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瓦当的艺术特征和应用价值

2024-09-23 00:00:00鄢婕
大观 2024年8期

摘 要:瓦当,作为中国古代木制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特色装饰挡片,位于建筑醒目之处,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能为木制飞檐遮挡风雨,延长其使用寿命,又能以独特的艺术造型美化屋檐,展现古代建筑之美。瓦当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独特魅力。汉代瓦当设计精巧,图案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几何、云纹、葵纹及文字等,展现了绘画、书法与雕刻的完美结合。瓦当的实用性与装饰性相得益彰,为古建筑增添了一抹亮色,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汉代瓦当;实用性;艺术性

传承与创新是一对永恒的话题。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如何在融合传统中不失现实意义,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艺术,可以从中汲取精髓,并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包容性和民族性的艺术作品。

一、瓦当概述

瓦当(图1),是中国古建筑檐头筒瓦(图2)前端的装饰构件,兼具美化与保护木制檐头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建筑附件(图3)。小小的瓦当凝聚了中国古代匠师的智慧与创意,其艺术表现语言之丰富、题材之广泛、内容之充实、工艺之高超,都令人叹为观止。瓦当不仅是古代建筑的装饰元素,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领略到汉代瓦当的艺术魅力,并从中汲取灵感,为现代艺术创作与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

(一)风格独特

翻阅历史文献,结合考古发掘的丰富资料,可以窥见我国瓦当艺术的起源与演变,其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西周时期。当时,瓦当还处于萌芽阶段,形制和纹饰均较为朴素。随着时间的流转,瓦当艺术在春秋晚期逐渐崭露头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模式。这一时期的瓦当不仅广泛用于大型建筑之上,更在形制和纹饰上展现出日益精湛的制作工艺。圆形的瓦当成为主流,其形状由半圆瓦当演化而来,WQugcpnhCQbFUxfT+yPlWw==寓意着天地之间的圆满与和谐。

汉代是瓦当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在继承秦代瓦当的基础上,汉代瓦当不仅在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更在纹饰和图案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素面瓦当在汉代已较为罕见,取而代之的是纹饰瓦当和文字瓦当。这些瓦当的纹饰丰富多彩,包括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每一种纹饰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而文字瓦当更是汉代瓦当艺术的一大特色。这些瓦当以文字为装饰元素,构图精巧,排列和谐,不仅体现了汉代文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的心态。

汉代瓦当的艺术风格质朴浑厚,气势磅礴,凝聚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那均匀细腻的线条,如同历史的笔触,将这一时代的艺术风采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二)类型丰富

瓦当的分类颇为丰富,主要包括图像瓦当、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其中,图像瓦当尤为独特,多以神兽、动物纹为创意之源,展现出匠人的超凡构思。与秦代瓦当直接反映生活景象不同,汉代瓦当图像经过艺术化加工,呈现出超脱现实的奇珍异兽形象,展现出汉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瓦当的图案往往巧妙地将画面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既对称又富有变化,显得自然匀称,生机勃勃。其中,云纹瓦当尤为常见,以其独特的韵律美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而在汉代,文字瓦当成为主流,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时代特色。这些文字瓦当大多寓意吉祥,寄托着人们的祈福之愿,辞藻优美,字数不一。诸如“万岁”“长乐未央”等祝福语,不仅文字流畅自然,其古朴的书法风格更是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赏与推崇。

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之形式纷繁多样,古代匠人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段,巧妙表达不同题材与内容,以达成理想的视觉效果。文字与图画,虽表现方式各异,却同样承载着情感与思想,文字以语言述说,图画则以视觉呈现,二者相得益彰,共绘艺术之华章。

(三)特征鲜明

汉代瓦当题材之丰富、结构之均衡、造型之圆满,无一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匠心独运的装饰手法。

汉代瓦当的题材十分丰富,既有对自然生活、天地万物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神秘吉祥神兽的幻想刻画,更有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祈福吉语。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既源于汉代人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结构方面,汉代瓦当展现出了卓越的匠心。中轴对称结构、中心旋转结构、任意灵活结构等精妙的结构形式,使瓦当主题突出,装饰性极强。无论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局部到整体,都呈现出一种均衡和谐的美感,令人赞叹不已。

在造型方面,汉代瓦当以圆形为主。这种造型既富有动感,又韵味十足。圆形本身就是轴对称、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其作为装饰纹样的图形载体,具有一种包容性,能够突出画面动静结合、方圆呼应的和谐统一感。在圆形范围内,纹饰、文字都巧妙地围绕着圆形结构布局,给人一种对称、平衡、和谐的审美感受。

此外,汉代瓦当还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曲直适宜,张弛有度,布局巧妙。无论是细腻的线条刻画,还是生动的图案描绘,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汉代瓦当的装饰之美。这种装饰之美不仅体现了汉代人们的高超技艺,更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二、瓦当的艺术价值

