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属性的认知研究

2024-09-23 00:00:00杨平生
大观 2024年8期

摘 要:就影视艺术而言,其素材往往源于生活,而作品思想高于时代,多由富有创造力的作家构思完成。影视艺术既包含叙事艺术中的情节、视角、结构、风格等构成要素,又涵盖其他艺术门类中的音乐、绘画、杂文、舞蹈等非语言材料。重视对影视艺术属性的认知探究,有利于推动影视艺术全面传播、走向大众。影视艺术不仅仅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还是能模仿生活、引领生活与社会风尚的艺术,其改变着时尚与文化潮流。

关键词:影视艺术;艺术属性;认知

影视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是一种范围广泛而繁荣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表现着人们对情感、生活的深厚寄托,而且强烈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一、影视艺术的内容

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及二者所表达的艺术效果。电影是影视艺术的起源,电视是影视艺术的衍生物之一。电影所表现的世界形态往往比现实更具魅力与诱惑力。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电影具有不可想象的艺术充实功能。与之相比,电视与人们的生活更为密切,它的演化起源于1925年英国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的发明,是全社会视角生活中的重要物件。电视在科技时代占据着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第一高峰,让广袤的世界不再遥远,而是同步于任何角落。远方的事物瞬间进入视野,一场盛宴经典随时观看,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对于同一事件,社会上充满了不同的理解和视角,也有赖于电视给观众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其所带来的现实信息也为观众提供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的可能。电影与电视为大众提供了完美的文化符号,构成了可视化的世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二者是人们精神世界与梦想的实现,是影视艺术的延伸。

影视艺术有它自然发展的轨迹。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在论及戏剧艺术时,曾感慨戏剧“只能表现一个场面”“然而在现实中,各个场面总是同时发生的”,因而设想一种突破舞台剧的局限、时空不受限制的、“同时表现几个场面”的艺术。影视艺术便突破了时空界限,实现并跨越了狄德罗的梦想,让行为艺术、蒙太奇艺术、科幻艺术等实现了交叉,将不同的视角排列组合,在意想不到的时空场表现多个事件的连接与穿插,压缩时空,扩展叙事,以停顿、倒退、激进、延伸等艺术手法,超越了现实。在影视艺术中,突破时空、纵横万里、空间概念、宇宙遥望等不再只是想象,正如西晋陆机《文赋》所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它以延伸人们的视觉、听觉为主轴,能突破固定的时空限制,拓宽思维、视野,加强世界范围内的沟通。影视艺术凭借多元融合的特征,以和美艺术延伸了人们精神文明的创新起点。

二、对影视艺术属性的认知

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仅能让人们学习和了解作品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和艺术特征,还能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影像文化是影视艺术的核心,在现代文明影响下的社会市场中,其以独特形态占据着主导地位,与其他门类学科一样并辔齐驱,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多种类文化形态。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影像文化,围绕计算机、摄影、动画等技术,拓展出新的发展天地,改变了传统的视觉媒介格局,统筹多元的文化艺术品位,在超越中更新了文化艺术形态,在渗透中覆盖了全人类精神领域。

在新时代背景下,影视艺术的崭新内涵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动态。不少作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展开二度创新,探索出使文字、语言、行为、表现具有三维立体特征的全新蒙太奇道路。此类作品以感性、完整性、超时空性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使人们的理性视野更为全面、广阔,达到情与理的协同统一、逻辑思维与蒙太奇思想的聚焦融洽。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内涵高于生活。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素材,这是作品诞生的客观因素与条件,经主观加工、提炼、创新,融合独特的见解,人们就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意义的大众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媒介为作品提供了温暖的生存发展土壤,二者之间形成了共享、共存的目标。影视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两点,一是能满足精神需求,二是有合适的媒介传播条件。在口传心授的时代,触动心灵的作品的传承往往难现原貌,只有经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提炼。而在当今时代,由思维转变为文字,以传播形态走向文学范本,从剧社剧场延伸至足不出户的多媒体,媒介环境发生了质的变迁。数字媒介融入影视艺术,客观上提供了促使影视艺术兴盛发展的需求平台,可形成规模运作,使影视艺术的发展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深化。

影视评论是以具体影视作品为主要对象,揭示该影片的优缺点。评论者要按照评论对象自身的形态、性质、特点,依据其所属范畴的客观规律,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评论。它是影视鉴赏活动的一种完成形态,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判的过程。

戏剧影视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对它自身存在的直接规定,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关键在于戏剧影视的人物之间具有矛盾和斗争。有了它,才有悬念、突转、发现、惊奇之类的戏剧性效应,才能产生具有娱乐欣赏价值的艺术魅力。

影视艺术是人们的艺术积累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影视艺术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综合了诸多艺术元素,还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艺术样式的鲜明艺术特性。了解和把握这些特性,无疑有利于提升人们对影视艺术的审美感悟。看电影不要只关注票房高不高、影片好不好看,还要去理解它。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给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人们精神层面的享受,帮助人们领略更深层次的道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影视艺术鉴赏能力,人们就能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三、具体影片中影视艺术属性的体现

