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磁州窑作为北方陶瓷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在宋代陶瓷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以人物、动植物、山水、书法等为主要题材,白底黑花的绘画工艺、装饰意味浓厚的构图形式、贴近生活的创作理念、返璞归真的审美意趣、高雅的艺术追求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基于此,分析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的艺术表现,旨在探讨宋代社会文化和审美理想。
关键词: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艺术表现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磁州窑发源于紧邻今河南省的河北省南端的磁县,古曰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其中窑址最多且出土了主要的作品的地区大多集中在河南。磁州窑陶瓷装饰巧妙地将中国画的技法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豪放而富有生命力的绘画艺术风格,并通过鲜明的黑白对比,展现出朴素而高雅的美感。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方式,使磁州窑成为众多窑口竞相模仿的典范。磁州窑的陶瓷装饰艺术不仅是对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改革和创新,更是我国瓷器彩绘艺术新时代的开创者,为后续的青花艺术和釉下彩绘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磁州窑陶瓷装饰是宋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陶瓷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一、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概述
磁州窑作为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瑰宝,被誉为古代北方最宏伟的民窑体系及知名的民间瓷窑,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该窑始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巅峰,即便在南宋、元明清等时期,其影响力也未曾衰减。磁州窑的匠人巧妙地借鉴传统水墨画和书法的精髓,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白底黑花装饰艺术。磁州窑的瓷器种类繁多,其中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和窑变黑釉最为出名[1]。宋代磁州窑陶瓷的装饰技法打破当时五大名(官)窑(汝、官、哥、钧、定)所遵循的单色釉传统,采用数十种手法,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类型
(一)世俗风情的人物故事绘画
宋代磁州窑的人物故事绘画广泛集中在瓷枕上,偶尔能见于瓶、罐等器皿上,该绘画题材在元、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物故事画多取材于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如三顾茅庐、昭君出塞、麒麟送子、精卫填海等。通过细腻的线条描绘,人物故事在磁州窑瓷枕上得到生动的再现[2]。绘画形式不仅能够满足民间百姓对故事的喜爱,还能够起到传递情感、教化人心的作用。磁州窑人物绘画深受北宋风俗画和杂剧艺术的影响,常采用戏曲插图的构图方式,强调人物动作和表情的细致刻画,画面充满戏剧性和动态感。人物形象多为宽额阔面、眉清目秀的典型宋代风格,配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世俗生活场景。在形式上,磁州窑人物故事画枕多设计为长方形,平展如宣纸,便于绘画,并能容纳较为丰富的内容。例如,“庄子论名”瓷枕上的人物故事画是宋代磁州窑人物故事画的杰出代表之一。该枕为长方形,边框内绘制庄子的形象,庄子右手指向一只凌空飞翔的鸩雏,鸩雏回首与庄子相望,从而形成生动的画面。下方的火燃荆棘,寓意深远,表达“非梧桐不栖”的高洁之志,暗喻主人公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二)象征意义的动植物绘画
