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赋能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探讨

2024-09-23 00:00:00苏欣玥
大观 2024年8期

摘 要:音乐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模式和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动力,将声势律动教学法应用到高校音乐课堂中,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音乐的特色和魅力,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阐述声势律动的应用原则,分析声势律动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出声势律动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促进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声势律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

声势律动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各种元素,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和情绪。声势律动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培养其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以便充分发挥声势律动的作用,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声势律动的应用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声势律动教学法时,教师需要严格遵循适度性原则。该原则强调声势律动的应用应当恰到好处,不可过于泛滥,也不可被轻视或忽略。如果教师过度使用声势律动,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动作本身吸引,从而忽略音乐学习的本质和核心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策划并选择声势律动的最佳使用时机和最恰当的频率,以确保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同时不干扰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感悟和学习。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适度的声势律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教学效果[1]。

(二)针对性原则

在将声势律动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时,高校音乐教师应该遵从针对性原则。这是因为不同的音乐作品蕴含着各异的风格和独特的情感,每首曲子都有其独特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在设计声势律动时需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和教学目标来设计相应的律动动作。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特定的声势律动,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变化、情感转折,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感受。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辅助性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是发挥着重要的辅助角色。在应用声势律动的过程中,通过与传统音乐教学手法相结合,可有效推动学生的音乐学习进程。声势律动不应被看作可以替代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方法,而是一种能够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实用工具。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声势律动这一辅助手段,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进一步探索音乐的广阔世界。同时,该辅助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2]。

二、声势律动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引入声势律动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相较于传统音乐教学对理论知识和音乐技巧的单一传授,声势律动的结合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在实施声势律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的语言与音乐的旋律相互呼应,能够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通过节奏练习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节拍,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节奏感;通过即兴创作则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声势律动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深刻地领悟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从而更加热爱这门艺术。

(二)有助于凸显音乐魅力

声势律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深刻的音乐体验方式,通过声势律动,学生能够以身体动作直接感受并融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这种直接的身体参与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触摸到音乐的脉搏,体会到音乐深沉的魅力。在声势律动的练习中,学生可以尝试模仿或自主创造动作来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这种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方式,无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到音乐的韵律之美和情感之深邃[3]。每一次的舞动都是对音乐深情的致敬,每一次的节奏跟随都是对音乐魅力的再发现。在声势律动的辅助教学作用下,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用身体去聆听音乐,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音乐学习中的核心能力,其对于演奏、演唱以及音乐欣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声势律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去直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节奏。这种亲身体验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尤为有效。在声势律动的训练中,学生需要将每一个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紧密相连,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落在音乐的节奏点上。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锻炼自身的身体协调性,更能够学会如何准确地捕捉和跟随音乐的节奏,从而大幅增强自身的节奏感。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通过长期的声势律动训练,其在演奏或演唱时将会更自信、更准确地把握节奏,不断促进整体音乐表现能力的提升。

三、声势律动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肢体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声势律动的优势,可以利用肢体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音乐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还可以与身体动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动感的节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肢体动作可以包括简单的拍手、踏脚、摇摆身体等,也可以根据音乐特点编排更具表现力的舞蹈动作,确保肢体动作能够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相契合,使学生在执行动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4]。

例如,流行歌曲《本草纲目》作为一首充满活力和中国风元素的歌曲,融合了现代流行和传统节奏。在教授这首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流行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首歌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动作,如扇子舞、太极拳的手势等,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动。在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快速投入舞蹈动作,与《本草纲目》的旋律和节奏紧密结合。学生通过舞蹈动作可以感受到歌曲中的活力和动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曲所要传达的韵味和情感,同时舞蹈动作的加入也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静态的音乐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还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因此,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肢体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利用音乐律动游戏提升音乐感知力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律动游戏是一种富有创新和趣味性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放松自我,静下心去欣赏音乐的艺术魅力,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感知力,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并在兴趣的激励作用下,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在实施音乐律动游戏教学时,常用的游戏方式为节奏接龙游戏。在该游戏中,教师需要先打出一个节奏,然后让学生依次模仿并传递下去,每个学生都需要在前一个学生所打出节奏的基础上,继续接出自己的节奏,如果某个学生出错或者接不上,就需要表演一个小节目作为“惩罚”。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理解,还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5]。此外,也可以采用音乐猜谜游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游戏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某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猜测这是哪首曲子或者哪种乐器的声音。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悉各种音乐风格和乐器音色,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总的来说,利用音乐律动游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和对音乐风格的辨识能力,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律动游戏的优势,将其融入音乐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学习效果。

(三)利用声势律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情感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旋律与节奏外,还能够传递音乐蕴含的情感。音乐中的情感往往难以用文字描述,但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可以将其传递给听众,使其深刻感受到音乐中的喜怒哀乐。声势律动作为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直接地触摸到音乐的情感内核。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摇摆或拍打,更是与音乐情感深度融合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与音乐作品情感相契合的肢体动作,通过身体与音乐对话,让学生在动作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流动,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形成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6]。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表达悲伤情感的民歌,如歌曲《孟姜女》,其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旋律中流露出深深的哀愁。在围绕这一音乐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先对这首歌曲的情感进行分析,明确其所要表达的悲伤和思念之情,然后根据这种情感,设计一系列缓慢、柔和且带有一定力度的肢体动作,如双手合十、身体微微弯曲等来传达歌曲中的悲伤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示范这些动作,在示范的同时讲解每个动作与歌曲情感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声势律动,让学生在动作中感受音乐的悲伤情感。通过反复练习和体验,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并感受到音乐与动作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悲伤情感,进而在情感上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通过声势律动掌握音乐技能

声势律动在音乐技能学习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更有效地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教师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一是设计声势律动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例如:在教授节奏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节奏型的声势律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各种节奏的特点;在教授音高时,教师可以通过身体的高低起伏来模拟音高的变化,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音高概念。二是利用声势律动来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在乐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演奏动作进行声势律动,以此来熟悉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技巧。这种模拟演奏的声势律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手位,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准确性和流畅性[7]。三是借助声势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声势律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四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声势律动的展示和交流,以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互相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音乐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声势律动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通过合理运用声势律动开展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声势律动教学法,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参考文献:

[1]马灿芳.声势律动,寓学于乐[J].教育家,2024(11):54.

[2]杨天学.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4(4):90-92.

[3]冯宝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4(4):143-145.

[4]刘茹.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山东教育,2023(31):58-59.

[5]黄唯佳.巧用声势律动,让音乐课堂“动”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23(30):48-50.

[6]殷文骏.声势律动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3(3):171-173.

[7]黄静乐.声势律动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9(23):183.

作者单位:

南京传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