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模式探讨

2024-09-23 00:00:00蒋秀可
大观 2024年8期

摘 要:通过深入研究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论基础,提出舞蹈元素、音乐与节奏、故事情节与主题、表演形式以及互动与参与五个方面的创新融合策略。这些模式不仅丰富了广场舞的表现形式,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广场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广场舞;传统文化;融合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场舞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健身方式,其内涵与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广场舞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与内涵的舞蹈形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模式,以期为推动广场舞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论基础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增强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广场舞作为一种广泛流行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成为连接社区、传承文化的桥梁。在此背景下,探讨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模式,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场舞作为一种集体性的舞蹈形式,其特点在于广泛的参与性和高度的文化包容性,不受年龄、性别、职业等限制,能够吸引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群参与,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交流平台[1]。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元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将广场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广场舞的艺术内涵,还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理论层面,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模式基于两个核心观点。第一,文化多元性与互补性的统一。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群众文化活动,其文化属性具有多元性,能够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而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二者在融合过程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文化创新。第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与发展。广场舞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服饰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表达,形成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形式。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法,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2]。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后,不仅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还具有文化传承、社区凝聚、健康促进等多重社会功能。这种融合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二、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模式

(一)舞蹈元素的创新融合

在融合广场舞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传统舞蹈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与提炼。这包括对传统舞蹈的动作、姿态、步伐、韵律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例如,可以从古典舞、民族舞等传统舞蹈中汲取灵感,提取其独特的舞蹈元素,如古典舞中的“圆场步”等动作元素,民族舞中的“甩袖”“跳跃”等舞蹈技巧。这些元素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能为广场舞的编排提供丰富的素材。在挖掘和提炼传统舞蹈元素的基础上,需要将其与广场舞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创新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和拼凑,而是要在深入理解传统舞蹈和广场舞的基础上,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通过巧妙编排和演绎,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3]。例如,可以将古典舞中的“圆场步”融入广场舞的编排。在保持广场舞动作简单易学的基础上,加入“圆场步”动作元素,使广场舞在动作上更加流畅、优美。同时还可以结合民族舞中的“甩袖”技巧,设计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让广场舞在舞蹈元素上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寓意出发,为广场舞的舞蹈元素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团圆等理念融入广场舞的舞蹈编排,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样的融合不仅能让广场舞在舞蹈元素上更加丰富多彩,还能让人们在舞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在舞蹈服饰的设计上,可以借鉴传统服饰的元素和特色。通过选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材料、图案和配饰等,可以为广场舞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视觉美感。例如,采用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的元素,通过精致的剪裁和搭配,展现出舞者的优雅气质和传统文化的韵味。在舞蹈元素的创新融合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舞蹈的精髓,又要考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观赏习惯,可以通过对传统舞蹈元素的重新编排和组合,加入现代舞蹈元素和表演技巧,使广场舞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吸引力,同时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二)音乐与节奏的融合创新

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可以将传统音乐与节奏元素巧妙地融入广场舞,为这一大众文化活动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音乐的选择上,需要深入挖掘优秀的传统音乐,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感染力和普及性的曲目。例如,可以考虑将民间戏曲、古典音乐片段或民族乐器的演奏作为广场舞的背景音乐。这些传统音乐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鸣和记忆[4]。

在音乐的改编与融合上,需要注重音乐与广场舞动作之间的协调性。可以通过对传统音乐进行现代编曲,使其节奏更加明快、旋律更加动人,以适应广场舞的舞蹈动作和风格,同时也可以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音乐作品。例如,可以将京剧的锣鼓点和唱腔旋律作为广场舞的音乐元素之一,通过重新编排和演绎,将这些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节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在广场舞的表演中,舞者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这样的融合创新不仅能够让广场舞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还能够让人们在舞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此外,在音乐的播放和呈现上,也可以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使用高质量的音响设备来播放音乐,确保音乐的清晰度和音量适宜;利用灯光和舞美设计来营造与音乐相匹配的氛围和场景;还可以尝试将音乐与舞蹈动作进行实时互动,让舞者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

