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博物馆作为保存、展示和传播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桐峪1941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革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在利用红色资源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困难挑战,以期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革命博物馆;桐峪;1941博物馆;发展现状;红色文化资源
革命博物馆的产生与近代历史息息相关,关于革命博物馆或纪念馆的定义,多数学者在论文或书籍中均作过不同的表述,但是表达的核心内容大体一致,均结合了广义博物馆的定义以及革命博物馆或纪念馆的特点。本文中,我们采用1985年文化部颁布的《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中的定义:“各类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于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它涉及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宣传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保护工作,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革命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博物馆,除了具有广义博物馆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专题性”“情感性”“政治性”方面②。即从策展主题方面来说较为单一,主要是为近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而修建;从修建的目的而言,带有鲜明的情感性;其特性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倾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的重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桐峪1941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研究此类博物馆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桐峪1941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左权县,是集党性教育、红色研学、文化体验、民俗感知等功能于一体的革命类博物馆,于2023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
(一)建筑设计和设施方面
博物馆展厅共分为三层,一层是中国民主制度博物馆,二层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红色金融教育馆,三层是互动体验区。博物馆采用了高标准的设计,充分利用了馆内空间,展览区、公共区设计合理,一方面确保了展品的充分展示,另一方面,为参观者提供了足够的参观空间。
(二)主题设计与内容展示方面
一层中国民主制度展厅,以“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为主题,划分为6个区域,全脉络展示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发展历程、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三制”理论与实践、敌后抗日民主新政权以及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召开等内容,是全国广大党员干部重温金融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阵地。
二层中国钱币博物馆红色金融教育馆展厅,以“红色金融、薪火赓续”为主题,设立了“红色金融历史展”“太行丰碑——冀南银行特展”“国家名片再现辉煌——人民币上的伟大成就”三个主要展区,有助于推动红色金融教育,使参观者更加了解我国金融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三层沉浸式体验与历史教育展厅,通过生动的展陈方式,使参观者走进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教育。参观者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可与虚拟的人物进行互动,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三)品牌打造方面
桐峪1941博物馆致力于再现历史原貌,为参观者提供原汁原味的红色旅游体验,同时也在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市场的差异化品牌。该馆依托桐峪1941小镇,与太行精神培训基地、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以及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会址等抗战纪念设施进行联动,在提升“基础”IP的同时,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引入“红旅+”复合产业,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IP,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一)带动革命老区文旅产业发展
桐峪1941博物馆建成之后,在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驱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当地产业发展。桐峪1941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影响力在不断扩展。博物馆所在地为乡镇地区,在博物馆未建成时,旅游各项要素发展较慢。桐峪镇以事业推动产业,以产业反哺事业,将自身建设融入地方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参与者、引领者。地方政府将红色旅游与古遗址、古村落、非遗传承以及乡村田园相结合,让红色旅游成为革命老区产业发展的助推力,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业在农业产业中的比例,闯出了一条“文化兴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把红色文化资源转换为教育资源,助推地方红色教育事业发展。1941博物馆所在地桐峪镇依托博物馆建设以及当地红色遗址等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培训研学、写生旅游、非遗传承等充分融合,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针对党员干部、企业、青少年等群体开发相关教学课程,通过专题教学、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打造IP效应,助力文化事业发展
对于革命博物馆而言,IP效应的体现不仅在于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更在于通过创新手段,将革命历史和文化元素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从而增强公众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和情感认同,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和增值。
左权县是革命老区,留下了许多见证历史的实物遗存,成为传承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筹建1941博物馆传播红色文化,利用小镇发展旅游,助推地方发展,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的革命博物馆IP效应,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举措。1941博物馆通过展陈文物,讲述左权县革命故事,使得左权县红色文化、英雄故事有了“落脚之地”;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展览体验,使参观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通过开发衍生文化产品、举办文化活动,促进左权县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比一些位于中心城市的博物馆,中小型博物馆在发展速度以及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配套设施发展较慢
革命博物馆配套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和博物馆的形象。就1941博物馆来说,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博物馆建筑的先进设计,馆内设施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与周边环境形成了明显对比。笔者亲身体验,节假日期间参观者人数明显增多,但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造成周边严重的交通拥堵,使参观者的观感大打折扣,甚至给当地居民出行造成了负面影响。
2.交通不畅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凝聚民心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是有更多的观众接触并参与其中。革命博物馆由于其特性,本身多位于交通不便的地区,除了山区公路外,大多地区不通铁路,阻碍了大批量观众的到来④。
以桐峪1941博物馆为例,其距离县城35公里,左权县位于太行山脚下,本就交通不便,更何况处在县城的桐峪镇,虽有207国道贯穿,但道路交通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3.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虽不少院校都开设了博物馆相关专业,博物馆专业毕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相对而言,偏远地区在吸引专业人才方面明显受限。究其原因:一是相对偏远地区革命博物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完善,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在职业发展和晋升方面给予更广阔的通道;二是待遇不高,这成为阻碍专业人才从事相关工作的重要一环。基层文物工作队伍本就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及断层现象,加之受经费和编制的制约,有文博知识的人员无法从事相关工作,而现有人员又大多非文物相关专业人员,或者接受专业培训锻炼少,造成博物馆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4.经费难题
博物馆的运行经费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大难题。博物馆建成之后免费开放,然而博物馆健康运转、发挥教育宣传社会功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博物馆的经费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任何一个博物馆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财政。
在桐峪镇,与博物馆相关的产业发展缓慢,相关的文创产品有帆布袋、笔记本、徽章等,但是由于纪念品的品种相对单一,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
(二)解决办法
首先,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及运营要考虑观众的需求。除了政府部门重视,博物馆也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包括住宿、交通、餐饮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观众,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
其次,博物馆要注重宣传。针对地域偏远的问题,博物馆要主动增强对外交流,积极与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加强合作,利用节日,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使得革命博物馆的IP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再次,博物馆要加强自主创收渠道。针对博物馆运营经费的问题,不能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应在开发产品方面增强创新性,增强创收能力,做到与周边产业相辅相成,进一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最后,要进一步增强博物馆人才建设。博物馆业务水平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创新、宣传手段的扩展,均离不开人才的投入。作为乡镇地区的博物馆,更要在人才方面加强规划,积极引进具有相关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我提升和学习,完善职业规划,推动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红色文化资源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历史文物和资料是后代不断挖掘的红色宝库,革命博物馆在保护文物、传播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桐峪1941博物馆作为革命博物馆的一员,其发展现状既反映了革命博物馆的整体趋势,也展示了科技投入和服务质量对于提升博物馆发展、促进革命老区振兴的积极影响,但其面临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注意。面临机遇和挑战,只有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
作者简介
史伊涵,女,汉族,山西兴县人,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馆。
注释
①文化部:《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1985年。
②张辰:《山东省内革命纪念馆发展初步研究》,山东大学,2023年。
③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④陈宁宁:《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透视》,《博物馆研究》2009年第4期,第76页。