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基层博物馆非遗保护和传承

2024-09-23 00:00:00王永涛
收藏与投资 2024年9期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满足和文化体验的重要方式。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层博物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肩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巨使命。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基层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遗产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基层博物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关键词:文旅融合;基层博物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维系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将其作为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基础。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守好文化根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文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层博物馆,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推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文旅融合视角下基层博物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

文旅融合视角下,基层博物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博物馆、社会组织、传承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优惠政策,为非遗保护传承营造良好环境。博物馆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非遗资源征集、研究、展示、教育等工作。社会组织和传承人要主动承担非遗保护传承的社会责任,形成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强大合力。其次,必须坚持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转化相结合的原则。“文化遗产保护最好的方式是合理利用”,博物馆在做好非遗原真性保护的同时,要关注非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要积极挖掘非遗价值内涵,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搭建非遗传承平台,创新非遗传播展示方式,尤其要注重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重要作用,增强非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文旅融合视角下基层博物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非遗资源,丰富博物馆藏品

深入挖掘非遗资源,丰富博物馆藏品是基层博物馆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基础。因此,博物馆要转变被动接受藏品的理念,主动走出去发掘和征集非遗藏品,夯实博物馆发展的根基。

首先,系统梳理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摸清基础、找准重点,并主动对接文化和旅游部门,建立非遗普查成果与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工作机制。可以组织专业力量深入田野,全面了解各类非遗项目的基本情况、代表性传承人群、濒危程度等,为藏品征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其中,宜兴市博物馆立足“陶都”文化特色,系统梳理了宜兴紫砂壶(图1)、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手工刻纸等诸多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资源,为精准实施征集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要明确藏品征集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本地区特色鲜明、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非遗项目,要高度重视,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对于尚未列入非遗名录,但极具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项目,也要给予充分关注,积极进行抢救性征集。在这一过程中,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将收藏的非遗藏品捐赠或出借给博物馆。以宜兴市博物馆为例,其围绕宜兴紫砂、宜兴青瓷等代表性非遗项目,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征集攻坚行动,并多方筹措资金,收购一批珍贵历史藏品,极大拓展了博物馆藏品的广度和深度。

(二)创新非遗展示方式,提升观众互动体验

创新非遗展示方式,提升观众互动体验,是新时代基层博物馆转变职能定位、彰显社会教育功能的应有之义。

首先,立足现代科技应用,提升非遗展示的吸引力。博物馆要主动对接数字文创企业,积极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多角度、多方位、多形态展示非遗魅力。可以通过用好互联网思维,开发微信小程序、微视频、H5等线上展示产品,创新打造云上博物馆、博物馆头条号等新媒体矩阵,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不断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以宜兴市博物馆为例,其与高校联合开发了“穿越时空·宜兴紫砂700年”主题展览,观众只需戴上VR眼镜,就可360度全景式参观明清名窑遗址原貌,近距离感受明清制陶工艺流程,身临其境体验传统制陶场景。其次,立足市场化运作,提升非遗展示的互动性。在常设展的基础上,博物馆要面向社会征集展览创意,面向市场确定巡展主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展示工作的积极性,并积极开展互动性展览,通过情境还原、角色扮演等参与式体验,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可以定期举办非遗体验活动,开设紫砂、剪纸、刺绣(图2)等非遗手工课程,开放陶艺、竹编、草编等非遗制作场所,让观众在玩中学、学中乐,不知不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宜兴市博物馆在开展紫砂常设展的同时,面向社会举办“陶都工匠进校园”“我是小小紫砂匠”等系列非遗体验活动,组织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走进紫砂工坊,聆听大师讲座,体验拉坯、刻印等传统工序,在寓教于乐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促进社区协同参与,激发非遗生命力

促进社区协同参与,激发非遗生命力,是基层博物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服务“文化+”、推动“文化+”的关键举措。作为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基层博物馆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贴近生活的区位优势,以社区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畅通社区居民参与非遗活动的渠道,在生动活泼的非遗实践中引导人民群众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体验传统工艺魅力,让“老祖宗的东西”在现代语境中绽放勃勃生机。

首先,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建设,推动博物馆与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机衔接。博物馆要将非遗资源优势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功能有机结合,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活动,定期举办非遗公益讲座、传统文化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非遗文化大餐。以宜兴市博物馆为例,其积极融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全市各街道(乡镇)广泛开展“非遗文化大讲堂”“陶都工匠进万家”系列巡讲活动,普及紫砂、陶瓷等传统工艺知识,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主动加强与文旅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博物馆要立足“博物馆+”理念,统筹本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旅游等工作,积极开发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主题线路,推出系列非遗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中加深对非遗的认知。同时,争取当地文旅部门的政策支持,联合开展“非遗+旅游”“非遗+演艺”“非遗+节庆”等系列推广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推动非遗走近群众、走进生活。宜兴市博物馆联合文旅部门,策划推出了“紫砂文化游”“陶都古村落游”(图3)等精品旅游线路,将陶祖圣地、制陶遗址、传统村落等资源串点成线,让游客在古窑遗址中感受陶瓷文明,在紫砂名坊中体验非遗技艺,在古村落里领略山清水秀,有力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

(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拓展非遗传播渠道

博物馆作为延续文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主动融入文旅融合发展大潮,在服务文旅产业发展中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在创新性传播中激发非遗新的生命力。

首先,要树立“大文旅”理念,主动融入区域文旅发展大格局。作为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基层博物馆要树立全局意识,自觉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推进。同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找准博物馆事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统筹利用本地文旅资源,积极参与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项目建设,让非遗融入旅游、拥抱产业,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新发展。例如宜兴市博物馆立足“陶都”文化品牌,主动参与宜兴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与宜兴陶瓷风情小镇、陶祖圣地等文旅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极大拓展了博物馆服务地方、融入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创新文旅品牌营销,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基层博物馆要立足本地独特的非遗资源禀赋,发挥专业机构的策划包装优势,整合特色非遗元素,设计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符号和产品体系。同时,加强与文旅企业、新媒体平台的战略合作,策划推出系列文旅主题营销活动,综合运用直播带货、短视频传播等新媒体营销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传播矩阵,让非遗插上现代传播的翅膀。例如宜兴市博物馆充分挖掘宜兴紫砂、陶瓷、茶文化的独特内涵,策划推出“陶都雅集”“紫砂文化节”等系列文旅主题营销活动,开发宜兴紫砂、陶瓷、茶文化主题文创产品,聚合宜兴制陶、茶文化国家级非遗项目资源,打造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宜兴文旅品牌,拓展了非遗传播渠道。

三、结束语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新时代下,基层博物馆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推进。同时,应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坚持政府主导,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在深度挖掘非遗资源、创新展示传播方式、畅通社会参与渠道、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王永涛,男,江苏宜兴人,资料信息中心主任助理,文物博物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1]吉芊融.地方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中的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3(12):98-100.

[2]梁柳婵.基层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功能优势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33):126-130.

[3]闫献冰.赤峰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中的使命[J].东方收藏,2021(1):93-94.

[4]魏萌萌.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中的使命[J].汉字文化,2020(1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