(三)故事情节与主题的创新融合

通过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的故事情节和主题,不仅能够丰富广场舞的文化内涵,还能增强观众的共鸣,提高观众的参与度。要想实现故事情节的创新融合,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故事情节。这包括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通过筛选和整理这些传统故事,可以找到与广场舞相契合的元素,为广场舞的编排提供灵感。例如,可以从《白蛇传》这一经典民间传说故事中提取情节元素。故事中的爱情、牺牲、忠诚等主题与广场舞的集体性和情感表达性相契合,可以将这些情节元素进行改编和重组,以广场舞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在舞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挖掘了传统文化的故事情节后,需要构建符合广场舞特点的主题,在保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广场舞的集体性和参与性,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题。以《白蛇传》为例,可以设计一个以“爱情与坚守”为主题的广场舞。在舞蹈编排中,可以通过特定的动作和队形变换,表现出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历程和坚守信念的决心。这样的主题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参与。在构建了符合广场舞特点的主题后,需要创新故事情节的呈现方式,包括通过舞蹈动作、表情、队形变化等多种手段,将传统故事情节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白蛇传》主题的广场舞中,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舞蹈动作。例如:在表现许仙和白娘子的相遇时,可以采用轻盈的舞步和优美的舞姿;在表现他们经历磨难时,则可以增加一些有力度感和节奏感的动作。此外,还可以通过队形的变化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如通过分散和聚合的队形变化来表现许仙和白娘子的分离与重逢。

(四)表演形式的创新融合

传统的广场舞表演形式多以集体、整齐划一的方式呈现,展现了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但在融合传统文化时,需要打破这一固有模式,探索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表演形式。在创新融合表演形式时,应首先关注如何将传统元素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这可以通过对传统服饰、道具、布景等进行现代设计,或者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投影、灯光处理等来实现[5]。例如,在表现传统节日主题的广场舞中,可以设计具有传统特色的服饰和道具,同时结合现代灯光技术,打造出既具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感的舞台效果。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包容性。在融合传统文化的表演形式中,可以引入其他文化元素,实现多元文化的交融展示,这可以通过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合作演出、跨界融合等方式实现。例如,可以邀请戏曲演员、民族舞团等文化团队与广场舞爱好者共同演出,通过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碰撞,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效果。情景化表演是一种将舞蹈动作与故事情节、环境氛围等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情景化表演引入其中。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道具和故事情节,将广场舞的表演与传统文化故事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演绎传统戏曲故事的广场舞中,可以设计相应的场景和道具,让舞者在特定的情境中表演舞蹈,加深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表演逐渐成为新的表演形式。在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数字化表演引入其中,通过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打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数字化表演作品。观众可以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或使用手机等智能设备观看表演,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例如,可以制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虚拟现实舞蹈作品,让观众在虚拟的舞台上欣赏精美的舞蹈表演和传统文化元素。

(五)互动与参与的创新融合

传统的广场舞往往以单向的展示为主,缺乏与观众的深入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文化价值的传播与深化。因此,探索互动与参与的创新融合模式,对于推动广场舞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实现互动与参与的创新融合,首先需要巧妙地将互动元素融入广场舞的表演,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的舞蹈动作、运用互动性的道具和灯光,以及引入互动性的表演环节等方式实现。例如,在广场舞的编排中,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观众参与的舞蹈动作,如邀请观众与舞者共舞,或者设计需要观众配合的动作,如鼓掌、喊口号等。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还能够加深观众对广场舞表演的印象和记忆。在互动与参与的创新融合中,线上线下联动的互动模式也值得探索。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广场舞教学视频、组织线上比赛、开展线上互动活动等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广场舞的学习和表演。同时,线下活动也可以与线上平台相结合,通过现场直播、线上投票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与交流。例如,可以组织一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广场舞大赛,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比赛信息和规则,吸引全国各地的舞者参赛。同时,可以在比赛现场设置互动环节,如观众投票、现场互动游戏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互动与参与的创新融合中,还需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通过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互动环节和体验项目,可以让观众在参与广场舞表演的同时,深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互动游戏或体验项目,如穿古装跳舞、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或者在表演中穿插一些介绍传统文化的解说词或视频资料,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历史。

三、结语

通过对广场舞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模式的探讨可以发现,这种融合不仅为广场舞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未来,期待看到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广场舞作品,让这一健身方式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崔海荣,张宝强,张静.秦汉战鼓在群众广场舞中的推广价值与路径探索[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1):66-70.

[2]刘志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1):113-115.

[3]胡一峰.新文明与新舞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的中国广场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6):1-7.

[4]陈世钰,郜红合,刘浩宇.重构广场舞服饰美学价值: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思路[J].西部皮革,2023(24):49-51,77.

[5]原亮,马艺菲.新时代群众广场舞在大型文艺活动中的新高度[J].大众文艺,2023(20):7-9.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