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2024年上半年,西部12省份进出口1.93万亿元,是全国外贸增长最快的区域;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4906.6亿元,规模列西部地区第一;成都作为四川外贸的“压舱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占全省80%以上,“成都造”挑起了四川出口的大梁。下一步,成都应通过人才升级、通道升级、产业升级、制度升级,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位势。
一是人才升级。推动高水平开放离不开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四川是科教大省,成都集聚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全省一半以上的本科院校、超过一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成都,一半以上的全社会研发投入、超六成的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近三分之二的科技创新平台来自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要继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在高校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如开放经济学、数字贸易等新专业,培育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外贸新兴领域的市场发展需求。
二是通道升级。打造高质量综合运输大通道,助力发展国际外循环。加快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推动铁路、航空、水运、公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重点聚焦成渝班列、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等建设。各地政府加快组织企业与中亚西亚等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洽谈,为企业向西“走出去”搭建交流平台。在成都对接现有中欧班列北中南三线通道上,鼓励外贸企业在中欧班列节点城市建设“川字号”公共海外仓,创新外贸新业态,打造最大范围联通亚欧大陆主要经济区域的开放战略大通道。
三是产业升级,出口产品加快向“质”、向“绿”。从传统的服装鞋帽到现在机电产品以及电车、锂电电池、光伏组件等外贸新三样,外贸出口主要产品变化,跟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息息相关。中国要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必须加大高技术高附加产品出口,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成都要坚定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一号工程”,加快培育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成都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等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无人机产业。推动6G、量子科技、深地深空、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孵化。在清洁能源方面,加快建设“氢走廊”“光伏天路”“轨道上的都市圈”等。在节能环保方面,继续大力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工业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足迹认证。加大碳捕集、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更高端、更优质、更环保的“成都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是制度升级。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内外贸易一体化改革,协同发力,为市场经济发展提高良好制度环境。积极加强与中西亚、东盟以及欧洲等国在检验检疫、贸易标准等领域合作,促进贸易、物流、金融等信息融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探索便捷通关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四川自贸试验区综合性授权力度,激发改革活力。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经济学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