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之反思与重构

2024-09-23 00:00:00穆星宇
大观 2024年8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当代书法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传统书法理论的分析,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探讨书法创作在形式、内容、审美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重构策略,从而使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观念。

关键词:书法创作;理论模式;创作理论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书法创作理论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对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进行反思与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反思

(一)形式主义的局限

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以书论为指导、以书家为研究对象、以理论为研究对象。这三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局限。在对形式感的追求中,书法创作者会不自觉地追求形式美,比如对线条的处理方式、对字形结构的安排等。形式主义强调“形”,忽视了“神”的表达,导致其作品没有生命力。而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中的书论大多是以书法创作为研究对象的,并且研究者并不能完全掌控书论。在书论中,作者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一些内容,而不能完全按照书家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也是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中形式主义所造成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以形式美为主要内容,对形式美的追求成了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认为,书法创作应该以书为本,通过书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强调对形式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书家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注重作品的形式美,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然而,书法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把字写好就可以了,还需要书家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中的形式主义就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阻碍。

(二)审美观念的固化

审美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对事物审美属性的认识,又包括对艺术本质的把握。因此,在对书法创作理论模式进行研究时,必须首先对书法审美观念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从宏观层面上探讨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要从微观层面上深入探究书家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但是,在传统书法理论模式中,关于书法审美观念的论述往往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对书家主体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研究也相对缺乏。因此,只有充分认识传统书法理论模式存在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纵观中国书法史,传统书法理论模式中关于审美观念的论述,大多集中在对书体发展和艺术审美的探讨上,而对于审美观念本身的论述相当匮乏。传统书法理论模式中关于审美观念的论述,多是从“书”和“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鲜有对“人”(书家)的关注。因此,中国传统书法理论模式中关于审美观念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书法作为一种独立艺术来对待的。这种审美观念上的局限和不足,必然导致书法理论模式对书家主体意识的忽视和对书法创作的片面理解。此外,传统书法理论模式中关于审美观念的论述更多地集中在艺术理论方面,对书家主体意识和审美意识关注不够[1]。

(三)缺乏现代性元素

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主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对书法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使作品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进而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当前我国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与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现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中缺乏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而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主要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通性,需要对二者进行融合,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

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具有一定的现代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书法创作形式、书法创作理念、书法创作主体三个方面:第一,书法创作形式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书法形式的继承与发展;第二,书法创作理念主要指的是创作者对书法作品进行认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第三,书法创作主体主要指的是在传统书写形式的基础上融入创新思维,使作品具备一定的现代性特征。但是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在进行构建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能充分挖掘书法作品所蕴含的现代性元素,进而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重构

(一)强调个性与创新

书法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但是书法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本身就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对书法创作进行研究时,必须重视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构建。而对于当代书法创作来说,要想将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与当代书法创作实践相结合,就必须重视其个性与创新。书法艺术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当代书法创作理论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构建。在构建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时,必须强调个性化与创新,从而真正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个性与创新是书法创作的生命,也是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构建的核心。书法创作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必须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在当代书法创作实践中,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对于创新,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是要抛弃传统”,这种观点并不可取。传统艺术固然需要继承,但是同样需要创新。当代书法创作必须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同时也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而对于书法创作来说,书家需要对前人的技法进行学习与研究,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与新理论[2]。

(二)拓展审美观念

书法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审美价值上,它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我国当代书法家也在不断地研究和创新书法艺术,但是不能停留在对书法的欣赏层面上,而是要从书法艺术的本质入手。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品,其本质是文化。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这是艺术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因此,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了解其艺术价值,从而提高自己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价值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代书法艺术,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构建应符合时代的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途径非常多。人们在了解一件作品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从而更全面地掌握作品的信息。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可以从书写内容、形式、技法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构建,从而更好地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

(三)融合现代性元素

在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重构过程中,需要融合现代性元素,从根本上提升书法的创作水平。书法创作需要根据时代特点、时代要求,在传统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当代书法的艺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同时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使之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让其为当代书法创作服务。要重视现代与传统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在进行创作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元素进行表现,从而使书法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3]。

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要想实现创新与发展,就必须融合现代性元素。然而,当前我国书法创作理论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对现代元素的忽视、对审美观念的忽视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有效性,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重视融合现代性元素。书法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形式又是需要通过创新来发展的。因此,在当前我国书法创作理论模式中,应该重视融合现代性元素,使其能够有效提升书法创作水平。

三、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实施策略

(一)加强书法教育

书法教育是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渗透性。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而书法教育对于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法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扩大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播范围,提升传播速度。因此,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书法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将书法艺术作为重要内容,以提升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知和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书法大家举办讲座或者与学生开展互动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推动书法创新实践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进行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过程中,需要重视书法创作实践,不断提高书法创作水平,促进我国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在进行书法创作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书法艺术本身的特点,实现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此外,还需要在传承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二王”书法时,就要学习王羲之的行书作品。但是,由于“二王”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在对其进行学习时,不能仅仅学习行书作品。

在书法理论模式研究的过程中,书法创作的创新实践是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实践主要是指将书法艺术进行革新,在新的艺术形式下产生新的艺术理念。在此过程中,书法创新实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书法表现形式,对传统书法表现形式进行革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二是创新书法创作风格,即对传统书法进行创新,使其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展现出新时代的艺术特色;三是创新书法创作内容,对传统书法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体现现代人的思想。总之,书法创新实践需要推动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书法创作理ucc0ucbgh5Giq1CVfcGxZIh6AVV22KZspRIWCs36qNk=论模式研究工作真正发挥价值。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相互交织、共同进步,不仅是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趋势,还是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必须加强与国际上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实现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的进步。当前我国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继续推动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与国际上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总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不仅要实现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的国际化,还要加强与国际上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书法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四、结语

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的反思与重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对传统书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强调个性与创新、拓展审美观念、融合现代性元素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推动当代书法创作朝着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建军.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之反思与重构[J].书画艺术,2023(3):34-38.

[2]谢建军.意象美学视野下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模式研究评析[J].中国书法,2017(22):48-53.

[3]杨孟一.书法创作中笔墨运用的现代理论与实践探索[C]//延安市教育学会.第三届创新教育与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延安:延安市教育学会,2023:234-242.

作者单位:

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