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两创”视域下,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回顾即墨花边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分析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探讨传统技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技艺传承的断层、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普及、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即墨花边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旨在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两创”视域;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创新性发展;艺术价值
注:本文系2023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两创’视域下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2023-WHLC-158)研究成果。
“两创”视域,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在这一视域下,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愈发凸显。作为集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审美观念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即墨花边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多重挑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讨即墨花边在“两创”视域下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渊源与
发展脉络
(一)即墨花边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即墨花边,这一源于青岛即墨地区的古老手工技艺,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变迁。其历史深远,可追溯到明朝末年,那时,即墨民间已经开始用棉线或丝线编织出精致的网状花边,展现出初步的艺术魅力。到了清乾隆年间,这一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即墨西北地区更是流行起了“小扣锁”和“绣花”两种民间手绣技艺,它们的结合为即墨花边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民国初年,即墨的艺人们更是积极吸收欧洲花边生产的先进技术,将其与本土的民间编织、刺绣特色相结合,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最终孕育出了极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花边。
(二)不同历史时期即墨花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
即墨花边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其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在早期,即墨花边以简洁、清雅为主要风格,色彩以米黄、漂白为主,这主要源于民间工艺的质朴和自然美。这一时期的花边更多地体现了实用性和耐用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然而,随着欧洲工艺技术的引入,即墨花边开始融入更多的装饰元素和复杂的图案设计。这些元素和图案不仅丰富了花边的视觉效果,还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色彩的运用也更加丰富多样,从单一的米黄、漂白逐渐发展到包括红、绿、蓝等多种颜色,使花边更加绚丽多彩。
在技术方面,即墨花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于一体,每一种工艺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技巧。这些工艺相互融合,形成了即墨花边独特的制作工艺。同时,即墨花边还融合了80多种针法,这些针法的运用使花边更加细腻、精致。这些工艺和针法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即墨花边极高的工艺水平,还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即墨花边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即墨花边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使其在中国传统编织技术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即墨花边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为即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即墨花边已经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这不仅是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更是对其独特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认可。未来,应该继续加强对即墨花边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传统工艺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三、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艺术价值
和文化内涵
(一)即墨花边的艺术特征
即墨花边的艺术特征不仅体现在造型、色彩和图案上,更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即墨花边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的每一个造型、每一种色彩、每一个图案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民智慧。因此,即墨花边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在现代社会中,即墨花边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和创新元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二)即墨花边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审美观念
即墨花边,作为青岛即墨地区的文化瑰宝,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结晶。它承载着即墨地域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在婚嫁习俗中,精美的即墨花边寓意着新人的美满和幸福,成为传递爱意的信物;在节庆活动中,花边装饰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团聚的喜悦。此外,即墨花边所展现的东方美学,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这种深邃的美学观念让即墨花边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同时,即墨花边也是即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他们不断与时俱进,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为即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即墨花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独特地位
即墨花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即墨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即墨花边不仅承载着地域特色和文化记忆,还展现了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即墨花边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不仅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还能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和进步,使即墨花边这一独特艺术风格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为后人留下更加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还应加强对即墨花边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传统手工艺,为即墨花边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传统技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即墨花边技艺传承面临的断层问题
即墨花边技艺传承正面临着人才断层的严峻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不足,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当前,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科技和高薪职业,而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缺乏热情和兴趣。同时,即墨花边的传承还受到技艺传承困难的挑战。这一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而且需要手艺人具备较高的手工技能和创造力。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化,人们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这一技艺。这导致即墨花边的传承人才严重匮乏,技艺传承面临巨大的困难。
(二)市场需求变化对传统技艺的影响
随着消费者审美观念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这对传统技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手工艺品,而是追求更具创新性和时尚感的产品。这种变化导致即墨花边等传统技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挑战,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同时,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也使许多传统技艺被现代科技所取代。传统手工艺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减少,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些挑战,不应忽视传统技艺的独特价值和文化意义。只有加强传承和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和科技相结合,才能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三)现代化进程对即墨花边技艺的冲击和挑战
现代化进程对即墨花边技艺的冲击和挑战是多方面的,且不容忽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手工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即墨花边等传统技艺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同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原材料短缺和生产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技艺的经济压力。城市化推进和人口流动加速,使即墨花边等传统技艺的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消失,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与传承即墨花边等传统技艺显得尤为紧迫。除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传统手工艺人还需要不断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市场需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策略
(一)通过教育普及来培养新的传承人才
针对即墨花边技艺传承人才的匮乏问题,教育普及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各级教育机构中,除了开设与即墨花边相关的课程,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背景,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工坊、参与花边制作实践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即墨花边的独特魅力。此外,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举办面向公众的培训班或工作坊,邀请经验丰富的手艺人分享他们的技艺和心得,不仅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还能增强人们对即墨花边技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的教育普及措施不仅能够培养新的传承人才,还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尊重和珍视传统技艺的氛围,为即墨花边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探索产业融合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即墨花边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产业融合无疑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策略。即墨花边,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工艺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这些价值,将其与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和消费需求相结合。例如,在旅游领域,可以设计一系列以即墨花边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花边技艺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在时尚设计领域,可以与知名品牌合作,推出更多融合即墨花边元素的时尚单品和配饰,让传统技艺在时尚界焕发新的光彩。通过这样的产业融合,不仅能提升即墨花边的市场影响力,还能为相关产业注入新的创新动力,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三)科技创新在技艺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在技艺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即墨花边技艺,历经风雨洗礼,仍然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审美变化,即墨花边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科技元素,以保持其生命力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在即墨花边的制作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和优化,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证花边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同时,科技创新也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例如: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建立即墨花边图案库,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消费者还能在虚拟环境中亲自体验花边的制作过程,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此外,科技创新还为即墨花边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来源。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记录和保存即墨花边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同时,科技创新也能激发传统技艺的创新活力,推动即墨花边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六、结语
在“两创”视域下,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教育普及、产业融合以及科技创新等多重手段,有效推动即墨花边的传承与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还为未来即墨花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应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探索更多元化的传承路径和创新模式,让即墨花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顾雅兰.即墨花边的创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1.
[2]王旭.即墨花边艺术研究及其创新应用[D].青岛:青岛大学,2021.
[3]吴琛.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5.
作者简介:
于梅雪,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王鲁漫,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数字艺术视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