(一)装饰性与艺术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瓦当艺术亦不例外。它的装饰性构图,既汲取了自然的精髓,又承袭了古人的智慧。汉代瓦当的构图形式独具匠心,主题鲜明突出,结构均衡和谐,极具装饰效果。中轴对称结构、中心旋转结构和任意灵活结构等结构形式的运用,使画面既富有变化又不失整体感。

中轴对称结构作为构图的基本框架,以其直线的分割形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对称美;中心旋转结构以画面中心为焦点,发散出各种简约而富有几何美感的图案,形成了一种既有序又富有动感的视觉效果;任意灵活结构更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与统一,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组合,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完整的形式美。

古代匠人在创作瓦当艺术时,不仅注重主题内容的表达,更善于将装饰元素与形式规律、大小比例和秩序摆放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完整统一的画面。这些画面古朴大气、简约融合、井然有序、和谐端庄,与建筑本身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

在古建筑中,瓦当的有序排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们以点的形式构成线,再由线构成面,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些圆形瓦当组合在一起,仿佛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功能性与实用性

瓦当作为古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保护木制飞檐免受风雨侵袭。它宛如建筑的守护者,遮挡瓦片间的缝隙,增强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与美观性。同时,瓦当还具备防水、排水功能,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为木制屋檐椽头提供坚实的保护。此外,瓦当上的吉祥图案和文字还承载着祈福的美好寓意。然而,瓦当的功能性与其所依附的建筑空间环境密不可分,离开了建筑载体,瓦当便失去了其独特的功能价值。

(三)建筑性与材料性

汉代瓦当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材料,不仅具有建筑属性,更是与建筑有机结合的综合体。它们与建筑之间形成了一种既独立又相依的整体与局部关系。汉代瓦当不仅为建筑提供了坚实的保护,还成为建筑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代瓦当的存在,让建筑公共环境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在汉代瓦当的点缀下,建筑空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在材质上,汉代瓦当以泥质灰陶为主。这种材质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明清时期都是瓦当中最为普遍的材质。唐代以后,琉璃瓦当开始出现,并以多彩的颜色和独特的质感为建筑增添了别样的风采。此外,砖雕、石刻等材质的瓦当也在一些陵墓和摩崖石窟中得到了应用。这些不同材质的瓦当,各自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材质质感,为建筑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参照传统并结合现实,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汉代瓦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应当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三、汉代瓦当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瓦当艺术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排列与布局,构筑起了一幅幅层次丰富的画面。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其“圆”的形制。这种圆的形状,既是审美的情感形式,又符合人们对圆形形象的审美心理追求。在视觉上,圆形瓦当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和强烈的空间透视感,还能使观者的视线集中,形成视觉焦点。

在中国传统形象中,圆满完整的造型往往寓意着吉祥美满。这既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圆形瓦当以其饱满的形式美感、展现出的张力和动感,以及方圆结合、动静相宜的特点,使画面充满了运动旋律的美感。

在汉代瓦当中,文字瓦当更是极具特色。这些文字在特定的圆形空间里随圆就势布局,书写行云流水,尽显传统书法艺术的艺术魅力。文字瓦当不仅承载着圆的文化内涵,更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寓意。

瓦当的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其图式、语言都具有美好的寓意,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与图片资料,可以发现瓦当元素的题材与内容比预想的还要丰富多样,它简直是传统图像、图案、文字装饰的艺术宝库。

为了实现古为今用、古今结合的创作目标,需要在坚守民族个性的同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碰撞,需要人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为现代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资源,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学习与传承。在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应该有选择地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这个过程并不是生搬硬套或复制粘贴,而是需要有取舍地提取其中的精华,展现出民族的审美习惯。如果不能延续和保护传统,不能真正地传承传统,那么传统将面临传承断代和消亡的危险。因此,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汉代瓦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是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这一宝库中的丰富题材和内容,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对汉代瓦当的风格、类型与特征进行详细探讨,能够更好地领悟其装饰功能与建筑材料性,同时探索其装饰元素、构图、题材及内容等方面的奥秘。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汉代文化的内涵,还能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参考文献:

[1]杨力民.中国古代瓦当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陈根远,朱思红.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3]傅嘉仪.中国瓦当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4]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5]孟卫东.汉代瓦当的形式构成美[J].文艺研究,2010(11):153-154.

[6]甘霞明.浅析汉代瓦当的艺术特征[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3(2):65.

[7]卢花.圆:汉代文字瓦当的审美意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32-138.

[8]徐京华.中国古建筑元素瓦当艺术形式研究与应用[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0.

[9]刘雯.汉代文字瓦当装饰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作者单位:

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