动植物绘画不仅体现了宋代工匠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动植物绘画在磁州窑陶瓷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花鸟、龙凤、莲花等题材上,通过写意和象征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磁州窑的动植物绘画占据显著地位,其创作并非简单追求自然再现,而是通过夸张、变形和特定的形式法则,精心设计器物表面绘画。宋代磁州窑在吸收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基础上,其绘画风格更加注重生动与自然,打破传统图案绘画的僵硬与刻板。部分瓷器以图案形式呈现人们喜爱的动植物形象,特别是富有美好寓意的牡丹、莲花、石榴、龙凤等。以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为例,其为磁州窑花鸟绘画的杰出之作。瓶身上绘有四方连续缠枝牡丹图案,每一枝、每一叶、每一花均被巧妙地融入优雅的瓶身,展现出柔美动人的魅力[3]。该作品不仅具备写意绘画的清秀之美,而且在图案与绘画的巧妙结合中,蕴含深邃的意蕴。饱满的缠枝图案布局紧密,营造出富贵繁荣的视觉效果,是磁州窑的精品之作。此外,龙凤象征着权力和尊贵,常用于瓷枕、瓶罐等器物上。通过精细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龙凤图案不仅能够增添瓷器的绘画性,还能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权力尊荣的向往。莲花图案则象征着纯洁和高雅,常见于磁州窑的各种器物上,其表现手法多样,有写实的刻画,也有抽象的写意。
(三)自然淡泊的山水绘画
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中的山水绘画,是磁州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宁静的审美情趣。磁州窑陶瓷上的山水绘画多采用白地黑花的技法,通过在白色化妆土上用黑色或铁锈色绘制山水图案,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黑白的对比不仅能够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还能突出山水画的清新自然之美。磁州窑山水绘画的构图简洁明快,常见元素包括山峦、溪流、树木、竹石等,共同构成宁静淡泊的自然景观。磁州窑山水绘画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和层次,线条流畅,笔触轻盈,给人以流动之感。画面中的山水形象虽简洁,但意境深远,能够反映宋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但与人物画和动植物绘画相比,山水画在磁州窑陶瓷装饰中并未占据主导地位,单独以山水画为主题的作品相对较少。因此,山水画在磁州窑中更多地作为人物、动植物和故事场景的背景,特别常见于瓷枕之上。
(四)独树一帜的书法表现
唐代长沙窑开创了瓷器书法装饰,而磁州窑将这一传统继承下来又有所发展。磁州窑的书法表现形式多样,书写内容增加了情感细腻的宋词,让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在瓷器上大放异彩。磁州窑的书法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中原地区历史书体、传统书体、民间书法等,形成了多种风格。利用白地黑彩的黑白关系,转换常规的毛笔黑字写在白地上的方法而为黑地白字,是磁州窑一种新颖的装饰手段。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宋磁州窑白釉填黑诗文八角形枕,其用白彩书“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内清风生石枕”,在黑地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审美趣味。
三、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的艺术特征
(一)白底黑花的绘画工艺
白底黑花工艺的制作过程主要依赖于白化妆土,在化妆土上施展绘画技艺,使磁州窑瓷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视觉效果。工匠在略显粗糙的灰褐色瓷胎上覆盖一层白色化妆土,为后续的绘画提供光洁的“画布”。而后,工匠运用奔放的黑色线条进行细致的勾勒,描绘出各种图案和纹样。黑色线条常用于突出主体元素,如人物、花卉、鸟兽等,而白色背景更多地用于营造空间感和整体氛围的烘托。在绘制画面后,覆盖一层透明釉并经过高温烧制,使成品瓷器表面触感柔滑且质感细腻,黑白色彩对比鲜明。黑白交织的手法与中国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黑色线条如同水墨画中的墨线,简洁而有力,而白色背景如同宣纸,为画面提供纯净的空间。黑白两色相互映衬,以黑衬托白的明亮,以白彰显黑的深沉,视觉上的冲击能够增强作品的力量感。黑白装饰艺术不仅体现民间艺术的活泼与灵动,还蕴含文人墨客的清雅与韵味,展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邃思考。
(二)装饰意味浓厚的构图形式
在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中,开光式构图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该构图方法是在瓷器表面用轮廓线界定出装饰区域,内部绘制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主题纹样,外部则以花草纹为点缀。宋初,开光构图以菱形为主,中间常饰以折枝花卉,构图相对简单。工匠在选取折枝花卉时,倾向于挑选最富生机和神韵的一两枝,依据其自然生长的规律进行构图,以充分展现其优雅的风姿和迷人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磁州窑绘画装饰由原本的菱形开光逐渐转变为随枕形变化的开光,采用黑色粗细不一的线条勾勒,内部绘制简洁明快的小品式图画,如池塘小景、江边垂钓、喜鹊闹枝等。画面着重表现一个或多个主题形象,较少添加背景,而在枕的四周装饰有卷草纹或草叶纹,呈现出质朴而富有生活情趣的风格[4]。特别是以水禽类为主题的画面别具一格,画面通常将水草置于中心位置,叶片向左右两侧生长,鸟类则安置在水草前方,生动地展现鸟儿在水边生活的闲适场景。到了宋代末年,磁州窑瓷枕的绘画装饰变得更加复杂。枕顶常勾勒如意头形开光,内部常绘制人物故事、书写诗词歌赋等,周边则配以繁复的辅助纹饰。