(一)《活着》中影视艺术属性的体现

《活着》用最朴实无华、平铺直叙的语言展示了人生的真谛。影片中,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诡异,死亡之中冥冥不可预测的成分也越来越多,使人越来越能体会生命的可贵和活着的不易。那层出不穷、一波之后又一波的苦难,像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之旅时,人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坚韧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生命是脆弱而无常的,但影片却让生命的坚强得到了最充分体现。人们能够感激命运、仇恨命运,但是它仍不可违抗。带着与生俱来的印记,幸福的标准永远没有答案。

电影《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以福贵一家的坎坷命运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和他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个时代的缩影。活着是一份责任,是生命的必然基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这部影片以深刻的主题贯穿始终,讲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不完全取决于命运。悲欢离合不是生命中的全部,活着就总能等到日子闪光的时刻。尊严是人生价值趋向,它属于个人感受,无论幸福与否,都需要自己去经历、去面对这一客观事实。

(二)《春琴抄》中影视艺术属性的体现

《春琴抄》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作家作品风格的小说。作品中,仆人出身的佐助尽管身心都受尽孤傲乖僻的盲女琴师春琴的折磨,却依然对她忠贞不渝。在春琴被毁容之后,佐助为了在自己的脑海里永驻她的美艳姿容,并能与她生活在一起,竟用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历史上有许多美貌女子,她们的生命都是历经坎坷和曲折。人们对于美貌的喜爱并不是一种肤浅的表现,就像欣赏一幅画,美丽更多是存在于心灵中。谷崎曾说,春琴的一生很凄美,其实他是想说,春琴的一生很华美,即使被毁容,也还能在佐助心里愈发散射出美丽,这是纯情的幸福。谷崎还说,这只是因为佐助他本人想留住曾经那个美艳的春琴,才会选择刺瞎自己的眼睛,留住朦胧中的那个肌肤白皙、玲珑美好的女子,从而达到了主题思想的升华以及影视效果的理想巅峰。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影视艺术属性的体现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在文学上怀有“美国梦”的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与他的父母也不一样,甚至不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儿子。影片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唯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茜。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短暂华丽的黄金时代,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痕。在爱情面前,盖茨比永远是在等待,从他发现在码头尽头黛茜的倩影还有她身后的那盏绿色的灯开始,他就陷入了坚毅但痛苦的守望,虽然这种守望在许多时候对于看似很聪明的人来说,简直是愚不可及。终究,仅有盖茨比唯一的朋友尼克知道了他的等待。也许,应当说菲茨杰拉德知道了人群中的等待。虽然菲茨杰拉德随后也把这种等待抛诸脑后,坠入不可遏制的失败中,他终究没有办法化解等待那难言的孤苦与焦虑。但当盖茨比荒唐地被手枪打死的一刻,他笔下的尼克伤感坐在了盖茨比无数次去过的海滩上缅怀着那个久远的、未知的世界。

四、影视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每个人的一生似乎都是一场戏,从开幕到闭幕,一直都在不停地表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戏能力,在表演中不断发现自我,并寻求自己的真正价值。在生活里,人们总会看到许多影片从拍摄到上映,再到另一部影片开展拍摄。在享受着这些电影带来的欢乐、悲伤、感动和淡然之外,人们也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规划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人的一生说长不长,但也并不短暂。一生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仅仅是充满欢乐的,而应是能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酸甜苦辣。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才会让人回味无穷。影视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让人思考和感动,其不仅能开拓人们的思维,还能帮助人们开启智慧人生。

影视是包括电影、电视等在内的以影像为基本表达的手段,并以拷贝磁带、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最终实现视听传达效果的综合性的现代传媒形态。它是现代艺术门类的综合形态。电影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道具,它是人们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近代科技大发展的产物。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形式,科技的融入使它获得了崭新的表现能力以及不断扩展的潜力。它是人们最高精神活动和审美理想的重要艺术载体,经过岁月的锤炼,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其魅力、影响力已得到了大众的认同。曾有艺术家说:“电影的意义在于将生活的镜子打碎,然后将碎片重新贴成另一面镜子。”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不但反映生活,还引导、教育人们找到正确的人生真谛。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其在相对时空中,用事物运动的过程进行叙事,塑造情感形象,插入意识情绪,导入高于生活的元素、情节,以动态艺术展示静态瞬间,去冲击相对运动的视觉美感,激发大脑跟随变化产生想象,着重凸显思想内涵,用非逻辑概念表现不合事实而合情理的影视效果。概言之,影视艺术就是以电影、电视为载体的艺术形态,它通过发挥自己的表现功能,塑造经典、有个性的艺术形态,运用全新的思维模式把握、理解、体现客观世界的多端变化。影视艺术以审美、寓教于乐、表达情感为目的,给予观众心灵上的感动、情感上的满足,使其享受审美愉悦。影视艺术借助媒介技术的进步,成了当代文化艺术中的经典,一部部作品既是时代社会的反映,又通过想象不断建构着现实,重复着历史。

五、结语

影视艺术是世界艺术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品味其艺术属性,才能读懂它的深刻意义,了解它的真实价值,通过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结合,达到思想内涵的升华提高,鉴赏人生,品读书香,观赏剧目,实现永恒美妙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桦,刘硕,徐智鹏.影视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

[2]陈旭光,戴清.影视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邵雯艳.影视艺术基础[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4]曲春景,程波.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周涌,何佳.影视剧作艺术教程[M].2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