深度探索难点,维护数据权益。数据维权是保障数字安全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多部门、多主体参与的性质,数据在共享和使用过程中面临其所有权和处置权益的问题。此外,数据在传输、转移和共享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难以明确。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要深度探索数据流通中的数据归属不清、隐私侵犯、产权保护等问题。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存在一系列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数据权益保障制度,进一步充实和细化数据权益的法规体系。同时,要加大数据权益的治理力度,确保数据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切实维护相关权益主体的利益。第三,在“数智”时代,数据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教育管理等领域进步的关键生产要素,其重要性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因此,我们需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领域,高校应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科学分类、高效便捷的数据存储中心,并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共享平台,以增强数据管理和开发能力,推动数据的开放流通和信息共享。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挖掘、计算处理与可视化处理,形成完整的数据链,以充分释放数据的巨大潜能。我们可以借鉴华中师范大学的做法。作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先锋,该校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人脸识别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成功构建了“课程学习预警”“学生晚归未归预警”“学生思想素质动态分析”“学生多维画像”等大数据模型,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精准性、时效性和实效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三)智能治理:聚焦质量提升智能服务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需积极融入“数智化”,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聚焦数据质量,促进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增强数据的智能服务能力。在此方面,有学者曾提出以数字化为基石,奠定数据资源的获取与累积的基础;以网络化搭建平台,推动数据资源的顺畅流通与高效汇聚;以智能化彰显卓越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分析,展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进而协助人类更精准地认知事物并高效解决问题[14]。一方面,开发智能系统,拓展智能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创新治理理念,研究智慧系统,拓展智能服务的领域和场景,提高服务效率,形成智能化的治理服务模式,建设一个协同高效、智能智慧、互联互通的服务体系。比如,可开发机器人助教线上推送学习内容、答疑,和学生进行互动;利用人工智能对学生的服务需求自动分类、整理归集、自动推送服务等实现全过程管控;利用虚拟主播在线实时与学生互动交流,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亲和力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激活数据资源,发挥智慧决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它在学生全方位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部门可以积极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构建一个集实时数据采集、异源数据协同处理、数字可视化展示于一体的决策咨询系统。通过建设涵盖教学、学习、校园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库,并运用智能分析技术,如数据聚合、关联分析、关键词提取等,可以深入揭示治理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数据的研报能力。例如将这种以数据为支撑、以结果为导向的服务模式运用在奖助学金评定体系中,能够通过学习、生活等数据库的关联分析,精准研判参选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从而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文化治理:以文化人激发文化自信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化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以文化人,发挥良好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大数据处理分析、智能计算、全媒体融媒体、VR等技术,挖掘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广大学生文化自信。第一,数字人文赋能,打造传统文化记忆高地。在人文和数字共融的时代,数字人文蓬勃发展。数字人文概念起源于早期的人文计算,是对计算机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研究、学习和创新的学科,是一个典型的文理交叉的研究领域。这一新兴的研究方向,汇聚了信息关联、文化记忆、计算统计等多重视角,旨在以全新视角展现人文情怀与实践应用的融合,连接历史经典与前沿探索,并呈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的社会服务价值。数字人文借助数字技术挖掘传统文化资料,通过模拟构建、场景再现、创新传承等方法,唤醒文化记忆,促进文化共鸣,增强文化记忆,从而实现以文化人,启智润心。第二,数字文旅建设,重塑革命文化形态。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沉淀、国家民族的精髓、公民素养的基石,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支撑和引领作用。旅游,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更是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风土人情的窗口。革命文化,作为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与战争岁月中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标识,在文化建设中扮演了传承、融合与创新的关键角色,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我们可以对红色文化、珍稀史料、革命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精心加工与深度处理。通过光、电、影等前沿技术的包装和创新展现形式,让红色旅游成为广大游客的热门选择,使革命纪念馆成为文化旅游的新地标。这不仅有助于聚合社会各方力量,还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第三,数字传播增效,提升先进文化影响力。在“数智”时代,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VR、AR等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正在深刻重塑文化传播的格局,并显著提升先进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影响力。我们可积极利用虚拟现实、动漫快闪、影视制作等前沿手段,将先进文化以可视化、高效化、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构建起一个集内容、平台、终端于一体的新型传播体系。这一体系实现了文化传播的跨网络、跨终端、跨渠道,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影响力能够广泛而深入地触及社会各个角落。

(五)生态治理:多元协同共建治理良好生态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崇拜、技术伦理、信息安全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如影随形,极大地制约了技术应用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构建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生态、信息生态和组织生态。第一,要规避风险,完善技术生态。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要引擎,其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运用这些技术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深刻思考技术伦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我们应加强自主技术的研发,实施技术安全治理,确保技术的合理、谨慎使用,并不断完善技术生态,实现技术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应用。第二,要坚守伦理,守护信息生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着数据开发不足、结构不合理、信息污染以及隐私泄露等多重挑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以“大思政”的理念为指导,强化多类型数据的收集,提升数据质量,构建全面覆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数据资源体系;另一方面,我们需实施严格的数据信息安全治理,确保数据的隐私性、真实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被滥用或泄露。第三,要建设队伍,优化组织生态。在“数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才是核心要素。我们既要优化组织结构,形成科学、多元的治理架构,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障治理的高效运行,又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媒体素养、信息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具备跨界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数智”时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数智”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带来了全方位的转型,推动了治理范式的系统性变革。我们应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国家发展战略如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紧密对接,将不断升级的“数智”技术融入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以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林峰.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20(01):79-83.

[2]陶磊,汪萍平.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2):119-12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文件和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5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76.

[5]高圣兵.译学刍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220.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5.

[7]陈时见.教师教育课程论历史透视与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90.

[8]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

[9]常宴会.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风险及其化解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8-13,113.

[10]郭剑鸣,赵强.智慧社会视域下的政府监管创新:使命、困境与进路[J].社会科学战线,2021(06):119-208.

[11]刘来兵,张慕文.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愿景及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2):30-35.

[12]蔡路.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1):67-70.

[13]操菊华.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4):142-143.

[14]梅宏.建设数字中国:把握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机遇[J].网信军民融合,2010(08):11-13.

Discourse·Paradigm·Path: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Digital Intelligence”to Enab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Governce Modernization

Abstract: “Digital Intelligence”technology all-round, multi-dimensional adding ennrgey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its times discourse ,policy discourse , power of discourse to“Interactive enlightenment”,”Intervention construction and“Multi-governance”model, it makes the governance mode, governance logic, governance structure, governance position and governance process to“Data rational”, “Pre-prevention”, “Parallel flat”,“Multi-dynamic”,“Precision targeted”transformation. The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Digital Intelligence” discourse situation also accelerates the evolution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it creates the innovation path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vernance from multiple angles such as strategic governance, data governance, intelligent governance,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ecological governance. This pat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upgra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vernance, enhance the inherent vit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vernance.

Key words:digital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uralistic co-governanc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logic of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