(三)贴近生活的创作理念
磁州窑贴近生活的创作理念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还展示出工匠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磁州窑陶瓷装饰通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工匠在瓷器上生动地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如农耕、狩猎、捕鱼等[5]。朴实无华的绘画风格不仅能够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还能使陶瓷成为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媒介。以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腰圆枕为例,其高10.4厘米、长29.9厘米、宽22.5厘米,枕面前低后高,通体施白釉,枕面及枕侧以黑彩装饰。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腰圆枕虽着墨不多,但用笔简练,生动传神,充分体现了磁州窑绘画的艺术魅力。在磁州窑器物中,以婴戏为题材的装饰较为常见,如池塘赶鸭、打陀螺、蹴球、骑马、钓鱼等。工匠通过寥寥数笔,便把孩童的天真、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磁州窑的绘画艺术还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由于磁州窑位于北方,其作品中常见的题材和风格带有浓厚的北方文化色彩。例如,磁州窑的瓷器上常见的狩猎图、饮宴图等,均反映出北方民族的豪放、热情。作品通过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将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四)返璞归真的审美意趣
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能够反映宋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注重朴素与真实,从而体现追求返璞归真的美学理念。磁州窑陶瓷装饰以其简洁、质朴的线条和清新的构图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就是这一审美意趣的典型代表。该枕高12厘米,枕面长32厘米,宽23厘米,底长31厘米,宽21.5厘米。枕是八方形设计,面、底出沿,外壁各面转角处均有一道凸棱,背面有一通气孔,素底无釉。枕面周边描绘黑彩边框,中心以黑彩描绘折枝牡丹一枝,并在花瓣、花叶上以尖状工具划掉黑彩,呈现出白色的筋脉。画面整体在简洁中见精致,在朴素中见巧妙,具有返璞归真的审美意味。
(五)高雅的艺术追求
宋人对理性严谨的思想推崇备至,认为过于繁复的设计会造成器物的“文质分离”,强调自然生动和主观意趣,其超越具象形态的局限,展现出高雅的艺术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内涵[6]。磁州窑陶瓷装饰主要采用同属于无彩色的黑白二色,深沉古朴的刻绘线条在黑与白之间游走,充满了和谐的素雅之美。磁州窑的绘画作品经常采用梅、兰、竹、菊等文人钟爱的题材,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象征着文人的品格和精神。此外,磁州窑绘画装饰中的书法元素同样受到文人书法的影响。磁州窑陶瓷上常见的书法装饰,如“春”“秋”“酒”等大字,字体各异,但笔势连贯、一气呵成,能够展现宋代文人画家崇尚的豪迈的书法风格。
四、结语
磁州窑陶瓷装饰艺术巧妙地将中国传统书画的精髓与制瓷工艺相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展现出陶瓷装饰艺术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美。磁州窑陶瓷装饰不仅彰显了陶瓷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更传递出无尽的美感与魅力。未来,磁州窑陶瓷装饰艺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健聪.浅谈宋代磁州窑的艺术风格及成因[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3):110-111.
[2]侯志刚.宋元磁州窑造物观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3.
[3]吕梦佳.宋金磁州窑禽鸟绘画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3.
[4]张雯琳.宋金元磁州窑瓷枕瓷绘艺术风格的演变及文化的变迁[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2.
[5]纪旭尚.瓷上水墨:从磁州窑陶瓷绘纹饰画看宋元的市井民俗意趣[J].陶瓷,2024(5):106-108.
[6]吴梦杰.宋代磁州窑故事画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3.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