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多样化特征,散发出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不仅是宝贵的艺术财富,而且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能为现代舞蹈编导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借鉴与利用的舞蹈元素。舞蹈编排已不仅仅是一种对艺术的不断创新,更是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从舞蹈编导的角度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舞蹈编导;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各族人民展开经济、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的交流交往,形成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大一统格局,也因此造就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风格多元、魅力无穷的多样化特征,其不仅占据世界舞蹈艺术之林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时至今日依然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并成为现代舞蹈编导中舞蹈元素应用及舞蹈素材提炼的艺术宝库。与此同时,舞蹈编排也不失为一种保护与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有效路径,这无论是对推动现代舞的创新发展,还是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文化均大有裨益。为此,先分析保护与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意义,再探讨基于舞蹈编导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一、保护与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意义
(一)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独特风貌,还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包容性,决定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我国的舞蹈艺术对各民族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1]。因此,保护与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既是对民族文化多样性及各民族风格独特性、民族特色鲜明性的保持与维护,又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民族认同感。
(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助推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民间舞蹈作为文化交流与艺术交流的媒介之一,在保护与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能自然而然地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加深人们对各民族舞蹈艺术的理解,从而既能保护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又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艺术文化成果,助推文化的多样性发展[2]。
(三)有利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价值的发挥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的风格多元、形式多样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其以悠久的历史、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彰显出自身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代舞创新发展的艺术之根源。因此民间舞蹈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又是现代舞编导的灵感源泉和艺术宝库,保护与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有利于其艺术价值的发挥。
二、基于舞蹈编导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一)尊重与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
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历经岁月的沉淀,结合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具各民族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舞盛行的背景下,民间舞蹈散发出清新脱俗的魅力,成为舞蹈编导舞蹈作品创作的灵感源泉。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虽然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文化冲击,令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处于不断流失的困境之中[3]。因此,舞蹈编导作为舞蹈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首先要具有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致力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只有深刻理解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才能在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让民间舞蹈的原始风貌和精神内核得以保持。其次,编舞的同时要重视舞蹈选材及舞蹈风格元素、动作元素、情感元素等各类舞蹈元素的添加和加工编排,从而让所编排出的舞蹈作品既能保留民间舞蹈的原汁原味,又能传递出舞蹈作品本身想要传递的情感,进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最后,舞蹈编排应准确把握民间舞蹈的本质特点与独特风格。这就需要舞蹈编导静心研究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特色,将舞蹈作品创作建立在体现民族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将该民族特色融入舞蹈作品的创作,并加入自己的创作思想及想要传递的情感。只有当所编排出的舞蹈作品既保留了民间舞蹈的闪光点和独特风韵,又具有新时代艺术文化特色,才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与欢迎,才能推动民族民间舞蹈从民间走向舞台,才能提高其影响力与知名度,让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推动民间舞蹈艺术不断发扬光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普及推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培养民间舞蹈传承人
学校教育是普及推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有效途径,具有受众面广、推广范围大等优势,是保护与传承民间舞蹈的有力举措。首先,可通过在艺术类院校增设传统舞蹈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民间舞蹈教育。在课程内容上要涵盖民间舞蹈基本功、动作技巧、剧目演练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舞蹈编导也要积极与艺术院校、舞蹈学院合作,将民间舞蹈作为传统舞蹈专业学生必修或选修课程,向学生教授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动作与技巧,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文化内涵的了解,提高其鉴赏民间舞蹈的水平,使其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深入理解民间舞蹈专业知识,掌握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和演绎技能[4]。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新一代的舞蹈传承人,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发展。其次,重视对传统舞蹈教师的培训。舞蹈编导可与舞蹈培训教育机构合作,开设民间舞蹈工作坊或培训班,向舞蹈教师传授民间舞蹈教学方法、表演技巧等,并且舞蹈编导还要分享自己编排舞蹈的经验与方法,以帮助教师掌握民间舞蹈基本功与动作技巧的传授要领,以及民间舞蹈课程及舞蹈演出剧目的设计。通过对舞蹈教师的培训,促进他们不断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水平与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为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举办民族民间舞蹈比赛或演出活动也是宣传推广民间舞蹈的有效途径之一。舞蹈编导应积极组织、主动参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各种比赛活动和演出活动,面向所有的舞蹈爱好者及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艺术才艺。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而且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兴趣,从而推动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5]。民间舞蹈比赛可根据参赛选手的年龄、舞蹈类别进行分组设置,为学生及舞蹈团体提供展示他们舞蹈才华的平台,既能让人们欣赏到精彩夺目的民间舞蹈表演,又能让民间舞蹈得到普及推广。
(三)文化艺术机构要加大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团体的支持力度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团体是保护与传承民间舞蹈的重要力量,因此当地的文化艺术机构应加大对本地区民间舞蹈团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资金、场地等资源,为民间舞蹈团体顺利开展创作、演出巡回、教育推广等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民间舞蹈团体自身也要重视专业建设和整体创作、表演水平的提高,以增强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首先,文化艺术机构可采取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支持民间舞蹈团体的日常运营,包括舞蹈作品创作与排练经费、演出现场的场地租用费等[6]。并且,文化艺术机构对于资金的筹集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来实现,如民间捐赠、社会赞助、金融贷款等。稳定的资金支持能够为民间舞蹈团体创作和演出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优势,为保护与传承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在排练及演出场地上,文化艺术机构要积极帮忙协调,帮助民间舞蹈团队寻找、提供或建设专门的场地资源,用于民间舞蹈的创作、排练及演出。如建设舞蹈艺术中心,提供先进的舞台设备及专业排练配备,让舞蹈艺术中心成为民间舞蹈作品展示、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用于举办多样化的舞蹈演出活动,培养更多的民间舞蹈人才。最后,民间舞蹈团体自身也应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整体舞蹈艺术水平。通过强化团体内部管理,完善团体组织架构,提高团体整体专业水平[7]。可以通过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向世界展示和推广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提升民间舞蹈的国际影响力和认知度。
(四)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及民间舞蹈的网络传播
借助3D扫描、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民间舞蹈教学、演出和创作研究成果的数字化记录与保存,不仅能建立强大的民间舞蹈数据库和资源库,还能为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参考依据。
一是通过数字化记录和保存民间舞蹈演出成果,实现民间舞蹈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均能通过网络和媒体平台欣赏到精彩的民间舞蹈表演[8]。因此舞蹈编导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优势,将经典的民间舞蹈演出制作成高清的舞蹈MV,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来发布和传播这些舞蹈视频,提升点击量和浏览量。如此一来,国内外的观众均能通过网络观赏到精彩的民间舞蹈表演,无形中就扩大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其传播途径,促进民族民间舞蹈走向世界。此外,舞蹈编导还可以与民间舞蹈团体合作,共同制作以舞蹈为素材的民间舞蹈微电影,通过各类艺术节、电影节等渠道进行展示和宣传,从而最大化地提升民间舞蹈的影响力。
二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实现民间舞蹈教学及其研究成果的保存和传播。舞蹈编导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录制并制作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如编舞方法、实践教学、剧目演练等,从而形成数字化的舞蹈教学资源。再利用艺术学院、舞蹈院校的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推送给学生,供学生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自主学习和练习[9]。如对于某个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编导可将自己对该民族传统舞蹈的教学方法和过程,以及自己的独特见解录制成视频,再进一步制作成舞蹈课程的教学视频,学生或舞蹈爱好者均可通过订阅或购买的方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跟着视频学习民间舞蹈的动作技巧与基本功。这种数字化的舞蹈教学资源不仅能扩大舞蹈教育的范围,让民间舞蹈得到普及,还能为学习者提供诸多便利,方便他们突破时空限制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学习民间舞蹈[10]。
总之,民间舞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与网络传播,不仅打破了时空上的限制,还能有效实现广泛传播,从而延展民间舞蹈的传播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的覆盖面,吸引更多人学习民间舞蹈,从而推动其不断发扬光大。
三、结语
舞蹈艺术文化是绝佳的精神食粮,触及人的灵魂,给人以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具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文化、教育、艺术等多个方面。以上基于舞蹈编导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探讨和研究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旨在促进我国的舞蹈艺术文化走向全球。
参考文献:
[1]巴蕾.基于舞蹈编导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J].中国音乐剧,2023(5):54-58.
[2]唐晓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审美视域下的走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7):79-81.
[3]史浩琳.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的创新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2(15):146-149.
[4]陆欣欣.对新时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前景的展望[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2):100-104.
[5]张钰.传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22(6):121-122.
[6]罗琪,姜军.数字融合视域下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J].艺术研究,2022(1):103-105.
[7]罗琪,胡中辉.数字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66-68.
[8]杨丹妮.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探讨[J].北方音乐,2019(13):241-242.
[9]任真.以舞蹈编导的视角解析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评鉴,2019(6):61-62.
[10]王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初探[J].大众文艺,2019(1):146.
作者单位: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